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萬元不夠買顯示卡!這才叫裝機!教你如何打造一臺純裝逼主機!》看這標題是不是已經開始咋舌了?其實我在電腦行業很多年了,剛進入這個行業時AMD的劃時代AMD64產品才剛剛面世……那之後沒兩年intel酷睿就橫空出世了,接著就是十幾年間AMD被按在地上摩擦,而intel的牙膏也是越擠越順溜……直到有一天,有個叫蘇姿豐的女人來到了AMD,並憑藉銳龍CPU打了個漂亮一個翻身仗,intel這才發現事情好像很嚴重了……

不過這些事好像並不能說服我“就該去換一套AMD銳龍5000”,其實原因並不難解釋,這麼多年intel“一統江湖”,全球的“各條戰線”用的皆是intel平臺。故此,儘管AMD用銳龍5000打了一個反擊戰,但是這個世界需要不少時間去消化“AMD已稱王”這個訊息;再就是在世上絕大多數的遊戲開發公司的設計用電腦都是intel的酷睿核心,所以在現在主流的不管單機還是網路遊戲,在intel平臺下都是異常穩定的。而AMD平臺總是要在遊戲開發完成後去應付很多突發的BUG去做補丁……再有嘛……就像這樣,是不是有點嚇人?不過我覺得如果這事不是杜撰,那事情可不小!

所以,左右思量之下,還是一套intel平臺更為安穩,儘管說用i7-10700KF貌似會有些許對不起這套平臺,畢竟顯示卡已經選到RTX3090 GAMINGX TRIO了。而實際上呢,由於AMD的強勢攪局,曾經不可一世的i7已經直奔2K大關,此次的10700KF所採用的14nm工藝我堅信是倒數第二代了,其配置的8核16執行緒,三級快取16M,主頻3.8GHz,最高睿頻5.1Ghz,功耗125W 。入手這個平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價效比。

10700KF的規格基本和上一代的9900K基本持平,所以在主機板上就不多做出太多的建議,總而言之看自己需求入手即可。小超下全核5.0甚至是5.1對於這張ROG血統的華碩ROG Z490-A吹雪來說是足夠的支援的。畢竟採用了12+2相供電足夠滿足小超CPU使用了。主要是主機板經過重新設計的銀白特色電競馬甲是這款主機板的特色。

Z490吹雪主機板採用12+2相CPU供電設計,2相是給CPU內建核顯供電的。供電PWM主控是華碩自己的數字供電主控ASP1900B,供電DrMOS是安森美半導體的NCP302045,最大輸出電流75A。這些供電DrMOS及電感均透過導熱貼被巨大的散熱裝甲片覆蓋,增強散熱效果,保證了其高負載下的穩定執行。

主機板提供4根記憶體插槽,可支援單根32GB的DDR4記憶體,最大記憶體容量128GB,記憶體頻率最高支援4600MHz,記憶體插槽是單邊卡扣設計,較以往的雙邊卡扣設計更方便於拆卸,卡扣的位置設計在主機板上方,這樣可以避免插上顯示卡後不便於拆卸的問題,不過這樣設計的便利性也要看與之搭配的機箱或者散熱方案。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吹雪主機板的記憶體採用了 OptiMem II 第2代記憶體最佳化設計,採用了獨特的記憶體最佳化走線,可以提高訊號完整性,減少干擾訊號,提高記憶體相容性和超頻空間。

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吹雪有3個PCI-E 3.0 x16介面,都是CPU直接提供的,可工作在x16或者x8+x4+x4模式,主機板上還有個比較少見的PCI-E 3.0 x4介面,可以用來安裝雷電3擴充套件卡或者安裝AIC的SSD等硬體裝置,不過這個通道最大以 x2 模式工作,所以目前並不能發揮出雷電3或者頂級SSD的全部效能。

兩個最長支援到22110規格的M.2 SSD介面,這兩個介面都是由PCH引出來的,其中一個在PCH晶片下方的位置很容易看到,這條支援PCI-E 3.0 x4模式。另一個在主機板CMOS電池上方那條銀色的散熱甲片的下方,拆開散熱甲片就可以看到,這條支援PCI-E 3.0 x4和SATA 6Gbps模式。

Z490吹雪主機板配備一體式I/O背板,這裡有兩個USB 2.0,四個USB 3.2 Gen 1,一個USB 3.2 Gen 2 Type-A,一個USB 3.2 Gen 2 Type-C,影片輸出介面有一個HDMI介面和一個DP介面,音訊介面有5個鍍金的3.5mm口,一個SPDIF輸出,一個LAN口是2.5Gb的,採用的是常見的Intel I225-V 2.5Gb網絡卡。

附件中附送的ROG信仰鑰匙扣很有紀念價值,而附帶的專用螺絲則非常必要!

此外在主機板電池附近佈置有一個PCI-E 3.0 x1的通用介面,該介面是對沒有原生板載無線網絡卡的Z490主機板的一種補償,可讓使用者自行擴充套件一個無線網絡卡或藍芽擴充套件卡。不過華碩ROG STRIX Z490-A GAMING吹雪主機板有此專門提供的PCI-E 3.0 x1通用介面,正好我也很有先見之明,拿了一塊Intel原裝AX200的WIFI6無線網絡卡!

沒選RTX3080是因為10G視訊記憶體確實少了點,此次確實有上4K 144Hz顯示器的打算。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直接一步到位,入手了微星家RTX3090三眼魔龍,其實根據我近半個月的研究,發現只要是RTX3090,不論丐版還是頂級旗艦,再怎麼堆料差距也只有5%左右的差距,無非是散熱效果好一點而已。

這一代3090魔龍講道理外觀設計沒有上一代霸氣,不知道是不是換設計師了,側面的燈帶不好看,去掉風扇的龍LOGO你都不一定認出來是魔龍。就是頂部這個燈條通電效果一般般,燈光只有logo,側面與風扇四個位置有,顯的很低調。散熱規模不是特別巨大還可以吧,佔2.7插槽,光顯示卡就重1.5kg 3斤多很重,3個8P介面,理論可以提供525W的供電。預設BIOS不行,有功耗牆。擋板位置有個固定PCB的金屬框,為了防止PCB彎曲。背面是石墨烯背板,魔龍背板下面有兩根熱管貼的導熱矽膠墊,但滿載時依然很熱。要知道GDDR6x視訊記憶體單顆5w左右的功耗,默頻滿載功耗光視訊記憶體就120W。

這代Ampere架構顯示卡的GPU核心方面採用了三星8nm工藝製程。作為旗艦的RTX3090電晶體的數量達到了恐怖的280億個,CUDA核心數增加了10496個單元,整整比上一代的2080ti多出一倍還帶拐彎,另外搭載了最新的24G GDDR6X的大視訊記憶體,總頻寬接近1TB速度。2K與4K對它來說都是小意思,3090也是世界首款上支援8K解析度的GPU。

散熱鰭片還算厚實,規模不小,設計了5根熱管,4根6mm熱管,中間的是8mm熱管。此外被使用者噴的是從上一代銅底,改成了3090的熱管直觸,這裡不是說熱管直觸不好,主要是工藝不好的話可能導致表面不平整,不能完全與GPU核心接觸。再就是使用幾年以後熱管直觸的散熱效率會下降,魔龍採用了POSCAPS+MLCC電容的最優組合方式,這樣高低頻不會拉胯更穩定。

喬思伯“UMX”是其旗下經典的鋁合金機箱系列,完整覆蓋了ITX、MATX及ATX等不同規格的主機板尺寸,受到許多使用者的喜愛。UMX6中塔ATX機箱,外觀設計上延續了UMX系列的一體式圓角鋁合金框架設計,定位高階。

這是喬思伯“UMX”系列下最新經典款的鋁合金機箱,它的IO介面前置,證明是桌面型版本,一個大號圓形POWER鍵,一對USB2.0、一對USB3.0還有一個單獨的TYPE-C高速口,UMX6的前置U口相當夠用。

鋁鎂合金框架+鋼化側透,這也是我選定喬思伯新款UMX6機箱的首要原因。喬思伯UMX6是一款深度最佳化的中塔ATX機箱。其外觀設計上延續了UMX系列一體式整鋁圓角設計,機箱外層由一體成型的鋁鎂合金框架構成,內部則為鋼質骨架,兩側為鋼化玻璃側透蓋板。

我有個這種小型克數磅,單位只有3000g,雖不能測量UMX6整體重量,不過一個硬碟架的重量已經280g,UMX6的用料就不用我廢話了吧。

UMX6採用的是活動式整體支架,也是厚度不小的金屬材質,能靈活支援120-360尺寸的水冷排亦或是風扇,這設計倒是一勞永逸。

UMX6的電源支架設定在前面板的後面,被設計成立式電源倉,這種工藝設計的讓人一目瞭然,同時安裝電源也直接。

這次電源選的是艾湃電競的AJ850M金牌全模組艾湃電競是一家國內臺企,口號就是工廠直營,省掉中間商,所以具有不錯的價格優勢。AJ-850M全模組電源額定功率850W,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滿足90%以上,是一款標準ATX電源。支援寬幅電壓,內建日系電容,主動式PFC,艾湃電競AJ850M提供的是全黑色軟質扁平線材,三條6+2pin提供8個顯示卡供電介面、4+4pin的主機板供電線是兩條,想來也是850W的標配了,而且還享受質保10年。

現在ARGB的機箱扇實在是價格有點不便宜,所以我感覺UMX6的整體容積不小,再加上雙120的九州船長冷排也能幫忙換氣,所以我沒在機箱底部裝進氣扇,只裝了一個後120排氣扇。

整體的安裝就不用多說了,就是一顆顆螺絲對著擰上去就是了,將RTX3090 GAMINGX TRIO固定好,再將intel AX200的增益天引出到PCI擋板,這樣一來,今天的裝機就這麼完成了。

一次相當順利的高階裝機完成了!想不想知道價格?一起推演一遍!

以上就是此次分享的裝機過程實錄,如果有粉絲覺得此次裝的機子還可以的話,我們可貼出電腦配置清單+裝機圖賞給大家都看看,以便更好的廣大玩家裝機參考搭配電腦主機方案,當然了每個玩家可能對硬體型號品牌等喜好不同,所以配置方案完全僅供參考,對配置自己修改,才能裝出自己稱心如意的一臺電腦。

13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時隔幾日刮目相看!年底總結文思泉湧,手機使用方便多元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