上週,vivo 宣佈和蔡司展開全球影像戰略合作,這也是繼 Nokia/hmd、索尼以後,第三家和蔡司進行合作的手機廠商。此外,近期有傳聞稱繼華為之後,一加也將會和徠卡展開合作。再加上去年曾傳出小米將和哈蘇展開合作的訊息,總覺得明年手機廠商和專業影像廠商之間的跨界合作將成為一種新風潮。所以趁此機會,咱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手機廠商到底和專業影像品牌開展過哪些合作。
需要事先宣告的是,我們這次只談論手機廠商和專業影像廠商的合作,以下幾種合作型別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非公開的合作(比如富士光學為諾基亞代工鏡組)、不是和手機部門的合作(富士和三星半導體合作改進 DTI 技術)、不是和相機部門的合作(例如手機廠商和索尼定製 CMOS)、廠商自家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比如索尼 Xperia 和索尼 Alpha)。
蔡司:說到和手機廠商的合作,其中最勤快、最用心且經驗最豐富的專業影像廠商,肯定非蔡司莫屬。蔡司光學鏡頭以非常低的光學像差而聞名,它可以顯著降低像散、場曲和畸變,並創造出獨特的蔡司“成像風格”。其中天塞鏡頭更是憑藉結構簡單、成像質量高和小型輕量等特徵深受廣大攝影師們的喜愛,並以此成為手機鏡頭設計的絕佳模板。
從 2005 年選擇和諾基亞合作開始,到上個禮拜宣佈和 vivo 達成全球戰略合作,蔡司已經和手機界合作了超過 15 年,期間推出過諸如 Nokia N90 、Nokia N93i、Nokia N86 8MP、Nokia 808 PureView 等經典產品。
在和手機廠商的合作過程中,蔡司主要提供光學設計服務和對應的鏡組質檢標準。這樣手機廠商可以獲得蔡司高質量的鏡頭設計能力,而蔡司也學到了如何在有限的成本和體積下設計出可量產的高質量鏡頭——可以說是雙贏。
(Nokia N8-00 的天塞鏡組剖面)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現在已經成為手機鏡組光學設計中的“常識”。例如蔡司於 2011 年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就已經指出:如果想要在保證一定畫質的情況下縮減鏡組體積,那麼必須大規模使用非球面鏡組。而考慮到成本和可量產性,模鑄的樹脂鏡片是比玻璃價效比更高的選擇。
(左為以小巧著稱的彪鋼結構,右為為手機模組最佳化的天塞結構)
近幾年,蔡司也在不斷擴大合作內容的範圍以應對現在不同技術的需要。比如今年二月索尼將蔡司標誌性的 T* 鍍膜技術引入到 Sony Xperia 1 II 手機上;而在上週 vivo 和蔡司達成的全球戰略合作中,雙方除了會在光學設計、質檢標準上進行合作並建立聯合實驗室之外,還會打造包含色彩、蔡司散景(3D PoP)和T*鍍膜等蔡司獨有技術的“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以及長期共建“vivo蔡司大師影像”影像專題。即將於12 月 29 日釋出的 vivo X60 系列也將成為雙方合作成果的首次落地。
施耐德:家大業大的施耐德光學曾經也和手機廠商進行過合作,合作內容主要是光學系統的測試。由於手機鏡組需要透過施耐德的質量測試才能以施耐德的名義進行宣傳,所以從拍照畫質的角度來說,合作的幾款產品都比較成功。
比如曾經的 LG 出過幾款日本市場的運營商定製機例如 KE970 、L-06A等就採用了施耐德認證鏡頭。
再比如黑莓的 Passport 、以及後來的 Priv 都採用了施耐德認證的相機模組。拍照畫質對比當時的手機都很優異。不過可惜的是,由於黑莓 Priv 並不能扭轉黑莓手機部門虧損的局面,所以高層決定將手機業務直接砍掉,並將黑莓品牌授權給 TCL。所以黑莓和施耐德這條線就斷了。
當然施耐德也和國產手機廠商合作過。是的,最早和影像廠商合作的國產手機品牌並不是華為,而是 OPPO。例如 OPPO R7 Plus 和更著名的 OPPO N3 都採用了施耐德認證的光學鏡組。
柯達:在 2008 年,摩托羅拉宣佈和柯達展開合作。從合作的首款手機 MOTOZINE ZN5 來看,柯達和摩托羅拉的合作主要是在軟體層面。
柯達和摩托羅拉共同研發了 PERFECT TOUCH 最佳化軟體。從目前已有的訊息來看,該軟體主要用於照片的自動潤色和後期調整。
此外柯達還在手機上下放了其在數碼相機產品線上使用的柯達 EASYSHARE 軟體,可以直連柯達全能一體機或者柯達數碼影像速印系統列印照片。
哈蘇:德國老牌機身製造商哈蘇和同樣久經沙場的摩托羅拉也有過合作關係。在 2016 年,雙方共同研發了“魔眼-哈蘇模組”。魔眼-哈蘇模組採用了一塊 1/2.3" 的 CMOS,支援真 · 10 倍光學變焦、氙氣閃光燈以及一個獨立的快門鍵。所以實際上哈蘇模組更像是類似索尼 QX 系列的手機用外掛卡片相機。
2014年,哈蘇曾經短暫地和獨立後的威圖手機有過合作,不過具體內容不詳。
此外,去年哈蘇一度和小米傳出過“緋聞”,但最後也不了了之。
Light:之前一直有人說,既然手機上的計算攝影這麼強,為啥相機上不用呢?但實際上,的確有一個拿計算攝影作為賣點的相機廠商,這個廠商就是 Light 。在 2018 年 Light 準備將自己的計算攝影技術帶到手機上,而他們的首個合作廠商就是 hmd 。不過 Light 的多攝方案的成本高,佔用手機內部空間。而且最終效果( jpg 直出)甚至還不如一些使用多幀堆疊的方案(例如 Nokia X7)。所以在 Nokia 9 PureView 之後,hmd 也沒再用過 Light 的技術了。
徠卡:與蔡司一樣,華為和徠卡的合作內容最初主要是光學系統設計以及提供相關的質檢標準。
但和蔡司不一樣的是,在華為和徠卡合作的首臺機器華為 P9 上,雙方的合作內容就已經包括色彩科學的調校了(蔡司直到 2018 年之後才有類似專案)。華為還和徠卡一起設計了相機介面的 UI 和快門聲音。
除了華為以外,最近有傳聞稱一加將會成為華為之外的另一家合作廠商。看來對徠卡來說,也到了將研究成果擴充套件到更多手機品牌的時候了。
當然除了跨界合作,有些影像廠商偶爾也會自己下場跨界做個手機玩玩。
比如電影機大廠 RED 和前面提到的柯達都推出過自有品牌的手機,但這些產品往往都因為做手機經驗不足慘淡收場。
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是松下的 LUMIX CM1 。雖然 CM1 具有完整的手機功能,但是實際上它卻被松下定位在相機產品線上(這也是為何松下 CM1 會有徠卡鏡頭)。而 CM1 的下一代 CM10 乾脆就取消了通話功能。
在盤點最後,為還是需要多說個幾句:雖然很多人認為手機廠商和相機廠商的那些所謂的“合作”只是手機廠商出錢讓那些影像廠商貼個 logo 而已,但如果各位看完以上的盤點,就會發現合作的影像廠商不同,合作的內容以及深入程度也會不同。
例如 Light 就是僅僅就是售賣自己的計算攝影技術,施耐德的合作則更像一種質量體系認證,而和蔡司這樣的廠商合作其實指的是聯合研發。因為對於蔡司來說,它更看重“蔡司參與了研發”這件事兒而不是 logo 自身。所以你會發現,在 vivo X60 系列上,由於雙方的合作非常深入,所以蔡司小藍標第一次出現在了一臺智慧手機上。
- A16仿生芯片+靈動島,售價雖高,但iPhone14Pro熱銷已成必然!
- 一大波新機曝光:包括iphone15和華為P60系列,想換手機再等等?
- 榮耀Note20Pro定檔了,帶來7英寸屏幕+1TB高存儲,主打遊戲體驗
- iPhone15好消息,A17處理器採用新工藝,性能大幅提升
- 便攜投影怎麼選,3000元檔位,峰米S5對比極米Z6X評測來了
- 2022年買手機,這5款摩托羅拉手機不要錯過
- 五千以上預算,堅決買iPhone手機,這種想法你認可嗎?
- 5G時代背景下的頂尖企業:5大“消費電子”被嚴重低估!(名單)
- 買手機買中端旗艦機,這款搭載天璣8100價格還不到1500,太香了
- 推薦幾款價格合理,性價比又高的無線藍牙耳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