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幾年前去漫步者做客,張老闆講了他們收購STAX前的一些故事,據說當時談判的時候,倆日本老爺子可硬氣可倔強,這也不許那也不行,你敢有半分違揹人家原則就能立馬撂挑子不談了,寧願牌子關張都不妥協,結果是漫步者這邊最大可能的滿足了他們的要求,還額外提供了許多便利,這樁收購才圓滿收場,此後的STAX,依舊是原來的調調,且更加發光發熱。

然而,世間並不是所有故事都能有美好結局,恰恰相反,耳機這個行業,有著不少關於“出走”的故事。

“出走”並不新鮮,這種事情在所有行業都司空見慣,然而耳機音響這些玩意兒,它的技術核心往往是比較較真又很能堅持那種人,這號人輕易不挪窩,出走也往往不是錢沒談攏,更多是跟老闆、合夥人在品牌發展路線上產生了分歧,他覺得沒法做自己想做的產品了,這才一咬牙一跺腳,轉身離開。

這種“出走”就不像許多行業一樣,透著一股子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勁兒;更多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理想得不到兌現的無奈。這勁兒憋在心裡,甭管是自立還是換崗,都更容易轉化為做產品的動力,而且老師傅的手藝,當然還在。

本文要講的Austrian Audio,並非由某一位老師傅扛旗,而是由原AKG奧地利工廠的22位核心成員在2017年聯合建立,“奧地利之聲”這個品牌名,一聽就很倔,也許在可預見的近些年,這個品牌旗下的所有產品都會堅持在奧地利設計、研發、以及製造。Made in Austria這行字母,將會換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眼前。

既然是老師傅們的作品,你指望特高效那是不現實的,四年來攏共也就推出了倆型號,一個是Hi-X55,另一款則是今天的主角Hi-X50——相對於Hi-X55的封閉式包耳頭戴設定,Hi-X50採用了完全一致的外觀設計,整體尺寸則小了整整一圈,它的定位應該是介乎便攜和家用之間,提供一個易驅而足夠優良的聲音水準。其實你去看拜雅新發布的T1和T5就能明白,現在歐洲許多廠商他們越發清晰的認識到:在如今這麼個資訊高度碎片化的時代,你指望很多人靜下心折騰器材會有些難,什麼250歐姆、600歐姆的耳機慢慢搭配前端這種玩法,會過於曲高和寡。反之一個插臺式有好聲,插手機還能有不錯水準,上可欣賞古典樂,下可懟電腦上看劇的萬用耳機,就成了他們的努力目標。

既然又是“奧產”、又是老師傅研發三四年的手藝,那聰明的你估計也有心理準備——這玩意兒沒法賣太便宜,2480元。倒是比同為低阻的T1、T5三代便宜很多,當然了,這種壓耳式的設定跟那兩款也的確差異很大,不過這的確也就是個主動降噪真無線的價而已(還不能算蘋果,蘋果家AirPods Max比這可貴一大截了),對於真正心動的人來說,這不會是問題。

Hi-X50的做工堪稱“舒爽”,記憶海綿質量極佳,兼具一流的舒適感和透氣性,彈性也很好,作為一款壓耳式耳機,耳罩不舒服那肯定不利於長久佩戴了,這點Austrian Audio把握得很老成;更為令人擊節的則是它這個雙幅式橫樑,外側是輕合金材質,堅固耐久,內側則配的是兩條舒適感同樣出色的海綿條,整體設計十分合理且不說,主要這個調節伸縮部分做得太出色了,咔咔噠噠的質感定位感俱佳,光這個我就能推推拉拉玩上十分鐘……

線材標配的是一條可拆卸的3.5線,附送螺紋式轉6.35介面,需要吐槽的就是這條線太長了,整整三米,希望將來可以提供一米左右的短線用於出街,當然這種介面的線材市面上也很容易買到,只是並非原廠怕是會影響奧產信仰——啊不對,是影響聲音發揮。

就結構堅固程度和佩戴舒適度來說,Hi-X50除了略有點夾頭之外,整體都很出色,一摸就知道是那種我都躺了它還骨架完好聲音正常,活得恨不得比主人還久的硬貨,整體重量284g也比較適中,非要算一下的話,emmmm——比蘋果AirPods Max輕了剛好99g(捂嘴壞笑)~

音質方面,這款Hi-X50的老大哥Hi-X55應該有不少朋友已經聽過了,那款耳機的聲音表現,被很多人譽為“推好了的K701”,當然這句話我沒法完全贊同,聲音的風骨是有不少相近的地方,但是表現出來的聲音特徵還是有明顯差異的,不過已經足以肯定其聲音水平的,那麼Hi-X55所採用的擁有獨特尺寸(44mm)及獨特技術(長衝程技術,官方叫做High-Excursion)的這個單元,等於也是被間接好評的。而十分邪性的是,這款小一號的Hi-X50,用的,是同一款發聲單元……

這就不由得讓我想起當年K420和K450是否採用的是同款單元的熱議了——實際上很多大廠是會這麼做的,把同樣單元配置在不同耳機上,進行不同的調校,搞出來完全不同風格的音色。這事兒你可以想象成車廠把同一款發動機塞進不同車子裡,底盤和變速箱的差異會導致他們效能特性絕不一致,而且在耳機這裡,這種差異會更大,更有趣。

比如Hi-X55,它是一個聲場較為寬廣,寬廣到你會覺得封閉式耳機的聲場這麼大這麼自然這都有點不科學,且富於空氣感(老AKG味兒、嘎嘣脆),音色又自然又有一定的光澤感的耳機;而今天說的這款Hi-X50呢,則在聲場的場感有所縮減(肯定的嘛,一個壓耳一個包耳)呈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溫暖色彩,與很高的聲音密度。

低頻來說,Hi-X50的低頻量感豐沛,下潛深邃,樂器的結象感堪稱精彩,鼓點和管樂器、貝斯的形體能表達得十分栩栩如生,且層次分明,呼應漂亮。整個低頻給出的氛圍感是偏暖色調,偏熱情的那種,聽金屬很容易三秒鐘就High起來,無論如何這都不是個冷聲的玩意兒,哪怕搭配典型的冷聲前端,它在互補之下也是偏濃郁偏暖的。不排除搭配暖聲前端會讓一些人產生口味上的不喜,但你要說膩,那肯定不至於,速度感收的揮灑自如,再密的鼓點也不會淤結,老師傅們穩著呢。

中頻方面,這款耳機的人聲還真有點讓我想起K420那股子勁兒——鬆弛舒服又表情豐富的演繹,人聲略微靠前,齒音被不留痕跡的消抑,樂器亦活力十足。儘量描述的話就是,這耳機完全可以給你那種音色還原又準確,又具有十分棒的密度血肉感呈現,與此同時它的定位和層次感做得卻又水準很高,聲場大小在同類產品裡已經算很大了,且沒啥邊際感,封閉式耳機常見的山洞音它真的一點兒沒有。於是聽起來你會覺得又正又有人情味兒,不板著臉不拘束,不露痕跡的高水平。

高頻這塊兒,亮度略有欠缺,畢竟是個暖聲基調的耳機,一定是會壓制亮度的。而這並不能遮蓋這對單元驚人的表達力。其實偏暖聲的東西大家都知道,它會在聲音的密度方面有一定優勢,往往樂符表達會比較飽滿,但是沒法很明晰很絲絲入扣,高頻也容易被犧牲一部分。可是這條耳機的高頻細節卻毫不含糊,反而很像是你在演奏廳第五排左右的位置聽到的絃樂合奏——沒那麼透亮,又足夠震懾心魂,尤其是具備一定厚度和空氣感的高頻諧振,被還原得相當優秀,不過呢,還是會比現場多一分暖色,除此以外,這個高頻就沒啥值得挑剔的地方了。

控制力這塊兒,其實是看你用什麼前端,這條耳機固然只有25歐姆的阻抗,可它並不是真的好推,插手機也就是聽聽民謠流行,真到器樂這塊兒你還真得上塊兒磚來伺候它,至於上多少錢的,這個視乎你自己的財力,我只能說在鈦墨菊這種裝置上,我依然覺得它沒有到極限(不過表現就已經非常優異了),好的臺式裝置會讓它的演繹更從容,控制力更佳,背景更乾淨平穩。Hi-X50是一個不容易出惡聲,發揮好壞卻視乎前端直線增長的存在。

從風格而論,這耳機真的有種,怎麼形容呢……我說個通俗點的,比如說哪吒,小時候的他,淘氣胡鬧可愛,不過大家普遍還蠻喜歡他小時候這個形象的,就像K420,不貴,好聽,許多人都買過,都喜歡。

那你想象過,這個小哪吒長大之後腳踩風火輪來到你面前,左手金剛圈右手火尖槍身披混天綾,一身本事裝備掛滿,性格大致如舊,卻位列天宮近戰英雄三甲的英姿麼?

Austrian Audio Hi-X50,就是那個滿級歸來的哪吒!

30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全球首曬!華碩 RT-AX68U 無線路由器上手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