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這幾天,隨著Switch正式釋出會的召開,在日本多地都舉行了Switch的試玩會。當時著實是讓我們國內的任飯酸得不行。
Switch這臺主機,雖然誕生在2017年,但其硬體效能引數即使放在當年,和那些旗艦手機比起來也非常遜色——畢竟這只是個2000來塊的遊戲機啊!
儘管憑藉著桌面級圖形介面等優勢,Switch能夠執行起許多主機遊戲,但其效能終究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瓶頸。以至於這臺主機剛發售一年多,2018年的時候就出現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關於加強版Switch的傳言。
隨著Switch面對如今的遊戲越來越力不從心,按常理來看也的確到了該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年來國內外各種“舅舅黨”們所透露的訊息,並分析看看他們的說法是不是靠譜,最後又能給我們拼湊出怎樣的一臺“加強版Switch”吧!
OLED或Mini-LED螢幕靠譜!
去年10月底,臺灣的《經濟日報》就表示,新一代的Switch可能採用群創光電生產的Mini-LED面板。
目前我們在使用Switch的過程中,最糟心的便是自帶螢幕的反光。在家躺沙發上、躺床上玩還好,拿到戶外那根本就是一片反光,啥都看不清。任天堂的許多廣告,也因此被大家強烈吐槽成“虛假宣傳”。
Mini-LED這項技術不僅完美解決了現在Switch糟糕的LCD螢幕反光,更擁有輕薄和省電這兩大優勢,對於Switch這樣一臺需要長續航和低重量的遊戲機來說,可謂是完美的搭配。
不過嘛,Mini-LED的缺點也不是沒有。它最大的缺點便是:貴!成本高了,那我們買主機的價格自然也會更高。當然,相信大多數玩家是寧可多花點錢,也不願意再忍受現在這塊反光嚴重的LCD屏了!
另外,產量低、良品率低、拼接工藝等等,也是Mini-LED的發展瓶頸。這麼多年來一直保守又摳門的老任,可能會退而求其次,選擇目前已經相當成熟的OLED螢幕。
事實上早在10年前,PSV 1000就已經用上了OLED,即使當年技術遠沒有現在成熟,但依舊讓業界感到驚豔。不論下一代Switch最終用上OLED還是Mini-LED,效果總歸好過現在的LCD螢幕!
同時,也希望未來能夠在掌機模式上,看到1080P的遊戲畫面。雖然720P也“夠看”了,但更好的視覺效果,誰會不愛呢?
內建SSD做夢!
相對於外接的microSD卡以及遊戲的實體卡帶而言,內建的32G儲存讀取速度要快上不少。這在一些最佳化不是很好的遊戲中尤為明顯。例如《太鼓之達人》的數字版,在內建儲存的讀盤速度,要比安裝在microSD卡快很多。
我們現在Switch內部搭載的32G,是一塊來自東芝的e-MMC 5.1儲存。而這塊儲存的最高讀取速度,高達400MB/s。要知道大多數SATA介面的SSD,速度都才500MB/s。
目前Switch的內建儲存讀取速度,是完全足夠的。甚至它的處理器效能,都不一定用得上這麼高的速度。如果是為了更大的內建容量,東芝同類產品中,最高可以提供128G,同樣效能的eMMC。
而如果是為了256G甚至更大的內建儲存而更換為SSD,那不僅機器的成本要爆炸,續航和發熱也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
與其升級內建儲存,倒不如給新Switch一個更快的microSD儲存卡介面。這樣便能在儘可能低的主機成本下,讓我們玩家靈活地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決定是否升級儲存啦!
DLSS 2.0技術存疑!
去年7月,國外網友在英偉達的領英頁面,發現了他們正在招聘一名軟體工程師,以致力於遊戲機和AI邊緣裝置的圖形技術,研究在圖形技術中使用DLSS 2.0等解決方案,以及Tegra系列的軟體效能最佳化。
看不懂上面這一堆不要緊,咱們總結一下就是:Switch的X1晶片很有可能在未來支援DLSS 2.0技術。
那麼這個DLSS 2.0技術是個什麼東西呢?簡單翻譯成中文就是“大力水手”。
嗯?咳咳,翻譯成中文它叫“深度學習超級取樣”,用人話說就是“在畫面放大時加入細節”。
我們都知道,一張低解析度的圖片,在被放大後看上去會很糊。
《異度神劍2》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因為它的渲染解析度很低,然後被拉伸到機器的720P螢幕、顯示器或者電視的1080P甚至4K螢幕之後,畫面就糊成了一坨。
而DLSS這項技術,就可以在低解析度的畫面被拉伸放大時,透過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在貼圖中“添油加醋”,自動計算出一些細節。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技術,讓原本解析度很低的遊戲,看上去更清晰,更銳利。
而更多的時候,原本那些解析度很足,貼圖很清晰的遊戲,就可以不用再渲染這麼高的畫質了。只要渲染出一個較低解析度的畫面,然後把它交給DLSS 2.0演算法這麼一處理,就能達到原本滿負荷跑出來的畫面。多出來的這部分效能呢,又可以提升遊戲的幀數或是其他體驗,豈不美哉?
4K的HDMI輸出靠譜!
如果新一代Switch搭配上了DLSS 2.0技術,那麼不少遊戲都將可以透過這一技術,在4K的解析度下獲得一個不錯的視覺效果。
此前也有開發商透露,任天堂要求開發者們為遊戲提供4K支援。雖然我們無法斷定這條資訊的真實性,但無論是從Switch本身的硬體條件,還是從時代的的發展來看,下一代Switch支援4K輸出都合情合理。
這時很多小夥伴要說了,就Switch這個孱弱的效能,《曠野之息》都跑不到1080P,只能900P,真的能做到4K mua?
這裡我們就要搞清楚了,4K指的不一定是4K渲染,而是4K輸出。透過未來底座中可能附帶的處理晶片,或是DLSS技術的加持,將Switch本身輸出的畫面進行進一步處理,最終輸出4K解析度的內容,這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
給我的底座貼了貼紙:你被強化了!
而即使是4K渲染,Switch的TegraX1+這塊晶片,也是能夠在一些輕量級遊戲上做到的——即使做不到真4K渲染,也可以用棋盤4K來代替。例如在《鏟子騎士》《蔚藍》這些畫素風格的遊戲中,原生渲染出的4K畫面效果,要比電視機收到1080P訊號再拉到4K好不少。
代號Aula(nx-abcd)的新裝置靠譜!
在2019年,Switch更新了10.0.0系統之後,就有國外駭客透過對系統的資料探勘,發現了一臺編號“nx-abcd”的主機。
這個編號是系統用於系統識別不同主機硬體的,例如早已發售的Switch Lite,內部編號就是“nx-abcc”。
想在任天堂耳說三遍abcd
這個全新的“nx-abcd”編號存在,就意味著任天堂內部必然存在這樣一款主機。無論它相比續航版Switch是否大幅進化,無論它最終是否會實際發售 ,至少我們知道任天堂內部有在研究新一代的硬體。
現在的任天堂開發機之一
而就在上週,又有國外著名的駭客SciresM,從洩露的工廠韌體中挖掘出了新的資料。資料顯示這臺“nx-abcd”的主機,代號為“Aula”,並且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得知,這臺主機可能擁有4K晶片組,以及OLED的面板。
這一從系統韌體中挖掘到的資料,可是實打實的內容,比什麼傳聞都要可靠!
TegraX1+處理器不變靠譜!
綜合上面這麼多來看,新一代Switch就算繼續採用現在的TegraX1+晶片,也不會是一個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
一方面,可能搭載的DLSS 2.0技術,和存在於底座中的強化晶片,能夠讓現在已有的遊戲在電視模式下獲得更強的畫面表現,以及更高/更穩的幀數。而輕薄、省電的螢幕,又可以在掌機模式下放開處理器的效能。
另外,英偉達方面目前也並沒有更合適的處理器供任天堂使用。Tegra系列後續的晶片,要不就是價格貴得離譜,要不就是功耗做不了掌機模式。英偉達專門為任天堂從頭設計一塊處理器的可能性也不高,而更換合作廠商更是會牽扯到硬體底層圖形介面等問題,讓現在的遊戲出現相容性問題。
但說實話,隨著未來越來越多的遊戲,將PS5的影象效能作為標準配置,Switch這塊小身板也將不堪大作的重負。繼續使用TegraX1+這塊晶片,或許能在未來幾年繼續獲得不錯的成效,但也意味著我們必然會失去躺床上玩一些大作的機會。
還有哪些期待呢?其實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希望老任能把最基礎,最日常的一些功能給完善一下。
除了上面提到過的令人頭大的反光問題,新一代的手柄也是我們迫切需要的。Joy-Con搖桿漂移的設計缺陷,Pro手柄沒有耳機孔的尷尬,都確確實實地影響到了我們的遊戲體驗。
說到Pro手柄沒有耳機孔,現在的Switch不開放藍芽也是一大尷尬之處。根據任天堂官方的說法,不開放藍芽耳機,主要是因為藍芽耳機的協議和效能層次不齊,可能會影響手柄的藍芽連線。那麼老任你就趕緊在新的Switch上,把藍芽這塊升級升級唄?
另外,之前任天堂還曾申請過“用Joy-Con代替觸控筆”之類的專利,不知道我們能否在下一代Switch上見到這種,聽上去很奇葩的技術。
前兩天,任天堂公佈了馬力歐紅藍限定Switch,將會和《超級馬力歐3D世界+狂怒世界》同步,於2月12日正月初一發售。令人意外的是,國行也將同步發售這臺限定主機——這是第一臺限定版的國行Switch。
而隨著這臺主機的公佈,許多玩家都表示:“哦吼,那完了,2月12號還出這麼個機器,那新機肯定是沒戲了”。
但也有國外的舅舅黨表示,這臺主機本來早就應該發售了,結果因為產線產能受到影響,拖到了現在。
那麼我們不妨往好了想,這臺限定主機同樣是在為新Switch清庫存也說不定呢?
GBA到SP僅兩年,NDS(飯盒)到DSi是4年,3DS到new3DS則是3年。如今Switch快要滿4歲,即將進入第5個年頭。無論從供貨商、渠道商的小道訊息,還是彭博社等媒體推測,抑或是從時間上來看,“Switch Pro“也是該來了。
新一代的Switch將會有哪些改變,能為遊戲體驗帶來怎樣的提升,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