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哈嘍大家好,我是麻瓜。

CPU又叫處理器,影響效能的主要分為這幾個部分:

簡單來說,咱們可以把CPU當成是一個廠房。

CPU架構:就是廠房的結構設計和機械裝置,採用新架構設計的廠房,結構佈局更加合理,機械裝置更加先進。一般新一代的CPU都會搭載最新的架構,所以咱們選擇處理器的原則是買新不買舊。

核心:負責資料的運算,平時常見的雙核、4核、8核就是指的核心的數量。一般來說,核心數量越多,CPU工作效率越高。

這裡還有一個概念是超執行緒,是指一個物理核心分為兩個通道。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大家把核心當成一條公路,但是中間沒有劃線。遊戲程式就是大車和小車。大車小車都開一條道,大車開的慢,勢必就拖累小車了。超執行緒就是在路中間劃條線,大家各走一邊,所以效率就高了。但是遇到超寬車,大型遊戲。就懵逼了,它要佔一大半路。小車不服氣,憑什麼你佔我的道,然後要超車。然後就剮蹭了,接著就堵車卡機了。所以說,劃線不如多造公路。但是都是小車的話,劃線優勢大。

核心頻率:通常在CPU引數裡看到的3.0GHz、4.0GHz就是指CPU的核心頻率。咱們可以理解為運算速度。

頻率又分為了基本頻率、睿頻頻率和超頻。他們都是指什麼?又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基本頻率是CPU處理簡單問題時的頻率,比如看網頁。相當於咱們平時走路。

睿頻頻率是CPU處理稍微複雜問題時的頻率,比如玩遊戲。CPU全速運轉的頻率。相當於咱們上班要遲到時。

超頻頻率是指CPU在人為干涉下,給CPU加電壓,強行讓CPU以更高頻率執行。相當於咱們逃命時。

最後還有CPU的快取:通常分為3級快取。

咱們可以把快取理解為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辦公,當他需要用資料時,先在桌面上找,這就是1級快取,速度快,但容量小。桌上沒有的話,再去抽屜裡找,這就是2級快取。還沒有的話,起身去檔案櫃裡找,這就是3級快取。如果還是沒有,就要去辦公室外的記憶體條找了。速度就更慢了。

說完CPU的引數,咱們再來說說怎麼挑選CPU。

首先,咱們得了解CPU的命名方式,目前,市面上主流CPU只有兩個品牌,英特爾和AMD。

英特爾的CPU有4個系列:志強 酷睿 奔騰 賽揚。咱們最常用的是其中的酷睿系列CPU,酷睿系列又分為i3 i5 i7 i9。數字越大隻代表定位越高,不一定效能越好。 CPU後面的數字,例如i5-9400F,第一位代表這是第9代產品,不起決定性作用,後三位數字400代表產品編號,一般數字越大越好就比如說i5-8600k就比i5-9400F好,然後就是字母后綴,常見字尾有K,代表可超頻。X,代表最高效能。F,代表沒有核心顯示卡。不帶字尾的為常規型號,不可超頻。

AMD這邊分為銳龍3(R3)銳龍5(R5)銳龍7(R7)銳龍9(R9),數字越大隻代表定位越高,不一定效能越好。CPU後面的數字,例如:銳龍7 2700,第一位代表這是第2代產品,後三位數字700代表產品編號,一般後面的數字越大越好。常見字尾有G,代表有核心顯示卡。X,代表可以自動超頻。不帶字尾的為常規型號,可手動超頻。

散片和盒裝

CPU的散片是指英特爾以低價批次賣給品牌機電腦廠商的CPU,沒有獨立包裝盒。但品牌機廠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用完,這些CPU就流通到了市場上。所以散片和盒裝本質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散片和盒裝的保修時間不同,散片只有一年保修,盒裝有三年保修。不過,CPU是電腦中最耐用的部分。CPU只能通電斷電,沒有機械原件,意味著不會產生磨損。一般來說,正常使用的CPU是幾乎不可能壞的。

最後再來說說購買建議

家用辦公建議選擇帶核心顯示卡的CPU型號。這樣就不用多花錢買獨立顯示卡了。推薦型號為:銳龍3 3200G,搭配B450主機板使用。

然後咱們再來說說遊戲使用者,著重挑選核心頻率高的CPU,CPU的核心和執行緒太多有時候反而會成為累贅,因為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會進行多核心多執行緒最佳化。遊戲最佳化很差的情況下,甚至會擠到其中兩個核心上,造成其他核心的浪費。推薦型號為:i5-10400F搭配B460系列主機板。銳龍5 3500X 搭配B450系列主機板。到這個程度的CPU就已經很強了。再強的CPU對遊戲提升也不會很大。應該把錢加在顯示卡上。

最後說說設計剪輯、渲染、動畫製作、複雜工程設計等工作用途的使用者該選擇什麼樣的CPU。建議選擇多核心多執行緒的CPU,越多越好,因為這些專業工作軟體在演算法上都可以呼叫CPU所有核心同時工作。只要核心多執行緒多就行,頻率沒那麼重要。推薦銳龍7 3700搭配B450主機板。如果工作更加專業,對CPU效能要求更高,那麼也可以選擇工作站級別的銳龍TR系列CPU。

總結一下,CPU買新不買舊,辦公用帶核心顯示卡的CPU,遊戲買主頻高的CPU,設計渲染買多核心多執行緒的CPU。

17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i5 10600KF簡單測試,最香的i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