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當我看到聯想個人云儲存的時候,我的第一印象是,這不就是一個 NAS 嘛,為啥叫做個人雲端儲存呢?

從外觀上看,聯想個人云儲存的確長得和普通的 NAS 沒有什麼區別,將上蓋翹起之後就能看到兩個容納 2.5 寸硬碟的硬碟盒,兩個硬碟盒和機身的連線十分緊固,所以剛開始使用的時候需要用點力才能抽出。硬碟盒和硬碟並沒有使用免工具安裝卡扣,而是使用傳統的螺絲固定,安裝起來也並不麻煩,而且包裝還特地多給了兩枚螺絲防止在安裝的時候遺失。

因為是使用 2.5 寸硬碟而不是 3.5 寸硬碟,所以聯想個人云儲存比起傳統的 NAS 更加小巧。整體體積比一個智慧音響大不了多少。

不過比起外觀,我覺得聯想個人云儲存的軟體體驗才是真正和傳統 NAS 不同的地方。

我之前由於工作需要曾使用過早期的 NAS 伺服器 ,當時需要對映 Windows 和 Mac 的虛擬驅動器,來保證電腦上的生產力軟體直接可以呼叫 NAS 上的檔案,相當麻煩。而且即便手機和 NAS 放在一塊區域網中,也無法訪問 NAS 上的檔案。我覺得這樣的組網方式更像是一塊:插在電腦上“外接硬碟”而不是一塊能夠隨時隨地帶走的“私人云盤”。

聯想個人云儲存的初始設定相對傳統 NAS 就更加簡便了,只要下載資料守護者 APP 將手機和聯想個人云儲存置於同一個無線區域網下即可。接下來只要按照軟體的步驟一步一步進行下去即可完成初始設定。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個人云儲存支援 raid 1 備份,也就是如果在機器內有兩塊同樣的硬碟的話,系統會將檔案在兩塊硬碟中映象備份,這樣即便一塊硬碟故障,也能在另外一塊硬碟中還原所有的資料。當然即便你只有一塊硬碟,聯想個人云儲存也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在後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決定是否升級為 raid 1。

在我們的測試下,將一個 522MB 的檔案從電腦本地上傳到聯想個人云儲存,總共耗時 56s,平均傳輸速度大約在 9 到 10 MB/s 左右。當然傳輸速度會受筆者的網路環境影響。

在 APP 的首頁,頁面一共分為兩部分:檔案分割槽和工具。

前者會按照存入 NAS 的檔案型別自動將不同的檔案放入不同的分割槽中。這樣我在使用的時候不用在備份資料夾中反覆翻找了。而且,這樣的歸類並不會損害資料夾結構,所以也不用擔心聯想個人云儲存把我精心整理的資料夾給打亂。

而後者擁有各式各樣的小工具,比如連線百度網盤、手機備份等。不過我用得最舒服的就是微信備份。因為工作需要一直依賴微信來傳輸文件。但是因為微信自身的限制,如果在接收文件的時候如果電腦端沒有登陸,檔案是不會被同步過去的。所以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出現找不到文件的情況。

而通過微信備份,資料守護者 APP 會自動把手機收到的文件同步到聯想個人云儲存中,這樣我直接通過電腦端的客戶端登陸就能找到對應的文件內容了。不過遺憾的是 PC 客戶端並沒有提供對映網路驅動器的方法,相信在未來會利用韌體更新來解決。

當然我知道市面上的某些網盤也有這些功能,但是通常來說網際網路盤的內容是儲存在服務提供商的伺服器上的,內容的隱私安全難以保證。而且如果要使用檔案去重或者無限速下載這些很基礎的功能甚至還需要付費。

而聯想個人云儲存雖然擁有“雲端儲存”的諸多功能,本質上還是一個將資料儲存在本地的 NAS,無論是儲存內容的轉移或銷燬還是後續通過連線 USB 硬碟擴容,我都有完全的自主權。不用擔心儲存的內容會因為網盤停運而丟失。

總而言之,雖然聯想個人云儲存是一臺 NAS ,但我更願意將其當作一個私人云盤來看待。在軟體體驗上無論是微信文件的自動備份、不同平臺手機照片的同步雲端儲存還是和百度雲的聯動,聯想個人云儲存完全能夠替代手頭上的網盤;而在硬體上聯想個人云儲存又擁有本地 NAS 的隱私性、可擴充套件性和安全性。可以說是各取兩家所長更加均衡的選擇。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Mac自帶輸入法你真的會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