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前幾年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發展的如火如荼,頗有要取代傳統品牌的趨勢,但是慢慢的也出現了一些網際網路品牌的短板,比如內容方面缺乏,比如廣告過多,螢幕面板也不是特別優秀。

這幾年傳統品牌也是發力追了上來,傳統品牌與網際網路品牌的膠著,也讓消費者受益不少。

OPPO這幾年的發展還是有目共睹的,除了手機和手機周邊附件,OPPO也開始涉足一些產業,比如這次跨度有些大的電視機。

電視這個行業,目前其實是處在一種比較難做的階段,首先各類移動裝置的普及,搶佔了一大部分份額,很多消費者寧願用更輕便的移動客戶端觀看所需要的內容。

其次是電視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比以前了,使用者習慣被改變後,電視機的地位也下降的厲害,想要看電影?電影院更方便;想要看其他內容?各個渠道都有,還更豐富。

那麼消費者選擇電視機也是處在兩極分化的階段,要麼選擇便宜的,一部iPhone完全可以買2-3臺那種,便宜,螢幕大,但是體驗上,螢幕可能很差,廣告很多,維修成本偏高。

要麼選擇OLED,各種技術堆砌,不管你用不到用的到,這類電視機價格也是偏高,勝在體驗上。

現在還選購電視的使用者,主要還是追求畫質和色彩,追求螢幕的大,方便玩主機遊戲,另外如果具備一些網際網路產品基因,使用起來會更方便。

作為OPPO首款入門級智慧電視,R1的表現怎麼樣?

簡單看看外觀

開箱就不用太多筆墨描述了,相對很多國產品牌,OPPO採用了類似索尼的可輕鬆復原的包裝方式,四個塑膠活動鎖釦解鎖後可以直接保留底座開啟包裝。

作為一款65寸的大屏電視,4k解析度是標配,另外屏佔比很重要,在外觀和氣質方面,OPPO R1表現很優秀,屏佔比大約96%,在不開機的場景下整體性宛如一體。

在開機狀態極窄邊框可以看到很清楚,邊框寬度不到1cm,這個尺寸在一眾全面屏電視上也屬於優秀水準了。

側面最窄的地方,大約為9.58mm,也屬於偏薄範疇。

OPPO R1背面一覽,上半部分為金屬背板,增加了兩條橫向加強結構,下半部分為工程塑膠,介面和壁掛安裝的螺孔位於下半部分,自帶的兩顆揚聲器位於底部,單顆功率10W,總功率20W,支援Dolby Audio 音效技術,相對於很多電視機的聽個響而言,是足夠大部分非發燒友使用了。

橫向加強結構特寫,壁掛螺孔細節,另外下半部分還集成了大量的散熱口,邊緣做了圓滑一體過渡設計。

介面方面,從上到下依次是為蓮花音影片輸入、數字音訊輸出、三個HDMI2.1介面以及兩個USB2.0,最後一個介面為天線輸入。

這些介面中,蓮花音影片輸入和無線輸入均為老介面,可以照顧老舊裝置的接駁。

HDMI2.1和USB2.0這兩個組合很有意思,2.1是為次時代遊戲主機準備的,屬於最新規格,但是USB2.0這個規格略有些守舊了,不過對於使用者使用也沒什麼影響。

R1的電視機支架和底部的邊框統一了材質和顏色,看起來莫名其妙的舒服,得益於手機產品線的多年經驗,在R1上你能看到很多優秀的細節把控。

從拆箱到開機後的第一眼,OPPO R1整體表現還是良好的,並沒有因為是OPPO的第一款相對入門的電視而下降設計和製造品質。

影音畫質體驗

我體驗過很多電視機了,為了在3-5k這個檔位拼殺,很多品牌都是鉚足了力氣,從早期的全面屏、智慧屏、AI音箱、智慧中樞到現在的比拼HDR、杜比視界、旋轉屏,各類技術全部用上了,其實那麼多功能,最核心的還是畫質,另外作為影音娛樂中心,接駁遊戲主機體驗也是核心內容之一,其次才是那些錦上添花的功能。

為了滿足畫質需求,R1也有自己的優勢。

亮點

DCI-P3色域

DCI-P3色域,主要用於數字電影領域,貼近專業數字電影領域的DCI-P3標準,更加符合人眼的視覺體驗。

目前絕大多數電視機的廣色域,都不是DCI-P3標準,所以R1的新標準,讓現在很多注重電影畫質的使用者可以更好的發揮手中的4K片源畫質了。

在上圖中可以看到DCI-P3色域對於紅綠色彩覆蓋更多。

我這裡也找了兩部DCI-P3色域的4K片源,分別是小丑和阿拉丁。

小丑這部電影復古色彩非常濃郁,也是數字形式拍攝並後期的,在R1的DCI-P3色域加持下,可以獲取最大的色彩豐富程度。

這是R1的屏攝圖,能看到紅色、黃色和綠色更加濃郁,同時細節表現的也非常好。

這裡要說一個照片的問題, 因為無論用Adobe RGB拍攝還是sRGB拍攝,呈現在你眼前的始終是窄色域的圖片,所以實際效果要比圖片展示的更好。

另外無論是廣色域電視機還是顯示器,也必須要有對應色域片源,才能最大程度體現廣色域的優勢,如果窄色域片源開啟了寬色域模式播放,那麼偏色會很嚴重,所以OPPO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內建了一個自動轉化色域的功能,當然也可以手動設定,我在其他電視機上並沒有看到過類似的功能設定。

視像畫質引擎

如果是其他網際網路品牌提及畫質引擎這個概念,那純粹是有些浮誇的成份在裡面,但是OPPO有藍光播放機產品線,經過OPPO藍光影音團隊調節,畫質這塊會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視像畫質引擎具體到設定,就是動態對比度、數字降噪、平滑運動、平滑漸變這些,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調整。

配合騰訊的臻彩視界,也可以在沒有4K片源的場景下享受視像畫質引擎帶來的最佳化視覺享受。

R1還具備AI PQ功能,簡單來說就是智慧識別片源場景,去精準還原光影和色彩。

R1也有一些圖片模式預設,如果你嫌棄設定麻煩,可以使用標準或者自動模式。

HDR自然也是支援的,相容HDR10+、HDR10 和 HLG ,不過雖然R1支援杜比聲效,但是對於更高級別的杜比視界來說就不支援了。

HDR設定在R1中可以設定為自動,當播放對應的HDR片源時會自動識別。

我這裡也屏攝了一些電影畫面,主要是以色彩豐富的電影畫面為主。

可以看到,R1對於畫面的細節表現不錯,色彩方面表現也很精準,不會出現過度飽和失真的現象。

當然MEMC動態補償也是標配的,個人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調整強度。這個功能也不用我過多介紹了,對於喜歡觀看動作科幻大片的使用者,MEMC動態補償可以有效緩解拖影現狀,提升觀看體驗。

除了更高階的杜比視界無法實現外,HDR、MEMC這些該有的配置都有,配合OPPO自家藍光播放器產品線團隊的影音調教經驗,以及DCI-P3廣色域的支援,R1的畫質不僅夠用,還屬於優秀的範疇。

如果用車類比,發動機比喻畫質,那麼R1就類似於本田飛度和思域,動力強勁,車子本身也很實用。

我也屏攝了更多的圖片,你們可以自己感受下。

遊戲(主機)體驗

畫質為主要,遊戲體驗為其次,畢竟如果讓我找一個理由不選擇投影而是電視機,除了畫質因素外,就是電視機對於遊戲的全方位支援。

R1對於遊戲體驗的支援,提供了一個瞻前的介面,HDMI 2.1。

HDMI 2.1

這個是為次時代遊戲主機準備的,最主要是支援4k 120Hz和8K 60Hz輸出,目前索尼的PS5,搭配支援HDMI2.1的顯示器或者電視機,遊戲體驗會大大增強。

HDMI 2.1還具備VPR可變重新整理頻率,QMS以及QFT快速幀傳輸功能,同時也具備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DSC影片實時壓縮模式。

這些功能都是做什麼的呢?

簡單說說,VRR可變重新整理率、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都是最佳化遊戲的,後者是識別到遊戲主機的訊號源,會引導連線的電視自動進入遊戲模式(低延遲)。

QMS是指快速媒體切換,電視機的反應會更快。

QFT快速幀傳輸功能是針對VR應用設計的。

這些功能中最實用的還是VRR可變重新整理率、ALLM自動低延遲模式,不過記得要搭配HDMI2.1介面的裝置和線材使用。

目前HDMI 2.1的遊戲主機僅有PS5和Xbox Series S,另外OPPO R1最高只支援到60Hz,如果想要更好的體驗,可以嘗試下OPPO S1這款支援4k 120Hz重新整理率的型號。

我手頭有PS4和Switch,其中PS4接駁R1,也可以達到4K 60Hz的重新整理頻率。

在電視機上玩主機遊戲,要遠比顯示器上玩遊戲體驗感更佳,目前欠缺的只是HDMI 2.1的普及。

漫威蜘蛛俠這類動作遊戲,畫面的延遲不能太高,延遲過高會嚴重影響遊戲體驗,R1的輸入延遲幾乎感覺不到,玩起來很爽快。

Switch主打休閒類遊戲,對於延遲要求會稍微偏低一些。

塞爾達傳說比較偏向休閒類動作遊戲,如油畫一般優美的畫風,在OPPO R1優秀畫質的加持下,讓玩遊戲的時候更多是視覺上的享受。

實用亮點支援HDMI CEC

這個功能是做什麼的?簡單來說,就是允許終端使用者使用一個遙控器遙控多個支援CEC的裝置。

簡單來說,開啟這個功能後,如果你開啟PS4或者Apple TV這些支援CEC的裝置,R1會自動開機,同時OPPO的遙控器也可以遙控PS4和Apple TV。

Apple TV和還是PS4都支援CEC,R1遙控器可以不需要脫手了。

這個功能我之前在其他裝置上見過,但是國產品牌電視機上還是很少見到的,oppo能將這個實用功能整合到R1裡面,也是完全瞭解消費者需要什麼,而不是很多國產品牌的想當然認為消費者需要什麼。

支援WiF6

WiFi6也是這兩年主推的無線新標準,目前很多路由器都是WiFi6標準,簡單來說就是速度更快,延遲更低,也是未來幾年會徹底普及的技術。

這也是省成本的一個地方,很多入門電視機不僅不支援WiFi6,就連5G頻段都不支援,當然很多人不會在意,畢竟客廳可以用有線連線。

我家的路由器為一對領勢MX5300,我單獨拆分了2.4G和5G-1以及5G-2頻段,在R1的無線設定中可以看到已經搜尋到了WiFi6頻段。

影片資源內容整合合理

本來這點也沒什麼可以寫的,但是我也體驗過很多電視機了,在系統影片資源整合這塊,絕大部分品牌的資源整合體驗感其實挺糟糕的,很多時候用著用著我直接下載對應的APP,因為自帶的十分難用。

OPPO整合了四大平臺的資源,內建了愛奇藝、芒果TV、騰訊影片以及酷喵的資源,並且在我的測試中,可以直接以騰訊會員直接登入並註冊賬號,省去了下載APP的麻煩。

有些網際網路品牌電視,雖然也整合了多個平臺, 但是無法直接以平臺的賬號會員登入並註冊,用起來很麻煩,沒有OPPO這麼順手,雖然是個小細節,但是很舒服。

細節展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整合了一些經典系列電影做了對應的合集,讓使用者省去了很多麻煩。

其他亮點生態鏈以及其他裝置的聯動

OPPO的資源優勢整合優勢,畢竟OPPO還有手機和周邊產品線,快消品和電視機的聯動,這個屬於生態鏈內的深度聯動。

比如整合到系統內的這些智慧互聯功能,包括了OPPO手機快速發現、智慧投屏和OPPO耳機自動發現。

OPPO這套生態鏈讓我想到了蘋果生態鏈,對於任何一個品牌而言,只有支援的產品足夠多了,才能形成實用的生態鏈,這樣來看,很多傳統品牌的電視,產品支援不多,軟體開發接近半成品,體驗度真是一言難盡。

舉個栗子,我體會過某國產品牌電視機的語音點外賣功能,過於繁瑣,語音點完一次後,我可能都手動點完兩三次了,時隔半年之後這個功能依舊沒有完善,體驗還是那麼糟糕。

為了做功能而做功能,這真的是沒有意義。

OPPO的手機支援聯動,在ColorOS11系統下,開啟NFC,手機貼到遙控器下半部,就可以自動和電視機連線。

連線後可以實現智慧投屏和共享圖集功能。

OPPO還具備手錶和耳機產品線,同樣可以聯動電視機,前者可以聯動自動息屏,後者可以聯動直接耳機播放聲音。

智慧投屏方面,對於OPPO和安卓的支援是最多的,不過iPhone和MAC也能實現基本的投屏場景。

多人投屏主要針對於安卓手機使用者,最多可以配合四臺手機投屏到電視上,可以一起玩遊戲或者進行其他活動。

當然也可以息屏作為無線音箱投射,這些功能也是夠意思。

除了OPPO生態鏈的裝置,OPPO也支援聯動智慧家居,不過目前種類並不是很多。

聯動小天才電話手錶,透過R1直接語音和定位,這個功能也很實用,畢竟小天才兒童手錶目前屬於一個比較成熟的生態鏈,市場佔有率還是很高的。

AI健身私教,這個功能也在今年推出的很多電視機中見到,簡單來說就是提供健身教學影片,根據攝像頭來判斷你的形體狀態,自己可以根據提示矯正。

這個功能不算太複雜,也屬於比較實用的功能,不過我之前見過的支援這個功能的電視機,基本攝像頭都是內建固定的,位置不可變動,這就為AI健身無形中增加了麻煩。

OPPO R1並沒有整合攝像頭,而是將攝像頭獨立出來,除了可以磁吸吸附調整任意角度,也可以單獨擺放在任意位置。

比如這樣,攝像頭自帶的線材也足夠長,所以也解決了之前攝像頭位置不可變動的弊端,讓AI健身用起來更加方便,畢竟大部分消費者的客廳寬度資料也不是很理想。

專屬兒童模式

這個模式下基本都是孩子看的內容,進入兒童模式後就可以放心讓孩子自己單獨看內容了。

想要退出這個模式需要回答問題,不過要是遇到聰慧智力超群的兒童,這個難度好像有點低了,哈哈。

低藍光認證

低藍光認證一般多為顯示器,R1這次也通過了德國TV 低藍光認證,尤其是對於兒童眼睛更友好,也是實用亮點。

總結

作為OPPO的試水製作,R1是出道即完美的WiFi6智慧電視。

畫質上,有DCI-P3色域的保障和OPPO自己的藍光團隊提供畫質調教,該有的都有。

影音娛樂,有超前HDMI 2.1介面,支援CEC HDMI,有速度更快的WiFi6支援,也可以享受杜比音效。

和其他裝置聯動,也都是很實用常用的功能模組,不走噱頭,貼近真實使用者。

諸如其他細節方面,OPPO R1也做的足夠細膩。

當然畢竟價位在這裡,想要更好的音質,可以搭配優秀的音箱或者回音壁使用,聽感體驗會更上另一個臺階。

17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vivi X50Pro跟一加8那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