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1元旦假期來臨前,還會有多個品牌新機發布攪局,所以也特意等待新品釋出後做出這次的年初購機盤點。除了按照當前價格劃分,這次的話也會增加適合選購的不同人群。
1500元以下價位這個價位下的機型也是目前價效比最高的,但我很難推薦千元內的。一方面小米已經幾乎是佔領市場,沒有必要去做掙扎。另外太低價位下也更偏向於老年機和備用機,不適合作為主力機選購。
Redmi Note 9 5G(6+128GB)
小米在十一月釋出了今年的note系列新機,再次以極高價效比血洗千元機市場。如果不是受到成本限制帶來的晶片上限,不然跟K30U爭搶一下使用者也不是問題。
當然沒有上Pro版本主要還是為了保證更低價位,但這樣一來捨棄掉更高畫素鏡頭模組和更優質螢幕,也就是續航方面還可以。綜合就是一款全面的低端功能手機,滿足各種日常需求。
realme Q2(6+128GB)
在晶片、電池和鏡頭模組上的相似,使得它成為和note9極致相似的機型。但比較強大的是它擁有的是120Hz高刷和30W快充,這些今年主流關注引數上頗有優勢。
但小米本身則是在綜合體驗方面做到了更加平衡,由於其實是各有勝負的兩款機型,也是看個人喜好選擇即可。慢慢君比較喜歡的是Q2,背板色彩是一大加分項。
1500-2000元價位相比來說這個價位會更具效能,但實際存在一個天花板。這些產品幾乎都存在偏科的情況,但是不影響一些特定的使用者感受到定位的適宜。
iQOO Z1x(6+128GB)
在這個價位下的IQOO,就是今年典型的偏科機型。處理器方面的話僅為765G,但卻在高續航和高重新整理率上下足功夫,配合上液冷散熱也至少在平價遊戲手機上做足功課,預算不足卻也是老遊戲玩家,不妨考慮一下。
Redmi K30 5G(6+128GB)
紅米今年的旗艦系列K30可謂是史上最多的一個系列,把各個版本分開來一一對比,在常規的型號中最值得買的當然還是5G版本K30。另外和上個價位一樣,在同定位手機裡也最為平衡,與Z1x相比還有鏡頭優勢,和各個品牌的中低價位機型一下就拉開距離。
2000-3000元價位基本是價效比這個詞最後適合的價位,預算有限情況下要追求更高顏值和綜合性能,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價位下的多款機型。
Redmi K30 至尊紀念版(8+128GB)
可以說是今年的綜合性價比最高的中端機型,但卻始終處於一機難求的情況。也正是它讓很多人看到了天璣1000+的強大,讓今年難得的升降鏡頭機型補全了效能上的缺失。螢幕等綜合功能特色也幾乎完善,因此除了只能搶到這個8+128的版本,不然價效比將會更好。
realme X7 Pro(8+128GB)
realme可謂是根本不顧其他的品牌,現在內部打起架來。Pro版相較X7來說要香很多,而且別看C位色這麼酷炫,實則65W閃充和電競級散熱下實打實是個高效能型號。當然在釋出後就被譽為K30U最大對手,肯定算是買到就賺到的好選擇了。
3000-4000元價位這是目前國產旗艦的高階門檻,以下推薦的幾款都是各自在這個價位有絕對亮點的型號。而剛上市的小米11,也需要拿來對比一下這些老對手。
OPPO Reno5 Pro(8+128GB)
OPPO在Reno系列上勢必要死磕,這是唯一的出路。有一定預算的女生注重顏值和重量,那它是這個價位有絕對優勢的一款手機。
在自拍方面OPPO的成熟是讓他領先友商巨大,但實際上這身配置在Reno4系列時候處境一致。相比頭部的廠商尤其小米來說價格是最大阻礙的因素,大概這也是線上不吃香的原因了。
OnePlus 8T(12+256GB)
很神奇的是,不少廠商在每年第二款款旗艦必然做漲價和升級,一加卻在今年莫名的來了波價效比操作。一加 8T調整到120Hz直面屏的完全不同方向,但升級65W快充的升級。
就彷彿當初7沒有無線充電在8裡的補充一樣,一加在保留目前國產頂尖螢幕的同時,也不斷補足了短板。這個黑馬如今在該價位價效比很高,也是大儲存需求下的首選機型。
小米11(8+128GB)
作為年末剛剛才釋出,今天凌晨才正式開售的新機。別看它的亮點是首發驍龍888,但實際的噱頭在於自稱“地表最強”的螢幕。延續的超強一億畫素主攝,卻配上了哈曼卡頓全新聲學系統。
這款機型如今看來確實是2021中的旗艦降維打擊,但就跟同樣剛釋出的X60系列一樣,需要承擔新機的風險。這種需要搶購的首發期,還不如觀望一下小米11Pro等後續更新。
4000元以上價位這個價位以上在年初來看的話,只能整理出最適合的高階旗艦進行推薦。而目前綜合價格來考慮的話也就是那兩家老大哥可以比一比。
Apple iPhone 12(128GB)
今年是iPhone系列邁入5G的一年,卻也是在外觀上回歸傳統方正的大膽嘗試。就像大家都在追求高刷大屏,快充續航和堆砌攝像。iPhone依舊的60Hz,小屏旗艦12mini,新款magsafe才支援的最高20W,以及還是那個最高1200萬畫素的鏡頭。
但iPhone 12依舊在今年10月釋出後一直霸佔銷量首位,即便這麼多人吐槽它的“環保”。同時全新A14晶片搭載下的優勢配合軟體生態最佳化和計算攝影的強大,意味著它是一直身處蘋果體系裡面升級的不錯選擇。iPhone 12作為系列最均衡那款,也終於擺脫11、XR定位變得全能實用。
HUAWEI Mate 40 Pro(8+128GB)
雖然是在今年各種的限制下,華為手機業務如同疫情下的國家一般艱難。但卻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推出自家麒麟9000系列搭載的Mate40系列新機。除了快充續航這個老弱勢項,其餘的無論是鏡頭模組,綜合性能還是生態體驗,都已經是堪比蘋果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這次驍龍888首發後進行的對比,麒麟9000首次在先發布的情況下依舊效能打平888,甚至說在遊戲體驗還超越驍龍,真的是“擠爆牙膏”的穩定強大。因此對於安卓機追求較高但也沒有三星旗艦那樣的高預算,目前入手華為新款確實是高階入手的極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