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假如消費者安貧樂道,廠商們都得餓死,數碼圈的頻繁“大換血”,皆因我輩喜新厭舊。今天我點評這款智慧手環名為黑加,它的更新並不怎麼快,還記得初代hey+是2018年夏天在小米平臺上搞的眾籌,雖然當時一環難求,不過此後便沉寂良久,時隔十幾個月眼瞅2019年快翻篇了,黑加手環1S才出爐,這篇評測筆點君就跟大夥說說1S到底與初代hey+有啥區別。

當初hey+初代就是因為AMOLED彩屏+NFC名聲大噪,人氣甚至一度超過小米自家手環3代,不過到了今年小米手環4 NFC也很驚豔,智慧手環業內競爭更加激烈。從黑加手環1S包裝封面可以看出,升級款依然有AMOLED彩屏加持,同時也支援NFC,右下角新增支援“天貓精靈”,智慧聯動不再侷限於米家APP。

背面標出型號B180S,鋰聚合物電池容量120mAh,支援50米防水等級、藍芽4.2標準,這三項與初代hey+一致;1S除AMOLED彩屏之外,還支援個性自定義錶盤,新增交通卡、門卡,以及離線支付寶支付功能。

盒內除充電器外就是一份使用者手冊,除主題黑色腕帶外,筆點君還拿到一條薄荷綠的腕帶,低調黑太久了,是時候換換口味了。

黑加1S與初代黑加手環在外觀上稍微有點改變,螢幕主體由此前長圓形變為圓角長方形,出廠自帶螢幕保護貼紙。

腕帶設計也有區別,由初代按扣變為1S的針釦,針釦也呈圓角矩形,類似的設計語言由hey+ LOGO點綴。

值得一提的是,充電器是可以與初代混用的,筆點君特意用初代的充電夾給1S充了電,實測可以正常使用。

此外1S的腕帶長度明顯增加,與之匹配的是針釦孔數量也增加更多,相對增加了粗手腕使用者的便利度。

螢幕依然做出配合腕帶槽順滑過渡的倒角,另一個重要的升級是將螢幕玻璃由初代7H硬度升級到大猩猩環保型鋁矽鋼化玻璃,這樣一來螢幕將會更耐刮耐造,實測用手機觸屏也感到更光滑一些,不知道是不是老款磨損帶來的落差。

主題模組背部依然是對稱式設計,光電感測器兩側分別佈局LOGO與充電觸點。兩側腕帶均有一個對應充電夾的凹口,意味著螢幕可以正反裝,左、右撇子(慣用左or右手戴手環)都可保證螢幕正方向。

直接用老款的黑加APP繫結1S即可(APP需授權定位、藍芽、資料讀寫許可權),不過需要將舊手環解除才能繫結新手環,一次只能繫結一個,此後資料即可即時同步。

螢幕的操作方式沒有改變,依舊是上下滑屏、點按確定,與觸控鍵返回的互動邏輯。

打算直接換成薄荷味的黑加,注意針釦還是黑色的。

拆裝腕帶並不困難,同時腕帶與機芯扣接度適中偏緊,保證不會意外脫落遺失。1S初次連線黑加APP後先給手環韌體升個級,前後幾分鐘搞定。

0.95英寸24位真彩色AMOLED螢幕,畫素密度282ppi,色彩豔麗,字型清晰,可以保證更低的螢幕功耗,續航時間更長。

主頁已經可以更換豐富多樣、不同風格的錶盤,數量比以往更多,且可在APP上上傳自定義錶盤。主頁逐次上劃即可翻看主選單,點選不同圖示進入,按觸控鍵返回,上手極易,觸屏實測光滑順手,極少出現誤操作。選單頁的圖示照例可以在APP上更改排序、顯示/隱藏,預設8應用圖示+設定,圖示每頁顯示2個,滑動時除了可以像下面這樣長滑一次2個,也可以一次翻1個圖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黑加APP也迎來新的大版本升級,除UI風格調整外,大體功能似乎沒有變化,但實用度深入剛需骨髓,新增細節也可圈可點。之前說的自定義錶盤可以在錶盤中心撤換,錶盤庫內可保留6種樣式;可以顯示/隱藏通知紅點或電量,設定抬腕亮屏和各種通知提醒等等。運動劃分為跑步、騎行、自由訓練三個板塊分別記錄,分類整合統計資料更加直觀。

與初代黑加意昂,離線支付寶功能是讓我出門戴上黑加1S的動力之一,有時小孩老人出門也可以讓它戴上,將定位、必要時支付錢款的“救命功能”合一(如老人走失、臨時付款等場景)而這些功能的必要支援就是18天長續航。

利用NFC打通工卡門禁卡公交卡,實現手環充值、刷卡消費、查詢,是從初代hey+就贏得一票米粉青睞的主要原因,到1S時,公交卡支援開通型別也新增,目前支援到247個城市,不過我家還是沒覆蓋到,期待繼續更新;模擬門卡,對NFC智慧門鎖“一刷即開”也是很便利的功能。

黑加1S還可以在APP中開啟“解鎖小米筆記本”功能;此外,心率測試、睡眠檢測方面一如既往,可以在APP中開啟全天監測,預設是10分鐘一次的輔助檢測睡眠;

黑加手環1S在智慧聯動方面與初代一樣可以接入米家APP,還能接入天貓精靈進行智慧家居控制,不過目前依然是作為“執行開關”的角色,比如需要現在米家APP中增加場景。抬腕亮屏也設計了全天或指定任意時間範圍內可用,細節部分基本找不到短板了。我曾提議的“音樂播放控制”功能,黑加還未上線。

從2019年開始,智慧手環除NFC功能的開發以及硬體素質的提升之外,能大刀闊斧展現的創新餘地已經不多,所以各廠商更新換代的節奏也大大放緩,不少已經廠家放棄手環,開始琢磨直接做高性價比的白菜價智慧手錶。

不過,我認為智慧手環在幾年內依舊有存活的空間,畢竟人們的大多數行動網路活動都是在智慧手機這個“全能大屏”上完成的,腕上智慧只需點到為止,身形小巧、不累贅的手環更適合使用者集中全部注意力去工作、學習,必要時開啟勿擾模式,做事不分心,需要時檢視必要資訊,這就夠了。當然,沒有大踏步的創新,也可能被消費者遺忘,未來的智慧手環何去何從,我們邊用邊看。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華為Nova5Pro公測版EMUI10.0 優化提升如何,值不值得提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