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2021年,你還能耐著性子疊疊樂麼?

隨著手機無孔時代的到來,以及各種有線轉無線的使用者使用習慣的改變,我不禁思考,傳統的HiFi產品以及把玩模式,是否還能適應這個飛速變換髮展的時代?日新月異的各類技術更迭層出不窮,而發燒友群體認知中的高階品牌和頂級旗艦,到底是故步自封,不思進取?還是瓶頸所限,無法擁抱更加便捷的“快餐式”使用者體驗需求?

“我們是專業品牌,不屑於做這種看著就不HiFi的東西”或許,這也是一種可能性,就像我們當初帶著有色眼鏡品評把HD800接在諾基亞上出門的人,很多人當時只是把這個嘗試當個笑話看。這種傳統的慣性思維和刻板印象,以及“以訛傳訛”似的諷刺旗艦頭戴出街的評價,倒很像是大快朵頤著別人咀嚼過的饅頭,最後還得加上一句:“頭戴式耳機就得用臺機驅動才能聽!”

但當你身邊的人都精簡再精簡,方便再方便的時候,夜深人靜坐在書桌旁擺弄著CD、解碼、耳放等等複雜搭配的你,真的還能坐得住嗎?會不會有那麼一瞬間,只是想簡簡單單聽個音樂,卻找不到可以簡單驅動的旗艦耳機。

幸運的是,主動擁抱趨勢的傳統HiFi品牌還是有的,比如今天的主角——AUDEZE LCD-4Z。

這回是真正的,“開箱”

作為AUDEZE尊貴旗艦LCD-4的低阻版本,LCD-4Z的“旗艦”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比如這個略顯誇張的外包裝,整個三防箱來收納耳機,確實是對得起這支耳機的價格,也為開箱這個程式性的流程增加了一些儀式感。

開啟箱體前側的兩個極其結實的卡扣,熟悉的派力肯風格收納映入眼簾,上下整個是黑灰色海綿內襯,上蓋的波浪紋凸點非常厚實,塑形柔軟,方便隨耳機形狀改變,以便收納時更加貼合固定,防止耳機在箱子裡產生多餘的晃動。

雖然整個包裝看上去是非常誇張粗獷的風格,但細節還是滿滿,比如左右耳之間塞了圓柱形的海綿支撐,這點很多頭戴式耳機的包裝裡是沒有的。

有一說一,看官方宣傳圖時感覺對比LCD-4,沒有那麼閃亮的面板和木紋的腔體有些遺憾,但實物開箱的一瞬間,喜悅還是將所謂的遺憾衝了個煙消雲散,相比亮銀的張揚,暗金的內斂倒也不失為耐看的一種。

暗金色的Fazor柵板在光下熠熠生輝,頭頂著LCD-4Z出門才是當之無愧的真正低調奢華。面板部分,相比LCD-4的平整,腔體整個呈標準圓柱體形狀,LCD-4Z稍顯突出的圓弧設計,顯得更飽滿圓潤些。

頭梁部分依舊是家傳慣例,看上去非常“刑具”的天線軸體負責拉伸調節頭戴尺寸,這塊連線部分的logo方塊我覺得是點睛之筆,這暗金光澤的字型配合金屬軸體,在光照下格外吸睛。

碳纖維的頭梁連線也是把輕量化的理念儘可能地深入貫徹落實,鋁鎂合金外殼的使用,使得重量最後控制在600g,作為平板振膜頭戴耳機來說也算不錯,而且實際佩戴效果確實比看上去舒服很多,戴著聽個兩三小時也不會覺得非常疲憊。

配件部分比較簡單,祖傳的LCD-4同款耳機線,6.35mm轉3.5mm的轉接線一截,當然跟高貴旗艦同款耳機線是好事,但是這配色就不能稍微重做一下麼,比如黑色和金色相間?而且原配的轉換方式不是轉接頭而是轉接線,這一截跟原線還不太一樣,都低阻版本了,要不再送條3.5mm的線?(手動滑稽)

插頭還是自家慣用的迷你卡農頭,好處自然是結實耐用、傳輸高效,不過後續如果有需要自己換線的話可能稍微費點勁了,畢竟靠譜的迷你卡農頭好像還都不便宜。

其他配件就是簽名的小卡片一張,以及紀念隨身碟一個了,U盤裡的東西估計沒太有人注意,不知道的乍一看還以為送了根電子煙。

旗艦是種態度,與如何驅動無關

LCD-4Z除了阻抗與LCD-4的200歐不同,只有區區的15歐之外,其他原有的旗艦級配置全盤保留。依舊是106mm尺寸的超大杯Nano-Scale Uniforce diaphragm奈米振膜,配合可以將“比空氣還輕”的振膜驅動的更加得心應手的Double Fluxor磁體技術,以及前文外觀介紹所述的Fazor柵板技術。起碼從字面上來看,已經可以說是非常有誠意的一次“低阻化”改造了。

除了看起來,實際聆聽表現LCD-4Z的表現也是非常令人驚喜的,剛拿到耳機時隨手接駁到電腦上,直接就是一波Foobar輸出,不得不說旗艦水準確實是一耳朵的區別,開聲就與普通專業品牌的頭戴耳機天差地別,只是普通電腦直推就已經可以把歌曲的細節解析到令人“應接不暇”的感覺,當真是對得起這15歐的阻抗標稱。

出色的靈敏度表現使得我一度想要去接駁手機試聽,當然效果是可以的,能出聲!動靜大!比手機直推HD800強!玩笑歸玩笑,眾所周知平板振膜這種換能原理是集動圈和靜電的優勢於一身的。然而通常情況下,雖然是不需要靜電耳機的專用耳放驅動,但平板耳機確實也不是什麼耳放都能隨隨便便驅動出好聲。而且如果沒有前人帶路,反覆折騰臺機搭配的嘗試成本也是高到令人望而卻步,這大概也是從客觀原理上來看是集大成者的平板振膜耳機至今仍算小眾的原因之一吧。

LCD-4Z作為平板振膜耳機,尤其是旗艦級別的LCD-4的低阻版本,完全沒有隨便給你變個低阻高敏的魔術,然後型號給你加個字尾就匆匆拿出來圈錢。它守住了旗艦的尊嚴,拿出了旗艦該有的姿態,在搭配得當的情況下,帶個類似凱音N8、樂彼P6Pro這種前端也是真的可以出門便攜使用的,效果也確實能達到原作的十之八九,但搭配投入的各種時間和裝置的成本,以及使用場景的靈活度的差別,則是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我這段時間的使用場景是,在家開啟桌面的QA390,在外懟上隨身的便攜播放器,我可以在任何我想聽得時間和地點,立刻接上LCD-4Z就能聽到那極其自然寬鬆的氛圍感營造,極其精細的微弱音樂元素捕捉處理還原,以及極其通透舒適的場感和極其真實還原的樂器表現。尤其在低阻的版本,聆聽一些大編制交響樂仍然能做到定位準確,動態表現收放自如,激情急促之處情緒飽滿,娓娓道來時不失細節,起伏轉折切換時瞬態響應毫不拖沓,高潮來時說走就走,確實,這是種不可思議的體驗。

結語

與高昂的售價匹配的是其精湛的水準,與低阻型號字尾匹配的是那毫不糊弄的旗艦姿態,集靜電耳機的通透、自然、寬鬆、細膩,和動圈耳機的動態、音色染色、厚度密度的平板振膜頭戴耳機,最關鍵的還免去大費周章的折騰搭配,這大概就是對LCD-4Z最貼切的形容吧。當然,LCD-4在使用精湛合理的搭配之下,也確有其不可比擬之處,但如果從省心、省時、省力出發,又有誰能拒絕戴上它想去哪就去哪的LCD-4Z呢?

最後按照慣例,還是曬老婆時間~

13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win10專業版啟用後變教育版怎麼改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