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本來想著全球情況如此糟糕,尤其是美國更是如此。很多音訊類品牌的進度都會因此受到影響,可能我們今年很難再見到新品釋出。

事實上三耳君似乎有點過度悲觀了。

Campfire Audio(下文簡稱CFA)在上半年才剛拿出數款新品——2020款太陽神、2020款仙女座以及天壇座之後,三耳君本來以為這就夠了,至少光是新太陽神就夠CFA吹一年了。可下半年剛過,CFA家新品依然接踵而來,而且是以“雙子”的形式出現,就是2020款的劍魚座Dorado以及織女星Vega了。而我手上這條2020款織女星Vega(下文簡稱織女星2020)也在11月的時候拿到手。

CFA的第一款耳機——Lyra就是使用陶瓷外殼

2020織女星最大的變化來自於腔體的材質,從原來的“液態金屬”改為了陶瓷外殼。熟悉Campfire的朋友應該會發現,其實CFA他們在2015年的一款產品Lyra天琴座上就已經用過類似的陶瓷材料作為腔體。有意思的是,天琴座二代更改為了和初代劍魚座以及織女星相同的“液態金屬”材質,而現在船新的織女星2020和劍魚座2020又迴歸CFA做耳機的起點——Lyra(上圖)的陶瓷材料了。

開啟包裝後,三耳君甚至以為品牌方是不是發錯產品了——橙色的包裝下,並不是採用同樣配色的便攜包,而是一個撞色的設計。橙色和淡綠色的撞色,結合今年新品的包裝設計看,感覺CFA的包裝上下的小心思是越來越多了。

從前年開始,CFA的新品都已經標配了final家的Type E 套套,同時泡沫套也是少不了的。

織女星2020那全白的陶瓷機身,是經過兩天600度燒結,以及三天1200度的燒結後做成的;做到讓腔體形成更小的孔隙,成品帶有奶油般的光澤感,和織女的名字倒是很相稱,但這次腔體並沒有加入之前幾款新品的Solid-Body技術,所以腔體大小和原本的織女星是無甚區別的。

雖然內建的單元依然是單個A.D.L.C的鑽石動圈單元,不過直徑相比原版的織女星提高了1.5mm,達到了10mm之大,不過織女星2020的腔體體積依然不大,所以自然佩戴上的舒適性上是沒有問題的,不會像初代太陽神那樣不好佩戴。

此外,織女星2020的出聲孔也重新設計為12個圓孔的造型,官方稱可以調整高頻截止頻率以及中低頻靈敏度。

此外有趣的是,初代的織女星價格是高於劍魚座足足300美元,而織女星2020價格則比劍魚座2020低了200美元。這一點,其實從兩者的聲音差別上也能聽出端倪。而劍魚座2020以及織女星2020耳機,三耳君在10月底的SIAV上已經粗略地 聽過,當時的感覺是兩款耳機的低頻都很“感人",相對來說,織女星低頻初聽更“洶湧”,所以這次耳機到手後,也多花了一點時間做了些準備。

首先機器到手前已經run-in煲機過一段時間了,到三耳君的手後又再短暫地煲機了100+小時後,初步認為這時織女星2020的低頻已經沒有剛開箱時那麼誇張了。

but,對於一向對低頻有點過敏的三耳君來說,此時的織女星2020仍然談不上讓我心動的耳塞。或者說如果你喜歡量感豐厚的低頻的話(一般國外叫這種人是BASSHEAD?),織女星2020直接拿去用就可以了。但對於三耳君來說,折騰才剛剛開始。

好的套套是好聲的關鍵

調整低頻最簡單地還是從幾個方面下手——耳塞套和線材,但也許還是年紀大了,已經不想太折騰耳塞。三耳君對耳塞的持有一個觀點是,如果原配的附件不能讓耳塞發出好的聲音,那麼這個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失敗之作。所有透過換線來把聲音“糾正”到自己認為正確的聲音(注意是糾正而不是提升),這做法三耳君向來是反感的。於是我的目光自然投在原配的耳塞套上,原配的Type E套是三耳君最近挺喜歡的一個附件。但用在織女星2020上,原配Type E套只會給我帶來潮湧般的低頻,而普通的矽膠套佩戴後雖然低頻也沒了,但密封性也非常糟糕。於是我發現原配的耳塞套裡,聲音最符合我要求的就是泡沫海綿套。一旦用上這些泡沫海綿套後,低頻量感明顯地被控制住了,只不過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佩戴舒適度的問題,泡沫海綿套相比其他矽膠套,對耳朵還是稍微有點頂。可以說這款泡沫套仍然不是我心中的Best Choice,但至少聲音已經是讓我滿意了。剩下的第三方耳塞套,就留給大家繼續倒騰吧,我手上後來也試了幾款,其實都挺不錯的。

解決了主要的問題後,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為2020款織女星找個好郎君——前端的挑選。在還在用Type E套時,三耳君一度認為手機才是織女星2020的最佳搭配。因為幾乎所有非手機音訊前端,都很難避免低頻過多的問題。而只有在iPhone+原廠小尾巴的情況下,低頻才“收斂”了,但與此同時,中高頻的解析力也直接降了一檔,聽著沒啥,但你會覺得它的素質似乎不再值幾千元了。

事實上,在選好了耳塞套的時候,我發現前端的選擇似乎不再是一件特別重要,或者十分糾結的事情,因為這時候耳機整體表現已經符合一個高階動圈該有的表現:均衡且高素質同時偏向寬鬆的聲音。只要不是手機前端,都能給到不錯的資訊量;就算是手機,整體聽感也不錯就是細節解析力打點折而已。但同時三耳君發現在使用泡沫耳塞套時,前端的特點會變得有點模糊。我嘗試了數個前端,包括Cayin N8和N6ii、樂圖小墨菊、金菊花、山靈M6 Pro還有MR1V2等隨身前端,也試過iPhone 11+小尾巴和iQoo Pro這兩款手機前端。最後發現N6ii搭配E01主機板算是我比較喜歡的搭配。相比其他幾個前端,N6ii搭配E01既不會有太強烈的低頻量感,整體聲線柔和同時保留了解析力,總之一個詞形容——舒服。

那麼,最後在N6ii搭配下的織女星2020是什麼樣的聲音?雖然我一直說織女星2020給我初印象是低頻特多,但我卻不覺得它聲音是屬於暖聲或者是犧牲細節換取聽感的路線。相反,只要把低頻控制好了,織女星2020在中高頻給予你的細節是非常豐富的,儘管亮度不高,但音色也是儘量地偏向中性路線。整體的三頻風格比較柔和平順,沒有一塊特別激進。所以織女星2020三耳君認為是一款非常雜食的耳塞。

然後順便也列一下我的試聽專輯:

原聲碟類: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Orchestral Arrangement Album>

<FINAL FANTASY VII REMAKE Original Soundtrack>

<HALO5 Original Soundtrack>

<機動戦士ガンダムUC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NieR:Automata Original Soundtrack >

流行與搖滾:

<後青春期的詩>

<自傳>

<Slipknot>

爵士:

<Time Out>

<Kind of Blue>

當低頻量感減少後,其實低頻的下潛也沒有削弱,以上我的試聽曲目裡,偏向選擇各種影視與遊戲的原聲碟進行試音。其中包括<Final Fantasy VII Remake>的原聲碟以及交響樂編曲版,以及同樣以交響樂團錄製<Halo 5>原聲碟。這些大編制樂團錄音都很好地反映了織女星2020的單顆動圈單元帶來的好處——例如寬厚的低頻,平順且密度鬆軟的中頻;完全不會出現多單元耳塞中經常出現的銅管樂器和絃樂器之間存在撕裂感的問題。

同樣,當音樂切換到了我常聽的華語流行樂和搖滾樂後,織女星2020也是輕鬆勝任,五月天阿信的齒音控得不錯,<如果我們不曾相遇>開場的那段貝斯也不會轟得讓人頭疼了;甚至我一開始就覺得2020款的織女星和劍魚座都算是聽搖滾的好手,不過相對來說織女星2020聽搖滾還是安逸的一派,而劍魚座2020聽著Slipknot的<Wait and Bleed>那是個抖腿根本停不下來。

從初聽低頻轟得讓我直搖頭,到經過這半個月的煲機、折騰和對比後,至少目前在我的試聽曲庫裡,已經暫時找不到織女星2020不適合的音樂型別,其中電影原聲、搖滾樂、電子樂以及歐美流行樂以及爵士其實都是比較對口的;但如果要說的話,喜歡擁有亮度高、線條感強中高頻,不喜低頻的朋友則未必會喜歡織女星2020,那麼他們應該看看鮑魚神,或者新的2020仙女座了;另外稍後的日子,我們還會再聊聊和織女星2020同時釋出的另外一款耳塞——劍魚座2020。

33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發燒友視角簡評CK MUSIC AK2022藍芽樓氏圈鐵耳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