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14nm賣太好我要減產了!我信你個鬼

昨日看到著名國內科技門戶快科技的這篇新聞,頓時意識到:14nm的生產線太難了~(下圖)

原標題:《intel 14nm又缺貨:這次是十代酷睿筆記本》

然鵝,你Intel家生意真的那麼好嗎?10nm憋不出來,一款14nm工藝的幾條生產線應付不來那麼多的訂單了?訂單多麼?我相信肯定不少,但僅僅是因為生意好供不應求才停掉部分產品線產能的嗎?不盡如此吧。

不管怎麼說,即便14nm的工藝有多成熟、成本有多低,面對龐大的產品線家族,甚至還要照顧到一大批第10代酷睿的量產,這種么蛾子的缺貨理由,也姑且算他一筆吧~

14nm製程的產能優先順序排排坐

根據Intel目前的產品線規劃,我們僅考慮民用級消費市場,上到i9-10900,下到四核i3還有奔騰金牌,外加一些摸魚的M3、M7等渣渣上網本CPU,恐怕14nm的產能趨緊,著實是個風險性問題。

咱們看一看,自打N年前Intel推出14nm製程以後,到底有多少CPU從這個“產房”中呱呱墜地吧(以下縮圖有點小,點選文末的擴充套件連結可以檢視原網頁,非常值得收藏!):

圖有點小,這是自2015年開始釋出的Broadwell和Skylake核心的第五代、第六代Intel處理器。最低賽揚G3900開始,上到大家喜聞樂見的Xeon至強E3-1230 V5,還有本代的民用級四核旗艦i7-6700K、6核旗艦i7-6850K等等。

多少人當年夢寐以求的i7-6850K

這一代的改革算得上Intel的良心之作,畢竟新制程帶來了更高的主頻和更低的功耗溫度以及相對不錯的單核效能提升。然而,恐怕連Intel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款2015年就已完成量產的製造工藝,竟然可以一氣兒幹到至少2021年!

第五代和第六代14nm製程的Intel處理器基本上已經全部停產退出市場了,但是他們的效能還算不賴,二手市場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價格不是很划算,不建議大家購買。

王の俯視:2017年Kaby Lake核心的第7代Intel處理器

Kaby Lake核心的第7代Intel處理器

上圖為2017年1月釋出的第7代Kaby lake核心的Intel處理器家族列表。下到馬甲版G3930,上到馬甲版i7-7700K,可以說整個2017年就是Intel躺著換馬甲賺錢的一年,坊間對Kaby lake的吐槽雖說不絕於耳,但終歸是“14nm”2016年大規模正式入市後的第二個年頭,對Intel官方超頻換馬甲賣CPU的事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intel 100系列晶片組的短命還是遭到了一部分網民的吐槽,雖說200系主機板並非強制性搭配第7代CPU使用,消費者也開始注意到Intel急於靠換主機板斂財的難看吃相了。

逆水行舟,怎麼來著?

2017年的CPU市場不再是一潭死水,十年臥薪嚐膽的AMD推出了Ryzen系列處理器,不光讓普通消費者感受到了科技進步帶來的體驗,還用更少的價格買到了以往不敢想象的6核心、8核心民用級處理器:

2017年上市的第一代Ryzen處理器讓Intel體會到了什麼叫冒冷汗的感覺

可以說整個2017年都是AMD的CPU個人新品秀,遭遇物理(多核優勢)打擊和魔法(價格優勢)穿透雙重傷害的Intel,就像爽打的茄子一般,既生氣、又無奈。之後,Coffee lake核心的i7-8700K這款可以說是純過渡產品的應急消防隊員,在2017年第四季度被匆忙頂上火場:

雖然14nm製程下的i3-8100處理器、i5-8400處理器以及本代旗艦:i7-8086K處理器,都算是效能上還不錯的產品。然而在面對AMD的第二代Ryzen7 2700X、Ryzen5 2600X系列產品時,已經不能把效能優勢佔的那麼徹底,甚至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已經有些明顯的鬆動。

當然,別提錢,一提錢就更沒Intel什麼事兒了。Coffee lake核心的第8代Intel處理器稍顯短命的存在,也佐證了Intel在製程、效能、價效比、市場佔有率等多方面綜合優勢已趨於殆盡、由攻轉守的階段性變化,業已開始。

殺雞取卵:2018年末至今的Coffee Lake-Refresh核心第9代Intel處理器

依然還是那個Coffee Lake,只是加了個Refresh。依然還是那個14nm製程,只是來了個++,此時,AMD的製造工藝已經由12nm全面革新為7nm。關於Ryzen第三代處理器的效能、價格等因素,筆者這裡就不再多說了,如果說12nm的第二代Ryzen為AMD在市場佔有率上打開了新的局面,那麼第三代Ryzen從入市到目前瘋狂降價傾銷的一系列舉動,都意味著AMD奏響了向14nm這片Intel盤踞多年的舊有領域,發起全面戰爭的序曲。

14nm++的Intel處理器不算差,價格也在跟著鬆動,但Intel已經不再像4年前、10年前那樣對整個市場握有生殺敕令之權。新的遊戲規則已經不再有Intel一人制定,未來的摩爾定律或者tick-tok節奏變換,恐怕也要參考著AMD的新品商量著來了~

回到文章之初:14nm砍掉部分產能的原因解析

昨天開砍的部分14nm產能,集中在筆記本CPU上。14nm Comet Lake的效能表現乏善可陳,OEM廠商已經疲於Intel的這種改名換馬甲策略。驅使OEM廠商減少訂單的原因也很簡單,畢竟終端消費者也逐漸趨於理性,外加資訊透明度的提升,終端客戶也會考慮用同樣的消費,下單更值得購買的“真正升級款”產品。

什麼是真正的升級款產品?很簡單,同樣價位搭載Vega高效能整合顯示卡的AMD Ryzen移動性處理器在同等(甚至更低)價位中能夠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CPU效能外加圖形、影象處理效能。這個在APU早期時代就作為AMD固有優勢的領域,在Ryzen時代得以延續。

數碼君對此早前已有多篇文章介紹AMD在OEM領域和移動型CPU市場獲得的巨大提升,外加微軟近期的Surface大單加持,恐怕Intel的減產並非僅僅是產能不足而已,用腳投票的客戶、市場反應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

相關文章閱讀: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華為Mate20 Pro一夜再跌“新低價”,華為Mate30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