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在2020年即將畫上句點之際,音訊廠牌TRN釋出了它的第二款真無線耳機T300,一圈二鐵的架構令人對其聲音素質充滿期望。這兩年來,TWS真無線耳機的進步有目共睹,其發展可以用“神速”二字來形容。以往所令人詬病的諸多短板紛紛被補齊後,其所關注的焦點“音質”被擺至臺前。那麼這款TRN T300的表現到底是否會是一匹黑馬,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呢?讓我們且看且評吧:

耳機包裝採用了封套+硬盒的主流設計。除封繪上的展示效果圖外(個人覺得常規了些,如果能直接採用真人佩戴會更好),最吸睛的莫過於底部的“一圈二鐵”字樣了。而APTX的標識也代表著其所採用的晶片為高通解決方案。

內盒為磁吸設計,展開後可以看到被黑色海綿套包裹嚴嚴實實的TRN T300充電艙,耳機並沒有分開陳列。

其實說起“T300”這個型號,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電影《終結者》與阿諾對戰的T300型液態金屬機器人。那叫一個炫酷。而TRN T300的充電艙也頗為硬朗,餅盒磁吸蓋設計,通體黑色(貌似目前首發也只有黑色),蓋身上的條形紋理與亮面處理相得益彰。正中處絲印有“TRN”LOGO。單手開合無壓力,手感上也很細膩。不過就顏值來說,略顯“樸實無華”了些。

來張“全家福”吧:除保修卡、合格證等紙片外,就一耳機主體、充電短線和三對兒矽膠耳套了。

其實充電艙的尺寸並不算大,但就是略厚了些。放在褲兜口袋會往外鼓凸比較明顯。比較有意思的是,T300艙身內部提供了數顯方式的電量指示,中間的數字可以顯示充電艙的剩餘電量,而左右兩側為電量條。相較市面上大多TWS耳機的指示燈要更為直觀明瞭。

艙身背部的Type-C充電口:T300支援無線充電,不過比較遺憾的是並不支援快充。充電時長的話,大約一個半小時就能充滿。IPX5級防水機身,讓日常使用風雨無阻。

T300單耳電池容量為30毫安,而充電艙內建電池則為600毫安,耳機單次使用時長為3.5-4小時,總續航可以達到72個小時,以每天聽歌5-6小時算,日常通勤使用(上下班路上打發時間)兩週不充電也是OK的。其永續性在本人所用過的耳機中算是名列前茅了。

T300搭載了高通的QCC3046晶片,具備CVC 8.0通話降噪技術,實測在戶外較為嘈雜的環境下也能夠聽得一清二楚,正常對話交流。支援最新的藍芽5.2版本,除AAC、SBC外,還支援高通的APT-X編碼格式。此外,耳機還採用了高通的True Wireless Mirroring映象連線技術,與手機/播放器連線後,左右耳機同步傳輸,可提供更為穩定可靠的無縫連線,從容應對各種使用場境(普通TWS耳機需要先從主耳機傳至副耳機,中間過程難免損耗時間,並影響穩定性)。

傾斜狀的金屬濾網導管:左/右耳的重量維持在了5克,基本上等同於一張A4紙,戴上後輕若無物。T300在佩戴上還是很舒適的,可自然貼合耳廓,久戴也不會感到難受。耳機的有效傳輸距離為10米,無論是看影片還是玩遊戲,都不會感到有明顯延遲,基本上可以做到音畫同步,“吃雞”時的聽聲辨位感也是可以察覺到的。

在這裡說句題外話,很多人在用無線耳機時經常會遇到某一隻耳機突然就找不到了的情況(比如乘坐地鐵時被擠掉了,或者神經大條的不知落在哪個角落),這樣就會導致整付耳機提前“退役”。為此TRN專門提供了單隻耳機和充電艙的單獨購買。哪個部分丟了買哪個就行了(一年內防丟優惠購)。

真無線耳機的音質聽感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曾經這也是TWS的一大短板,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近兩年的新品更新換代很快,聲音表現也在大幅度提升。而TRN T300的一大賣點就是它的音質呈現,“一圈二鐵”架構下在現售TWS耳機中算得上是十分能打的了。它採用了兩顆30019高頻動鐵和8mm雙磁路動圈單元,前者擁有良好的解析和高頻細節,後者氣場寬大,二者強強結合可展現出更為精準的結像定位和聲音細節。

搭配手邊的IQOO NEO3來重點談下它的聽音感受吧:TRN T300低頻量感充沛,彈性很足,下潛也比較到位。清晰度與瞬態控制的不錯,聲音有一定凝聚力,氛圍感也營造的很好。中頻部分自然順滑,人聲位置相對靠前,比較貼耳。聲音舒展細膩,富有感染力和層次感,耐久聽。人聲與樂器間的分離度較好,不會顯得“雜而無序”。聽蔡琴《被遺忘的時光》,性噪音低沉且充滿磁,在這方面T300還原十分到位。高頻明亮不沉悶,解析力和延展性也都不錯。T300聲音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均衡舒適,在音樂曲風的兼顧上也更為雜食廣泛,聽流行人聲、輕音樂民謠、ACG等大眾型別都是很不錯的。

結 語:如今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真無線耳機令人真呼“挑花眼”,而價位最便宜者甚至不如百元。我們在追求價效比的同時,要好好考量下到底需要什麼?日常通勤時的持久續航;舒適且甩不掉、擠不丟的佩戴錶現;足以應對颳風下雨天的防水機身;以及更重要的均衡耐聽的聲音表現。在這些方面上,TRN T300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需求和期待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48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事關小米、vivo與華為,年度國產手機創新技術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