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雖然銳龍3000上市的時候有廠家推出了PCIe Gen4的固態硬碟,但是主流的硬碟廠家卻對此不緊不慢。希捷在銳龍3900XT上市的時候也就是2020年中旬才推出PCIe Gen4的固態硬碟,而三星更是在銳龍5000系列上市之前不久才有了支援Gen4的980PRO。而今天的主題則是與銳龍5000同期發售的RMB 2199的WD_BLACK SN850 1TB。

WD_BLACK SN850採用了PCIe Gen 4(PCIe 4.0) x4, NVMe 1.4協議,提供了500G、1TB、1TB,另外這三個規格均有帶散熱器的版本供選。我這次入手的是1TB不帶散熱器版本(帶散熱器的版本國內還沒上市),最大讀取7000MB/s,最大寫入5300MB/s。

相比上一代的SN750,SN850在內部包裝並沒有變化。考慮到固態硬碟的開箱非常簡單,所以這裡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直接看圖:

WD_BLACK SN850 1TB及以下的版本使用的是單面設計,主要部件上有標籤貼,需要安裝散熱片的可以將標籤貼撕下。標籤貼沒有采用易碎材質,很容易就能撕下。下面我們把散熱貼撕掉看看內部配置:

主控為SanDisk的WD第二代自研主控,型號為20-82-10034-A1具體引數未知。

快取晶片使用的是來自鎂光的0FE75D9WFH,1GB容量的DDR4顆粒。

快閃記憶體顆粒用的是SanDisk 60914,兩顆512GB構成1TB的容量。此顆粒為3D TLC 96層堆疊,

OK,這款硬碟的基本情況就介紹的差不多了,下面我們還是主要看測試。

測試平臺簡介

目前依舊只有AMD銳龍平臺支援PCIe Gen4的協議,所以我們這次測試使用的就是AMD平臺,RYZEN 9 5950X+B550。因為這次測試要安裝兩個PCIe Gen4的固態硬碟,而B550晶片組只有顯示卡通道和標配的一個PCIe Gen4的M.2介面,所以這次我要用一個轉接卡來轉接轉接以下到顯示卡下面的PCI-E X8的介面上。

RYZEN 9 5950X,擁有16核心32執行緒,基礎核心3.4GHz加速頻率4.9GHz。實際上散熱允許的情況下單核心是可以加速到5.0GHz以上的,但是因為7nm和架構特點,多核心超頻極限並不能像Intel酷睿CPU那樣可以達到一個超過加速頻率的情況。不過這次測試硬碟預設使用沒有超頻,其實超頻也沒有增益效果。

主機板用的是最新款的ROG STRIX B550XE GAMING,擁有強勁的14+2相DrMOS數字供電,帶5950X絲毫不是問題,就算放在X570主機板群裡面也是頂級的存在。而且ROG STRIX B550XE GAMING還支援雷電3擴充套件,以及贈送了一個4 NVME盤位的 PCIe擴充套件卡,價值千元,這麼折算下來主機板僅千元,對於高階使用者是非常划算的。

這張就是ROG STRIX B550XE GAMING贈送的M.2 NVME轉PCIe的接卡,可以擴充4張 M.2 NVME固態硬碟。這款轉接卡品質一流,做工精緻,屬於上等品。但必須依賴全速的PCI-E X16介面,顯然是更適合TRX40、X399、X299這樣的平臺。我個人認為對於ROG STRIX B550-XE GAMING這樣的主機板2張盤位擴充套件就行,或者是使用集成了陣列功能的4盤位卡。它這個4盤位需要PCIe X16的介面,也就是說需要像RYZEN 7 PRO 4750G這樣的APU才可以完整使用4盤位,所以個人感覺對大部分使用者來說意義不大。

為了簡單,我在網上買了一個二十多塊錢的單盤位轉接卡接到了主機板的PCIE X16(長度為PCIE X16實際是X8)的介面上。這樣一來,顯示卡就只有X8的帶寬了,但這並不影響這次的測試。

韌體升級

我們先來看看西部資料旗下硬碟專屬軟體——Dashboard。如果你正在使用西部資料的黑盤,那麼我非常推薦你下載一個。它不僅有許多實用的工具和功能,更重要是它可以在無損情況下為黑盤升級韌體。比如我這個黑盤剛拿到手時韌體版本是611100WD,而最新的版本是611110WD。

在升級韌體之前我進行了測試,用於對比升級韌體後的變化。透過CrystalDiskMark64的測試我們可以發現新韌體在隨機4K32佇列16執行緒的測試中讀取有了非常強勢的提升。順序1M 8佇列1執行緒和128K 32佇列1執行緒的寫入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其他差距並不明顯。

►CrystalDiskMark64

老韌體▼

新韌體▼

除開常規的CrystalDiskMark64硬碟測試,我還向大佬借用了PCMark10專業版來進行儲存效能測試。儲存效能測試有4擋,快速系統盤測試、完整系統盤測試、資料盤測試和盤效能一致性測試。資料盤測試是用來檢測外部儲存的,盤效能一致性測試要進行一晝夜。所以我只進行了快速系統盤測試和完整系統盤測試。其中快速系統盤測試新韌體總分領先接近5%,頻寬增加了20MB/s,平均存取時間也從35us降低到了33us。

►PCMark10 儲存快速測試

老韌體▼

新韌體▼

在PCMark10 儲存完整測試中,新老BIOS並沒有任何差距,跑分、頻寬以及平均存取時間都保持一致。PCMark10 儲存完整測試是一個持續時間接近一個小時的讀寫測試,會用更重的負載,更大的讀寫量來測試硬碟的效能。

►PCMark10 儲存完整測試

老韌體▼

新韌體▼

溫度

在進行了效能測試的時候我還對溫度進行了觀察。我分別在沒有安裝散熱片和安裝了主機板散熱片兩個情況下執行CrystalDiskMark64單輪測試。在沒有安裝主機板散熱片的情況下溫度達到了91攝氏度,在安裝了主機板散熱片的情況下溫度只有64攝氏度。雖然91℃執行也正常,但還是推薦組合散熱片使用,或者後期購買帶有燈光效果的散熱片版本。

當然,這只是軟體讀數,有可能實際情況會與之不同。我看很多人的測試在沒有散熱片的情況下滿載最高只測到了70℃左右的溫度,但是我用熱成像儀進行手動測試也是最高91℃,和軟體讀取的溫度沒有差別。所以依舊建議配合散熱片使用。

更多功能

除開可以升級韌體,Dashboard這個工具還有進行效能監控、效能最佳化等操作,並且可以引導使用者下載Arconis這個軟體進行系統轉移以及備份。這些只有黑盤可以享用,算是其附加價值吧。一會的測試中我會提及“最佳化中的TRIM”功能,它可以有效提升SN850的大檔案讀寫效率,這個我們一會再說。

遊戲模式

除此之外,黑盤的遊戲模式也是很多使用者津津樂道的,不過這個模式在平常的測試軟體中並不能有效的體現它的優勢,經過我測試所得出的結論應該是提升某些情況下的4K讀寫能力,但幅度都比較小,反應到遊戲中可能並不能讓人有明顯的感知,對於那種“實時刷圖”的大場景遊戲可能會有所幫助。

►DiskMark64 普通模式和遊戲模式對比

普通模式▼

遊戲模式▼

►PCMark10 儲存快速測試普通模式和遊戲模式對比

普通模式▼

遊戲模式▼

►安兔兔SSD測試普通模式和遊戲模式對比

普通模式▼

遊戲模式▼

持續讀寫

我們再來試一試SN850 1TB的檔案持續讀寫的能力。在HD Tune Pro中我分別進行了900G的“零”和“混合”資料模式的讀寫,我們可以看到資料讀寫都沒有較大的波動,當時我的下巴是掉地上的,這就是傳說中的全盤不掉速?

怎麼可能全盤不掉速呢?這是不可能的!這只是測試軟體的侷限而已。透過FastCopy從希捷 FC520 1TB(Gen4 SSD)搬運一個243GB的資料夾(資料夾中包含了大量4K影片、圖片等大小不一的檔案)到我們的SN850 1TB中,連續執行三次,分別為0%~26%,26%~52%,52%~78%,至此我們可以看到很明顯的速率變化。

0~26%,平均寫入速率可以達到3.9GB/s▼

26~52平均讀寫速率降低到了約1.3GB/s▼

52%~78%平均讀寫速率僅不到1GB/s▼

不過當儲存接近78%的時候,再進行理論測試,我們能發現這個時候測試資料有所下降,但是並不明顯。

SSD在寫入時會進行讀、擦除、寫入三步驟,之前我們提到了TRIM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可以讓SSD空閒時清空擦除無效檔案,把空間還原成初始的狀態,消除寫入前清空這些檔案時間,避免掉速。當我們在空閒時,執行這個功能之後非空盤的寫入速度會有大幅提升。

進行了Trim之後26~52%平均讀寫速率約3.2GB/s,比之前1.3GB/s有了巨幅提升▼

進行了Trim之後52~78%平均讀寫速率降1.4GB/s,比之前不足1GB/s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對比 希捷 FireCuda 520 1TB

既然說到了同為Gen 4協議的希捷FireCuda 520 1TB(RMB 1899),那麼我們來對比一下它與SN850 1TB的效能差異。透過測試可以說,差價僅300元的希捷FireCuda 520 1TB在理論效能上是被WD_Black SN850 1TB完虐的。順序讀取差了2GB/s,順序寫入差了1GB/s,4K單執行緒隨機讀寫雖然沒有差太多,但是也被WD_Black SN850 1TB超越。總而言之,如果不差300塊錢,WD_Black SN850 1TB會更加划得來。

►PCMark10 儲存完整測試

希捷 FireCuda 520 1TB▼

WD_Black SN850 1TB▼

►DiskMark64

希捷 FireCuda 520 1TB▼

WD_Black SN850 1TB▼

其實WD_Black SN850 1TB應該與之前比較火爆的SAMSUNG 980 PRO 1TB進行對比,這款硬碟之前我也用了一段時間,但因為某些原因現在已經不在我手上了,所以沒有辦法再進行同臺對比測試。

之前測試980PRO使用的是X570+5900X,這次測試SN850的是5900X +B550。下面給大家看一組當時測試的安兔兔的資料與此次測試SN850資料的對比(其他測試軟體版本有變化),僅供參考。

總結

WD_Black SN850 1TB是市場上少有的PCIe Gen4固態硬碟之一,透過測試我們也看到了它的效能絕對佔據著第一梯隊的席位,與之2199的價格匹配。更高的速度帶來了更高的發熱量,因此這是一款建議搭配散熱片使用的固態產品。其實我認為它的目標使用者應該無需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為它準備的主機板上是不可能不帶散熱片的,只不過要避免安裝在顯示卡腳下的槽位上。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法感知SN750和SN850之間的速度區別。只有那些對讀寫效能非常敏感的高階遊戲使用者或者創作者才會追求SN850帶來的極速體驗。所以我不推薦普通消費者把錢砸在固態硬碟上,除非你的機器已經高階到沒有其他配置可以升級了,比如RYZEN 9 5950X+RX5900XT的配置。

37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高阻≠難推,手機+藍芽解能出好聲音,意外收穫一款給力的平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