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11, 傳說中業界最貴也是「業內最自信的螢幕」,官方提到它在亮度、對比度、色準、解析度等一系列維度,表現都名列前茅,那麼它的硬體是否和宣傳一樣,實際上體驗又是怎麼樣的呢?這就是 MDT 對小米 11 螢幕素質的完整評測。
1/8 色彩管理與色域覆蓋:小米 11 採用的是 OLED 螢幕,所以可以輕鬆做到廣色域的覆蓋,不過我們對於 OLED 的要求一直都是要精確覆蓋而不是一味的鮮豔,小米 11 在系統設定中可選:
自適應(預設)鮮豔原色高階因為 sRGB 代表了目前網際網路內容的主流標準,P3 則是電影以及螢幕本身最大能覆蓋的標準。我們在色域對比環節也只對比 sRGB 和 P3 兩種色域的覆蓋情況。這部分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回答:sRGB 和 NTSC 色域的區別在哪裡?
經過我們的測試,小米 11 的自適應模式和鮮豔模式的色域覆蓋都是一樣的:
99.9% sRGB 覆蓋 (越接近 100% 越好) 99.4% P3 覆蓋(越接近 100% 越好)所以說這兩個模式下你都能看到非常鮮豔的顏色,這時候我們再去看色域容積:
178.5% sRGB 容積 (越接近 100% 越好)126.4% P3 容積(越接近 100% 越好)對比上邊的色域覆蓋示意圖我們也能發現,小米 11 在自適應和鮮豔模式下,藍色和綠色的極限其實都有明顯的超出,紅色相對標準,也就是說你將會看到比預期更豔的顏色。
接著是原色模式:
與原色模式對應的是 sRGB, 我們從上邊的色域覆蓋示意圖也能發現小米 11 在原色模式下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RGB 三點都和 sRGB 標準高度一致,色域覆蓋和色域容積都是 99.1%, 也就意味著它能精確的,不多不少的顯示 sRGB 的內容。
接著比較有意思的是高階-自然模式
在這個模式下和小米 11 的原色模式還有一些區別,綠色和藍色都沒有剛剛的原色模式更準,由於這部分的偏移,也就讓色域容積達到了 110.8%, 也就是說你看到的藍色將會超出 sRGB 標準。
而在色彩管理方面:
首先是靜態內容的色彩管理,我們手中的小米 11 已經升級到了最新的公開版MIUI 12.0.12:
能正確識別P3 和 sRGB
而原色和自然模式下除了自帶相簿的圖片顯示,都不能正確切換到 P3 廣色域;
無法顯示出色塊之中 sRGB 與 P3 的區別
更讓我們意外的是小米 11 的自適應模式其實無法適應任何內容,全域性都是 P3 顯示,也就是說它的色彩管理其實和鮮豔模式沒有區別。
而在影片識別上,小米自帶相簿可以播放識別 HDR 影片,表現很不錯,但是對於 P3 的影片則完全無法正確處理,在任何一個色彩模式下都無法正確切換。
我不太清楚它的「自適應」到底適應了什麼,這也為我們後面的測試結論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2/8光譜:光譜方面,小米 11 擁有一塊全新的 E4 螢幕材質,藍光波峰約在 463nm 左右,可以說是避開了 415-455nm 對人眼刺激較大的藍光波長區域,不需要擔心對人眼有較大傷害,綠色波峰在 527nm, 紅光波峰在 625nm, 和之前 E3 材質相比,它的綠光和紅光波峰波長都要更短一些,這也是我們發現光譜上的最大區別。
3/8 白色準確性測試:小米 11 預設認採用的是自適應模式,我們採用經過最新經過修正的色匹配函式計算它的色溫也會發現,它的預設色溫為 7359K, 冷色溫為 8127K, 暖色溫為 6589K, 除了暖色之外相對於 sRGB 的 6500K 標準有明顯的偏冷,不過考慮到大多數人依然喜歡冷色溫,所以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同時小米 11 提供了色溫切換的選項,原色模式下的表現很不錯,預設 6506K, 冷色溫下為 6958K, 暖色為 6035K, 整體表現更加理性,而自然模式下預設為 6405K, 你會發現它的顏色比原色稍稍偏暖。
相對於普通螢幕測試只測色溫,MDT 將 Du‘v‘偏離加入螢幕白點準確性測試環節,因為傳統的色溫測試只能反映一塊螢幕的冷暖而不包括髮綠或者發紫,一塊明顯偏綠的螢幕也可以是 6500K 標準色溫,而透過 Du’v‘ 偏離就能反應螢幕還有沒有單純透過色溫無法衡量的偏色。
小米 11 的 Du’v‘偏離如上圖所示,表現最好的是自適應-暖,自適應-標準,還有高階-自然模式,它們的 Du’v‘ 偏離都在 -/+ 0.0010 之內,所以不存在偏紫或者偏綠。
但是原色-預設色溫的 Du’v‘ 偏離達到了 0.0017, 其實也在 -/+ 0.0030 之內,如果沒有對比的話是看不出偏色的,但是你在切換的時候就能感受出它比上邊幾個模式有偏綠的情況。
4/8 伽馬 & 灰階 RGB 平衡首先看 SDR, 我們分別測試了三種模式:
你會發現最接近標準的是原色模式,上圖深藍色的線幾乎完全貼近白色的 sRGB 標準,而自適應(淺藍)在顯示較暗的內容時會比標準更暗一些,自然模式(綠線)下顯示高亮內容時會比標準更亮。
所以我們也首先來看自然模式的 RGB 平衡:
明顯能看出來,綠色的強度最高,事實上視覺觀感也是如此,在自然模式下灰階會明顯偏亮偏綠,在對比之下非常明顯。
灰階明顯偏綠
然後是原色模式:
原色模式的 RGB 平衡表現很不錯,可以看到在上圖右側,RGB 三色表現都很均衡,而在左側(代表暗部)的部分是紅色稍強,其實剛好能彌補人眼對於暗色的需求,整體表現很不錯。
最後是自適應模式:
自適應模式下綠色也稍微偏強,但是偏離不大,而且你會發現在顯示暗色的時候整體亮度都偏暗,也就是說「一暗遮百醜」,整體亮度都暗了,其實你也看不出偏綠了。
最後我們來看小米 11 的 HDR ETOF 測試結果:
相對於標準的 PQ ST.2084(白線),小米 11 在顯示 HDR內容時整體會比標準更亮一些,不能說很好的貼合了標準。
5/8 色準測試:在色準測試上,我們分別測試了小米 11 在自適應,原色和自然三種模式下的表現,首先是自適應模式:
平均 ΔE:3.5 最大 ΔE:7.9MDT 也在此引入了獨家基於測試結果的模擬顯示效果:上圖左邊為標準 sRGB 下的顏色,中間為模擬被測裝置(小米 11 自適應)顯示圖片時看起來的樣子,右邊則是被測裝置顯示這張圖片時和應該顯示出的顏色的偏差,綠色代表機器也無法分辨差別,黃色代表在和標準的經過校色的顯示器放在一起對比時能認真看出區別,橙色代表有明顯的區別。
很明確的看出來,小米 11 在預設自適應模式下整體的色準表現一般,特別是紅色和橙色會明顯偏亮,藍色也會有一些偏綠。
而在原色模式下:
平均 ΔE 為 0.9最大 ΔE 為 2.5平均 ΔE 的表現非常不錯,只是較暗的紅色和極限的紅色會有一點點偏差,但是基本看不出來,這也是小米 11 色準表現最好的模式。
最後是自然模式:
平均 ΔE 為 2.5最大 ΔE 為 4.0很讓我們意外,自然模式的色準和原色模式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之前色域覆蓋測試的結果,我們有理由認為自然模式沒有和原色模式一樣的出場校準。
6/8 亮度測試:在亮度上,小米 11 宣傳自己擁有 E4 材料所以能實現 1500cd/m² 的最高亮度,經過我們實測這是隻有在極小面積和極短時間才能達到的成績,我們的觀點是這樣的亮度對於消費者來說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我們更推薦以下幾個測試結果:
我們測試出小米 11 在手動亮度下能長期保持 485 cd/m² 的亮度,而自動模式下能激發出 933cd/m² 的亮度,播放 HDR 內容時的全屏最大亮度為 852 cd/m², 以 10% 視窗測試時的 HDR 最大亮度為 1227 cd/m² 級別。
表現屬於第一梯隊,但是並非最強,因為 iPhone 12 Pro 系列全屏 HDR 亮度可以達到 1200 cd/m², 比小米 11 的表現更好,全屏 HDR 亮度也是我們認為更有意義的測試指標。
而在反射率方面,小米11 自帶出場貼膜,經過我們測試它的帶膜反射率能達到 8.9% 的水平,相對於大部分沒有貼膜的產品甚至表現都要更好,所以我們認為它的反射率表現確實很不錯。
7/8 接著是頻閃測試:首先按照 MDT 慣例,第一步測試的是 100 cd/m² 亮度時的頻閃,用以模擬日常室內使用環境。我們會發現 小米 11 約在 101 cd/m² 亮度以上時均不存在明顯頻閃,這個數字處於中等水平。
在 100 cd/m² 時測得的頻率為 480Hz, 波動深度為 22.5%, 閃爍指數則是 0.041,如果在螢幕面前晃動手指會看到輕微的重影。
接著,我們把小米 11 的亮度進一步調低,就會發現明顯的頻閃出現,不過小米 11 也提供了內建的頻閃保護功能,所以我們選擇了出現頻閃亮度的一半,也就是 50 cd/m² 左右進行頻閃保護對比測試,結果如上圖所示。
未開啟頻閃保護時小米 11的頻閃為 481Hz 波動深度 86.9%, 最重要的閃爍指數為 0.285開啟頻閃保護時小米 11 的頻閃為 120Hz, 波動深度 26.4%, 最重要的閃爍指數為 0.028從圖形上,我們能發現小米 11 的頻閃保護功能會帶來明顯的改變,但是閃爍其實並沒有太多降低。
8/8最後則是解析度:小米 11 擁有的是一塊 6.81 英寸的 3200 x 1440 解析度的螢幕,按照標準RGB 計算會是 515.28ppi, 經過測試我手中這一臺採用的是 Pentile 排列。
實際的螢幕精細程度也非常不錯,再加上高重新整理率,在播放影片和遊戲的時候都能帶來很驚豔的觀感。
還有一個仍然在 Beta 版本的測試:
小米 11 的螢幕為左右雙曲面,儘管機身邊緣較薄,但是邊緣完全部分並不多,經過我們的測試計算出兩側的亮度衰減區間比例約為 2.23%(如上圖所示的深綠色區域),也就是兩側曲面的視覺侵佔比例。
同時,這一塊螢幕的亮度均勻性表現得也不錯,沒有第一眼能看出來的差異。
總結:屠龍寶刀在手……
小米 11 擁有非常不錯的硬體,我們不忘言它是否是成本最高的螢幕,但無論是高解析度,高重新整理率,新的 E4 發光材料,都能看出來一塊螢幕的硬體基礎很高。
但是,我們必須要說但是。
小米 11 的軟體,至少在目前我測試的最新正式版 MIUI 12.0.12 之中,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地方,比如說為什麼原色和自然模式差距那麼大,比如說為什麼自適應模式明明什麼也適應不了但還是要叫自適應模式。
總結一下幾個色彩模式的問題:
自適應模式:全域性 P3, 顯示 sRGB 全都過飽和,整體亮度比標準偏暗,有比較明顯的色偏,但是切換到暖色溫之後,白色最準。原色模式:全域性 sRGB, 可在自帶相簿中識別顯示 P3 圖片,色彩偏離最低表現最好,但是顯示白色有一定偏綠。自然模式:全域性 sRGB, 色彩偏離介於自適應和原色之間,整體亮度比標準偏亮,而且灰階發綠。因為沒有正確色彩管理,你在 App 裡看到的顏色都是過飽和的,比如說小米官圖裡的小米 11 後蓋就明顯偏豔
再加上色彩管理幾乎一片混亂,我很難說小米 11 的螢幕實際體驗是特別好的。
前段時間我也發了一個投票:「小米使用者在用哪個色彩模式」
即便是看過我內容的人只有一半選擇原色模式,大多數人還是使用的自適應模式,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消費者說根本享受不到小米 11 宣傳的超高色準,而且會因為沒有色彩管理,看到全部偏豔的顏色。
我的觀點還是沒變:
對於Android 廠商而言,現階段追求 0.3 還是 0.9的平均 ΔE都沒有任何意義,人根本看不出來,反倒是因為沒有色彩管理,所有消費者都會看到不正確的顏色,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Android 廠商之中,誰能做好色彩管理,誰才是真正懂色彩並且願意為之付出的。
對於在乎色準的人來說,我的最終建議是:
如果你在乎色準,建議選擇原色模式,然後先先擇暖色色溫,最後在自定義圓環之中把色溫往右側偏紫的位置稍稍移動,這樣就能得到最佳的表現。
Mobile Device Talks
泛科技的爐邊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