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輕薄筆記本行業的領頭羊,蘋果旗下的MacBook系列幾年前就激進的去掉各類介面,只保留耳機和全功能雷電三介面。隨後,輕薄本盛行,大批電腦廠商跟進模仿。
從產品衍進過程看,雷電協議和介面逐漸“一統江湖”,從幕後一步步走到了舞臺中央。它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能成為英特爾、蘋果等數碼大廠一致的選擇?
為了全面的解答這個問題,我進行了一次成本近十萬元的評測。
測評裝置準備
本著“最新就是最快”的原則,我借來了同事新買的M1 MacBook Pro,但經過實測後發現這臺電腦螢幕擴充套件方面不夠理想,又準備了一臺2019款16寸MacBook Pro。
想要發揮雷電介面的豐富擴充套件性,一臺滿速雷電三擴充套件塢必不可少,比較過後,我斥巨資購買了三臺價格不菲的UGREEN綠聯雷電三擴充套件塢。
這是一款極具代表性的雷電三擴充套件塢,出品方綠聯是最早進入擴充套件塢領域的品牌之一,產品整體通過了英特爾認證,機身多處有明確的雷電標識,還透過Windows和Mac OS雙系統認證。
經驗豐富、用料紮實、多方認可,綠聯雷電三拓展塢是發揮雷電三介面效能最好的選擇之一。
為了炫酷的多屏擴充套件,湊到了四臺高重新整理率、高解析度的顯示器,分別是27寸宏基掠奪者顯示器、27寸的華碩TUF VG27AQ電競小金剛、34英寸優派2K帶魚屏顯示器和30寸的戴爾UP3017。
為了測試硬碟的極限讀取速度,從另一位同事的高配電腦上拆了一塊三星970 EVO Plus固態硬碟,理論讀寫速度在3000MB/s以上,因為這款硬碟是M.2插口,為了方便使用,還準備了綠聯的雷電三硬碟盒。
好啦,萬事俱備,開始評測。
雷電有多快?
將檔案從硬碟或隨身碟傳入電腦時我們總希望進度條能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因此第一步,就是要看看檔案的傳輸速度究竟有多快。
先拿一枚普通的隨身碟,由於MacBook並沒有自帶USB-A介面,需要使用擴充套件塢擴充套件,寫入和傳輸速度在50MB/s上下,當時有些詫異,滿速40Gbps的效能怪獸,就這?
仔細思考了一遍流程,既然介面、擴充套件塢、通道和線材都支援40Gbps的傳輸速度,而且擴充套件塢介紹也明確寫著傳輸速度高達2600MB/s,那原因只能是這枚隨身碟太普通了。
於是我找來了支援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果然速度又迎來爆發式上漲,達到1000MB/s,為了進一步探索速度的極限,我從同事電腦上拆下來了三星 970 EVO Plus,裝進了雷電三硬碟盒。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我沉默,63.9G的《賽博朋克2077》不到1分鐘就傳輸完成了,透過測速可以看到,寫入速度達到1412.8MB/s,讀取速度高達2663.3MB/s,達到雷電三實際速度的最大值,說明MacBook的雷電介面、綠聯雷電三擴充套件塢以及硬碟盒的頻寬全部達到40Gbps滿速,是目前輕薄本連線外設能達到的最快速度。
雷電有多強?
探索過擴充套件塢速度的極限後, 就要看看功能的極限了。
原本想著要嘗試能同時連線多少個隨身碟、多少張SD卡和多少組鍵盤滑鼠,但仔細一想,這樣的測試沒有太大意義,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同時使用多個隨身碟和鍵鼠,而且隨身碟佔用頻寬並不高,達不到追求極限的意義。
所以,直接進入螢幕擴充套件環節。沒錯,就是那種在電影和電視劇裡能看到,駭客在一排螢幕前敲鍵盤,證劵精英面前不同螢幕分別顯示不同K線圖的畫面。
由於M1 MacBook Pro只在機身左側有兩個雷電三介面,需要使用擴充套件塢的菊花鏈功能才能有四個影片輸出介面。可發現擴展出一塊屏幕後,始終無法點亮第二塊螢幕,這也是開頭所說的M1版MacBook擴充套件性不夠強的原因。無奈之下更換了2019款16寸MacBook,順利點亮了第二塊螢幕。
在嘗試連線第三塊螢幕時新的問題出現了,電腦檢測到了第三臺顯示器的連線,可無法顯示畫面,幾次嘗試中僅有一次顯示器亮了,可顯示的內容全部是亂碼,於是將所有顯示器的解析度調至1080P@60HZ,畫面可以正常顯示。
此時,這臺價格超過2萬的效能怪獸已經開始卡頓,接入第四臺顯示器時,所有螢幕進入了長達30s的黑屏,可以想象,電腦內部正在進行復雜的計算和大量的資料處理,顯示器再次亮起,最終實現擴展出四塊螢幕的目的。
此時電腦已經變得異常卡頓,每一次操作都需要響應一段時間,擴展出的四塊螢幕,可以像上圖一樣播放五個相同的葫蘆娃,也可以像下圖一樣瀏覽不同頁面。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操作卡頓,機身還出奇的燙,這是這臺16寸MacBook從未出現過的,意味此時已經接近這檯筆記本的效能極限了。還有,小小的滑鼠游標在四塊大螢幕間上竄下跳,確定滑鼠位置變成一件困難的事。
總結:未來,並沒有來!
本以為這是一次輕鬆簡單的評測,然而實際操作的每一步都不簡單,不光反覆插拔的線混在一起雜亂如麻,還有很多次不明原因的黑屏,每一次連線後,解析度和螢幕組成的位置都需要重新設定。
好的訊息是,探索到了雷電介面、雷電三擴充套件塢及雷電三硬碟盒的“快”和“多”,對它們的效能極限有了一定了解。
另一個驚喜是來自級聯的雷電三擴充套件塢了,第一個略微發熱,後續兩個溫度幾乎沒有變化,超出預期的表現意味著它還可以承擔更繁重的工作。
一次看似簡單的測試,花費了接近一天的時間。看來想要實現多屏擴充套件功能,成為真正的辦公利器,MacBook還需要更多改進和最佳化。
如此看來,未來,還遠遠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