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魔改:切了頂的SONY A7R2,能否變身成高畫素A7c(一)》
先上一波成品圖
2020年恰逢Sony的A7C上市,用慣了高畫素機,對A7C的2400萬畫素實在無感,盯著手中的A7R II,糾結了3天,終於痛下決心——拆!
開始改造之前,我在網上仔細地查詢,找到了楊競超老師的A7改造和中性灰老師的A7R III切頂改造,各有千秋,收益良多。感謝兩位老師給了我思路和勇氣!
改造前先整理下思路,定下小目標:
功能需全部保留,包括熱靴、麥克風、揚聲器!熱靴儘量壓低,突出太多還是醜!外觀儘量向A7C靠攏!做CNC零件,批次化生產,拒絕手工成形,不然打磨噴漆,效率太低!為了自身及家人的身心健康,不上膩子,不噴漆!第一步:拆!因參考了兩位老師的改機過程,所以原理上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拆掉取景器和感應器,不會出現任何功能性問題,改機後若不小心設成取景器顯示導致螢幕不顯的話,找根HDMI線,連上外接監視器、顯示器或電視等,調回來就好。話不多說,開始!
拆相機還是有壓力的,翻遍各大平臺的圖文和影片教程後,終於開始動手。拆第一遍的時候,還要詳細的記錄,哪一顆是長螺釘,哪一顆是短螺釘,哪一顆是粗牙螺釘。熟練後,就不用記那麼多,現在已經做到20分鐘拆除頂蓋,秘訣就是膽大心細。
第二步:切!切哪裡?從哪裡開始切?切掉多少?要提前構思好。但也不用非常精確,只要切個大概即可,可以留多點,後期還要打磨,多出的部分可以磨掉,但要是留少了,嗯,頂蓋不好買,某魚300+。
第三步:設計新頂蓋第一步是精確測量相機,建立三維模型。三維掃描是最好的方法,但沒條件就只能用笨辦法:設計→3D列印→修改→3D列印,一般反覆修改十幾遍就差不多成型了;第二步是設計頂蓋。同上,需要反覆修改測試。
3D列印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驗證設計思路,頂蓋尺寸又不大,一個晚上可以反覆修改五、六次。
圖中只是一部分而已,更多已隨手丟棄了
第四步:加工試生產3D列印的精度有限,一般0.2mm以下就無法驗證了,一定要金屬加工再次驗證。但CNC加工生產週期長,費用相對較高,於是我決定採用不鏽鋼板鐳射切割,三層疊放。安裝後發現了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逐一進行修正,終於完成了設計驗證!
現在看這個方法其實走了彎路,因為鋼的密度是鋁的3倍,所以改機後比改機前還要重;另外在切割原理上,無法實現盲孔,所以後期在處理四個安裝孔上,用了鐳射刻字、填漆等方法,頗費周折,且效果不好;該方案現已廢棄。
第五步:定型生產經過廢棄的不鏽鋼版後,再次調整了方案,最終定下混合版。頂蓋採用CNC鋁合金加工,厚度4mm;取景器缺口及熱靴座採用1mm不鏽鋼切割,折彎後裝配。
網上找的鐳射切割廠家,付出了N多大洋後,終於拿到了零件;又請朋友幫忙加工了6個CNC頂蓋。結果,連線用的安裝孔確實實現了盲孔,但熱靴座的安裝孔又被打穿了,欲哭無淚。好在是四個規規矩矩的孔,用螺釘填滿後,也無傷大雅。6個CNC零件,1個試裝,1個做了補焊試驗,效果不理想!
第六步:刻字光禿禿的頂蓋也不好看,參考原機設計進行鐳射打標。這一步驟在不鏽鋼版的時候就做了,一直在不斷完善!空白的地方其實還可以搞個個性簽名。
第七步:裝配復原這一步其實是穿插在三、四、五步中間的,主要涉及配鑽孔,精修打磨,裝配復原。
由於鋁多摸幾下手就會變黑,所以還得進行表面處理。
第八步:表面處理因為開工前定的目標是:零件不打磨成型、不塗膩子、不噴漆,所以決定對剩下的4個零件進行表面處理,兩個本色陽極氧化(銀色),另兩個黑色氧化(黑色)!因不鏽鋼的處理工藝不同,所以本次並沒有處理。
在此期間,又收了一臺A7R II,狠狠心也切了!所以,現在看到的樣機是兩臺,一黑一銀。
第九步:設計貼膜黑色頂蓋裝配後效果尚可,但銀色頂蓋面積太小,略顯單薄,所以打算貼個銀色膜。由於沒有現成的膜可用,只能自己設計!從萬能的某寶買來整張的銀色啞光膜,用鐳射刻字機做切割,調整n次引數後,除了邊緣稍稍發黃外,其他效果都不錯,可以接受!
搭配長鏡頭也是十分和諧的
總結除取景器摘除外,其它功能全部保留且正常工作。麥克風、揚聲器功能正常;熱靴功能正常,可引閃Sony口閃光燈,支援高速同步等全功能,非Sony口閃燈支援通用單觸引閃!熱靴僅突出頂蓋1mm,觸點內嵌,內部已用高溫膠帶保護!外觀與尺寸已儘量向A7C靠攏,自認為尚可!仍有一些小細節不夠十分完美(如錯打漏的孔、邊緣要對的更齊等等),已經完善在三維模型和圖紙中,後面再加工時一併改正!支援批次化改造!省時省力,零件備好的情況下,可快速完成改造!不上膩子,不噴漆!以後蓋板統一採用黑色氧化,刻字,裝起來就是全黑色;想要銀色,貼膜就好!關於防水防塵!改造後,和原機差異不大,貼上膜後,基本上把縫隙封住了,雨雪等惡劣天氣一定要用的話,建議把麥克風、揚聲器用膠帶紙封住!改造過程至此完結!
尺寸及重量資訊:
A7R II原尺寸為:126.9mm×95.7mm×60.3mm,含電池重量約625g,裸重約582g。改造後尺寸為:126.9mm×77mm×60.3mm(77mm不含模式轉盤,轉盤高出約4.5mm),含電池和儲存卡重量約615g,裸重約572g。高度降低了約20mm,重量減輕約10g。作為對比,A7C尺寸為:124mm×71.1mm×59.7mm,含電池重量約509克。寫在最後可能會有人質疑A7R II是否有改造的必要,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各有所需的問題。
不喜歡它的人,它有很多的槽點:寫入慢、對焦慢、續航差、螢幕渣等等;但瑕不掩瑜,剛上市時各方面均是妥妥的第一梯隊旗艦,畫素、畫質現在看依然是第一梯隊。只是現在新機層出不窮,對比之下,有些技術稍顯落伍而已。
再一個關鍵問題,它便宜啊!新機不到一萬,某魚二手僅6000左右,且市場存量巨大,在價格的優勢下,一切槽點都是浮雲。
關於取景器的必要性,依然是個人喜好,想切就切了,自己的機器自己做主就好。
作者 | 老張diy6351
編輯 | 黑眼圈
- 賞心悅目,iQOO 11ProPlus曝光,這才是真香機
- 雙11選摺疊屏的看過來!鉸鏈、系統水平很重要,這三款入手正當時
- 雷軍這次“不講武德”,發佈三個月全系直降300元,E5屏+徠卡三攝
- 《白月光他人設崩了》,為了自救,這白月光我不當了
- 蘋果 iPhone 14 Pro / Max“賣爆”,鴻海富士康成最大受惠者
- 2000以內必選12+256GB,從配置和綜合體驗角度考慮,非它莫屬!
- 如何提升生活中幸福感?這五個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家居一定不能錯過
- 20歲小夥花26萬彩禮娶回小3歲妻子,4年後妻子嫌他窮,交了新男友
- 又一折疊屏領域的重磅殺手——vivo X Fold 來襲
- 滿足年輕人的用機需求,vivo S15 Pro影像性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