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為工作原因,需要給自己裝一臺工作用機來滿足無盡的CAD圖紙和效果圖的轟炸,最近又開始要使用BIM了,公司給配的機器還停留G4400時代,執行個稍微大點的CAD都卡的不響應,完全帶不動我這飛揚的心。
開篇
畢竟工程都有完成的時候所以我還要考慮搬運的問題,所以偷懶一下就決定直接上itx主機,手裡也沒有可以匹配的配件等產品那就開啟小黃魚去尋找了,最終淘到了一塊z370i和2070魔龍。資料儲存方面因為只有一個m.2介面所以直接一步到位選擇了一個西部資料WD Blue SN550 2T產品作為系統盤及備份重要檔案。
產品介紹
機箱 喬思伯V10
機箱本來想選擇超小形的itx箱子但是顯示卡擋住了我的去路,顯示卡現在的價格都貴的起飛,itx的顯示卡更是貴的離譜,所以無奈就只能選大卡了,所以箱子也只能換換方案了。因為之前用過喬思伯的TR03所以我就開啟搜尋看到了v10這個箱子,看著各方面都很舒適,因為工作不能搞些花裡胡哨的東西,所以最終選擇了雙面鋁合金的版本,價格比側透的貴了不少那。
機箱前面板的IO介面非常簡潔,一個USB3.0介面,還有一個Type-C介面,耳機二合一音影片介面。可以滿足我的usb裝置以及固態行動硬碟的使用。
機箱背後設計了很多的散熱出口,ITX機箱必須要保證硬體及時散熱,否則長期使用對硬體不利。
機箱底部設計兩個風扇位,同時還配置了一快大面積防塵網,用於日常灰塵隔離。
機箱的整體框架一目瞭然,裝機用的螺絲包也在裡面。電源支架硬碟支架還有主機板位置的框架設計都很到位,不過如果你和我一樣用ATX電源底部的風扇位和硬碟支架基本等於廢了。
接著說說槽點,就是前置io的連線線設計和頂部開關設計都不是很完美,特別是開關位置焊接板線材較細而且還是背裝設計,很容易會將線材損壞掉,別問我怎麼知道的,問就是可以買新的。
CPU i5 8500
CPU的獲得比較戲劇性,我之前還準備淘換個i3 9100F的結果正好朋友換10代機器配件整體給我扔過來幫他處理,所以直接拿來裝上使用又省了一筆不小開支。
主機板 Z370I C2018
其實主機板也被卡了好久,itx板子貴相信大家也都有所瞭解,我從z390i最後都已經看到b360i了,最後準備咬牙上ROG b360i的時候朋友給我說最近市場上有一批工包微星z370I可以考慮,查詢了一下這個板子還真是有故事的,是微星給海盜船ONE定製產品,相對於零售版的z370i介面用料有所縮水,不過對於我們打工人足夠足夠的,主要還是價格便宜呀!
主機板的規格配置不低,io介面處相對於零售版本省略了HDMI和DP輸出,其他部分保持了原本配置
主機板背面擁有一個全速M.2介面,背面走線規整,用料也並沒縮水唯一省略了RGB燈珠,沒法使用流光效果了,不過我主機選擇了全遮擋思路所以等於沒影響。
記憶體 十銓VULCAN
條子是2400HZ的VULCAN之前也是我幫朋友裝機選擇的,雖然頻率不高但是有馬甲使用穩定16G記憶體剛好足夠我需要,主要是不用再花錢去購買記憶體了這還有啥好挑的。
顯示卡 微星2070魔龍
儲存 WD Blue SN550 NVMe SSD
選擇WD Blue SN550是因為之前就使用了一塊1T產品,因為穩定和對大品牌的信任這次我依舊選擇了WD Blue SN550,不過這一次因為我直掛裝一塊儲存裝置所以直接一步到位選擇了WD Blue SN550 2T版本
WD Blue SN550背面進行了挖孔,可以看到硬碟上面的一些引數資訊,透過包裝看到WD Blue SN550容量為2TB,使用了3D NAND,並且提供的5年質保可以安心猛擼。WD Blue SN550使用的PCIE Gen3X4的頻寬,而WD Blue SN500使用的是PCI E Gen3X2,所以順序讀寫效能提升約38%,4K效能平均提升約42%,速度提升明顯。並且WD Blue SN550 2TB相對於1TB的順序讀取從2400MB/s提升到了2600MB/S。
WD Blue SN550 NVMe SSD硬碟採用標準的2280規格,整塊硬碟的只封裝了2顆NAND顆粒,容量為2TB,在主控方面使用了自家方案,支援S.M.A.R.T特性,還有有更為高階的快取管理方案,在動態和靜態平衡方面表現出色,同時分層快取的技術也讓硬碟的效能和壽命得到更好的保證。
WD Blue SN550使用了單面PCB設計,主控非常接近插槽介面,而NAND顆粒拉開了很遠的距離,二者都為發熱源,單利用了距離的設計互相影響的機率變小使得產品使用可以更加穩定。
WD Blue SN550 主控方面,為了實現更高的效能,產品引入了HMB(Host Memory Buffer,主機記憶體緩衝技術),無需額外設定,即可藉助主機記憶體為SSD加速,提升讀取、寫入效能。顆粒方面使用的是自WD自有品牌Sandisk的3D NAND顆粒(其實多年前Sandisk就已經被WD收購)。
上機安裝很簡便,因為主機板的M.2設計在了背面所以我們只能直接進行安裝無法再新增散熱片,不過好在產品發熱量不高,所以我才可以這樣放心使用。
電源 安鈦克NE 850W金牌模組電源
一直以來我對電源的選擇要求都比較高,因為機器是放在辦公室使用所以放棄了選擇白金電源,使用金牌電源足夠。但是瓦數不能降低所以依舊還是850W電源進行選擇了。正好大佬手裡擁有安鈦克新出的這個電源於是厚臉皮搶著就跑了。
安鈦克NE850包裝為黑色系搭配黃色及綠色點綴,金牌認證轉換效率可達92.89%,配備全日系電容穩定輸出,使用LLC+DC-DC方案,具備強悍的交叉負載能力,低負載下風扇保持低轉速有效降低噪音。並且電源有7年質保,一般電源現在都只有5年質保了,我選了一個時間長的以求安穩,並且壞了就能換新又可以放心浪起了。
開蓋有驚喜,第一眼映入眼簾的就是BELIEVE IT 信仰無限,這也應該是安鈦克品牌的追求吧。
電源外觀設計很漂亮,亮麗的反光黑漆搭配黃,綠兩種熒光顏色標註顯得科幻感十足,電源主體擁有大量散熱出風孔,最大力度確保散熱效能減少智慧風扇的輸出,有效減少噪音。
全模組介面基本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全模組介面上有清晰的介面標示。
透過散熱網眼可以看到內部線圈電容排列整齊,外框結合處造工嚴謹。電源支架與電源安裝完畢,所需要的線材連線完畢,下一步就開始啟動裝機。
電源總體來說符合我的需求,其實安鈦克對於電源的定位是高性價比的電競級產品,給我一個打工人這樣使用不知道要是廠家知道了會不會內牛滿面。
裝機過程
因為機箱設計可以放置最長33cm顯示卡,所以PCI-E轉接線也必不可少了,因為是隨機箱配置的所以產品和市面常見的延長線有所區別。
正面介面直接插入PCI-E介面就好,直接翻轉延長下至背面就可以透過螺絲進行顯示卡直立介面位置的固定了。
插入我心愛的小魔龍,說是話魔龍體格還是大,接入時候還是有點費勁,不過最終還是安全穩固的講裝置安裝到位了。
點亮看下燈光效果
我們迴轉正面進行CPU散熱部分的安裝,散熱我最初的方案是使用風冷,但是酷冷的飛碟散熱扇子光效不是太讓我滿意,所以還是翻出了我第一次使用的水冷散熱海盜船H100i,用過船的朋友都知道,原裝扇子是有多渣渣,效能低下噪音高昂,幸好我擼電源時候順手還牽走了大佬的兩個安鈦克NEBULA燈扇,二話不說換下後直接上水冷。
內部安裝完畢了,將主機板配套的無線天線接入,我雖然不需要無線上網,但是作為藍芽接收發射器是極好的。
系統安裝及測試
開機進入cmos看下主機板資訊透過主機板資訊可以看到主機板是z370I GAMING PRO CARBON AC與零售版相同。調節一下記憶體的頻率,並且設定好啟動順序。
進入PE系統也不用再去調節什麼直接執行Windows安裝程式
選擇安裝硬碟,我的WD Blue SN550直接就可以識別到,可以看到共有1863G可用空間,直接下一步進行安裝就行,後面我會進行分割槽雖然會稍微影響一點速率但是咱們空間大呀,速率也不會損失太多直接走起就好。
該調節的已經設定完畢開始測試一下系統穩定性以及散熱能力,畢竟選擇的是ITX裝置散熱肯定尤為重要,要是沒有規劃好散熱那機箱內部將成為一個大悶罐子。
開啟AIDA64 Extreme我們先來一波穩定性測試,整體系統滿載先執行5分鐘,CPU溫度控制在88度,主機板溫度50度,固態溫度保持在55度,顯示卡46度,總體使用穩定。
我們繼續對顯示卡進行單獨測試,使用甜甜圈進行整體壓力測試,因為風扇平時低功耗時候都是停轉狀態,但是開啟壓力測試後風扇直接滿速旋轉能夠明顯感到機箱內部熱量巨大,機箱表面都能明顯感到熱感,對內部散熱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接下來測試一下WD Blue SN550速率,因為我還進行了分割槽操作我們看下具體效果如何。搭配Western Digital SSD 儀表板工具,透過友好的圖形介面,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實用功能,可快速檢視健康、執行狀況,進行韌體更新等操作。
透過AS SSD Benchmark測試,順序讀取和順序寫入成績分別為2298.60MB/S和1788.22MB/S,要知道這是我分了3個盤之後並且記憶體頻率使用的僅為2400Hz產品下的成績,使用高頻記憶體搭配HMB技術相信成績表現會更加出眾。
選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西部資料WD Blue SN550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2606MB/s,最大順序寫入速度也達到了1851MB/s的成績,完全可以輕鬆駕馭日常工作所需。
最終整體使用最新版娛樂大師進行跑分測試,讓需要喜歡看魯大師的朋友一目瞭然,綜合評分981906分屬於中高階機器了吧!
實際應用
先安裝咱們打工人吃飯的傢伙了AUTO CAD,因為BIM的話需要找管理小哥給安裝許可權才能進行安裝測試,畢竟咱們也是大公司所以軟體必須選擇正式版....為了裝個CAD之前公司也是雞飛狗跳的,畢竟大家都是從破解到正式需要一個過程嘛!
這裡要說一下WD Blue SN550速率,上面都是純資料展示可能不夠直觀,咱們看下安裝速率,安裝使用過CAD的朋友應該瞭解那種龜速的程度,我透過安裝過程分別截取了30秒、1分鐘、1分15秒的完成給看下這直觀的速率。
30秒
1分鐘
1分15秒完成
把手頭資料匯入到WD Blue SN550內瞬間50個G的空間就被吃掉了,不過還好咱們明智的選擇了2T的產品,如果還是用1T的話估計又要捉襟見肘了。
看下咱們打工人的盤記憶體儲吧,天天看著這麼多資料、簽證、變更、方案等頭疼不已。特別是專案多了需要儲存很多圖紙,手裡面需要弄得專案有五六個,經常是各種圖紙輪番轟炸,小的幾MB,大的上百MB,所以儲存空間與執行速度對我影響很大。
總結
透過測試整體系統穩定,沒有出現宕機藍色畫面等問題,可以放心使用了。這次的裝機真的是廢了很大心神,從機箱選擇到主機板顯示卡的淘換來來回回花費了我將近1月時間,受限於機箱尺寸問題重新選購了電源和儲存硬碟,雖然稍有花費但是最終結果是好的終於可以用上我的小主機了,後續使用中如果有跟不上的地方逐漸再調整產品,但是就現在來看完美符合了我的一切使用需求。
桌面效果
- 賞心悅目,iQOO 11ProPlus曝光,這才是真香機
- 雙11選摺疊屏的看過來!鉸鏈、系統水平很重要,這三款入手正當時
- 雷軍這次“不講武德”,發佈三個月全系直降300元,E5屏+徠卡三攝
- 《白月光他人設崩了》,為了自救,這白月光我不當了
- 蘋果 iPhone 14 Pro / Max“賣爆”,鴻海富士康成最大受惠者
- 2000以內必選12+256GB,從配置和綜合體驗角度考慮,非它莫屬!
- 如何提升生活中幸福感?這五個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家居一定不能錯過
- 20歲小夥花26萬彩禮娶回小3歲妻子,4年後妻子嫌他窮,交了新男友
- 又一折疊屏領域的重磅殺手——vivo X Fold 來襲
- 滿足年輕人的用機需求,vivo S15 Pro影像性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