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作為知名的 Apple 生態內裝置,我手上的 iPhone 自然可以和 MacBook Pro 利用隔空投送互相傳送檔案,不需要額外安裝客戶端的同時速度還特別快,這種體驗也讓 iPhone 羨煞我手裡的一眾 Android 裝置。

但隨著手裡 Android 裝置的增多,互傳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主力使用 MacBook 的我不由得開始思考:以開放著稱的 Android 生態,難道還不能滲透過 Apple 這道生態壁壘嗎?

本文介紹幾種 Android 裝置與 MacBook Pro 互傳/同步檔案的方法。

但在我看來公網傳輸只適合較小的檔案,與聊天應用的深度整合非常適合轉發他人傳送的檔案。不過這個方法的弊端也相當明顯:微信只能單端登入的特性並不適合多臺 Android 裝置加身的使用者,200MB 在今天依舊不能稱之為「大檔案」;公網傳輸的速度也不能令人滿意(一上傳一下載要打個折)。

而對於追求無線化數字生活的朋友們來說,掏根資料線來傳檔案比速度慢更難以忍受,使用第三方應用的話還要繼續配對一次才能開始檔案傳輸。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有線傳輸應對偶爾的、超大級檔案傳輸依舊有穩定性、速度方面的優勢,同時還可以避免區域網互傳大檔案造成的網路堵塞癱瘓。

Android 與 macOS 並不能插上線就直接傳檔案,而是需要額外安裝來自 Google 的 Android File Transfer 才行。反正都要安裝個應用,介面更為友好的第三方客戶端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無論是老牌的 AirDroid、Setapp 上的 AnyDroid 還是錘科的 HandShaker 都夠用了。

如果你一致習慣用我們此前介紹過的 scrcpy 來有線投屏手機到 macOS,這款免費開源的映象工具其實自帶傳輸檔案特性,直接把檔案往映象的視窗一拖,檔案就會傳輸到手機的儲存根目錄。

區域網傳輸與同步

前段日子恰逢 Google Photos 更改了圖片備份的政策,手中的 Pixel XL 作為唯一可無限期原圖備份的裝置變得更加金貴了起來。好好利用這份優勢將手上的非 Pixel 裝置、macOS 電腦以及相機拍攝的照片都同步到 Pixel XL 上進行原圖備份的機會不容錯過,但公網傳輸的方案肯定不現實,反覆插拔資料線來一個個匯入又顯得繁瑣。區域網傳輸自然是最佳方案了,可怎麼部署呢?

區域網傳輸我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讓某一裝置成為「服務端」這樣的存在,這樣同在一個區域網的其他裝置就能透過某種通訊協議訪問到服務端,進行檔案同步。另一類就則是點對點配對、同步,形式上有點像 AirDrop,只不過依舊需要藉助本地 Wi-Fi。前者適用於一對多的場景(當然也可以一對一),後者適合一對一的場景。

想要 macOS 與 Android 兩者互動,這些方案都值得一試,也不衝突。至於哪種方案適合自己,就需要大家先考量自己傳輸檔案是什麼場景、為了達成什麼效果。另一方面,我也區分開了檔案的「手動管理」「自動同步」兩類場景。有趣的是,後者的同步單位/載體已經不止於「裝置」這個概念,而是更多基於「資料夾」這個顆粒度更小的概念。

使用自動同步備份照片

以前文將 macOS 上的照片備份到 Android 手機上為例,這是比較典型的一對一同步傳輸,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自動同步」場景。我決定用第三方應用來輔助、簡化這個同步流程。在這裡我使用的是 Resilio Sync,也可以用類似的代替品如 Syncthing 等。他們本身可以透過公網同步,不過在此之前會先行掃描本地區域網,這樣的話傳輸速度基本就受限於手機與路由器的實際帶寬了。

在 macOS 和 Android 上都安裝執行 Resilio Sync。在 macOS 端設定好想要被同步過去的資料夾(我這裡是相機匯出到電腦上的照片資料夾),隨後將此共享給手機即可。共享的三種方式裡我覺得最簡單的還是掃碼,macOS 端同意一下就能完成配對。往後這兩份資料夾的命運可就綁在了一起了,只要客戶端還在執行,新的照片就會自動同步到 Android 手機上。開啟讀寫許可權後,Android 上的檔案也能反向傳輸過去。

以我自己的使用體驗為例,一天下來就算拍攝幾十張,同步的時間也不太會超過一分鐘,RAW 格式的照片傳輸個幾百張的話還是要等個幾分鐘的。順帶同步的 iPhone 照片因為支援更高壓縮率的 HEIC 格式還會更快一些。其餘 iPhone、三星、索尼、摩托羅拉、紅米手機想要一併將自己拍攝的照片交由 Pixel 備份的話,只需要如法炮製即可。

搭建更靈活的檔案伺服器

可如果不止一個手機想和 macOS 同步檔案怎麼辦?讓 Pixels、三星、索尼、摩托羅拉、紅米和 macOS 一一建立配對關係嗎?如果我想跳過同步,直接透過手機訪問到 macOS 上的任意某個我也說不準舉不出例子的檔案怎麼辦?Resilio Sync 這種事先建立好資料夾配對的方案就不夠靈活了。

其實問題解決起來沒那麼複雜,比如小學電腦課老師口中的 ftp 協議就能滿足這樣的需求。甚至都不需要額外安裝客戶端,Apple 早已經悄悄讓 macOS 時刻準備著光榮成為上文提到的「服務端」,並且採用了更先進的 sftp 協議(即安全 ftp 協議)。

具體的設定過程簡單到可以照搬 Apple 的 指南 :

在 Mac 上,選取蘋果選單 >「系統偏好設定」,點按「共享」,然後選擇「遠端登入」。選擇「遠端登入」複選框。選擇「所有使用者」:您電腦的任何使用者及網路上的任何人都可以登入。

請注意 Remote Login: On 下的那行小字中的資訊:ssh [email protected],這裡包含了你登入這個 sftp 伺服器要用到的重要資訊,地址是 luzhongnandembp.lan,使用者名稱是 luzhnan,而密碼就是你開機時解鎖用的密碼。在 Android 上(iOS 同理)就可以用支援 sftp 協議的檔案管理應用登入到這臺 macOS 管理檔案啦。考慮到我們同時還有「同步」這個需求,這裡我就推薦 FolderSync 這款應用,好看、許可權需求明確、功能設計合理。

在賬戶頁面新增一個 sftp 協議的賬戶,填寫入剛剛提到 3 個重要資訊就大功告成了。可以先點按測試看看能否成功。如果提示無法找到地址而失敗的話,可以考慮把地址改為 macOS 的內網 IP 地址試試(改為內網 IP 地址意味著換個 Wi-Fi 就就不能用了)。

新增完畢賬戶,我們就可以在檔案頁面主動管理 macOS 上的所有檔案;我們也可以在同步資料夾頁面開始給 macOS 上的資料夾和 Android 上的資料夾拉配對。具體要給哪些資料夾拉配對,就需要考驗諸位的想象力了。

仔細回憶一下自己關於同步的困擾。

刷 Magisk 時需要把 macOS 上的映象檔案傳輸到手機打包,再傳輸回 macOS 刷入手機,來來回回的是不是很麻煩?寫稿時一口氣搞定的手機截圖、錄屏雖然暢快,結果還是需要打包傳輸到電腦再解壓、放進文章?為什麼 Android 手機的備份檔案不能儲存到實惠的 iCloud Drive?……每一個感嘆「為什麼科技發展到了今天傳輸檔案還是如此麻煩!」的時刻都是需要我們去打通的難關。

使用高通驍龍 660 的紅米 Note 7,傳輸速度上依舊不及旗艦晶片。

往昔的這些場景浮現起來止都止不住,而每個場景都對 FolderSync 提出了更細分的要求:有的想把檔案往 macOS 上「推」,有的想把 macOS 上的檔案「拉」回到手機,有的想同步刪除有的不想刪除……再來個嚴肅一點的場景:同一篇稿件兩邊都修改了怎麼辦?好在 FolderSync 足夠老牌,足夠經得起這些考驗。在同步方面,有許多高階選項可供選擇,這些選項也已經有中文支援。

FolderSync 的能耐可不僅限於本地傳輸,想必剛剛新增賬戶的時候你也注意到了,除了 smb、ftp 這類古老傳統的傳輸協議,FolderSync 還支援配置同步各大國外網盤,咱們讀者朋友肯定也對 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 等不陌生了。如果你正在使用的國內網盤剛好支援 WebDAV (比如堅果雲),那也可以一併配置。狡兔何止三窟,還要整幾個雲窟。

結語

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是否需要客戶端,Android 與 macOS 的傳輸、同步辦法各自都有好幾種。在這些方法和工具面前,如何挑選才最適合自己?不妨在接下來的時日裡記錄下這兩個平臺間自己的傳輸需求與想達成的效果,是想要主動操作的互傳還是想要默默執行的同步/備份?是否想要額外安裝客戶端?從自己的高頻需求開始解決,相信你很快就能享受到資料互通的便利。

22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vivo x60系列首發OriginOS?還有四天答案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