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值得關注的 App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不少實用、有趣的新 App,也會關注到不少應用的更新動態。「派評」為你篩選這些 App 之後,將最值得關注的應用動態呈現給你。

Timestripe:視覺化日曆工具,帶你向目標前進平臺:Web標籤:待辦事項 / 日曆

@Tp:如果想在 30 天內學會程式設計,你該做些什麼?首先,你需要每日堅持學習新的知識,並動手嘗試程式設計;其次,你還得以周為期限,定期檢查自己在特定時間內的學習成效。Timestripe 就是一款幫你實現各種目標的工具,它以日曆的形式清晰地向你展示每天、每週、每月該做些什麼,並朝著最後的年度目標努力。

Timestripe 擁有多種不同的檢視。除了最常規的任務管理頁面外,你還可以在 Timestripe 中看到自己的人生已經過去了多少時間。不僅如此,Timestripe 甚至還有一個記錄時間流逝的動態頁面,讓你看著時間一秒一秒過去,為你增加緊迫感。

相比於給自己增加壓力的人生進度等頁面,Timestripe 的任務管理頁面才是它的核心。Timestripe 本質上就是一個設計獨特的任務管理工具,你可以將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放進 Timestripe 中,同時再加上自己的目標。在完成每日工作之餘,抽空為自己的目標添磚加瓦。

當然,這類工具最大的門檻在於我們往往只對目標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卻很難將它清晰地劃分任務,安排進每天、每週的生活中。Timestripe 也考慮到了這點,並加入了「Climbs」功能。

你可以在 Climbs 頁面找到很多模板,比如建立一個積極的態度、挑戰 30 天無糖生活等。你既可以直接將模板新增進自己的時間軸,也能以此為參考,將自己的目標進行劃分。比如想要自己寫一首歌,就要先認識鋼琴鍵盤、學習和絃知識。

即使拋開「完成目標」這一特點,Timestipe 也是一款不錯的全平臺任務管理工具。它的 Horizon 檢視能夠幫你更加清晰地瞭解當日、本週的任務,讓你在完成任務時擁有更加清晰的條理。

你可以 點此前往 Timestripe 註冊試用,新使用者擁有 14 天 Pro 版體驗期,隨後需要以 $19.99 / 月的價格訂閱。免費版僅支援每列 5 個任務,最多支援 5 個自定義面板和 3 個「Climbs」模板。

Evernote:重塑你的資訊中心平臺:全平臺標籤:筆記

@化學心情下2:繼去年九月推出基於 Web 架構的全新客戶端之後,國際版印象筆記 Evernote 在 2021 年初正式加入了一項新功能: Evernote Home。

現在的 Evernote 早已不再是一款單獨的筆記應用,便籤、備忘、提醒事項…… 這些便捷的功能都隱藏在 Evernote 的筆記介面之中,想要使用這些「非筆記功能」卻需要在功能區中找尋良久,Home 的出現似乎就是為了淡化筆記這個主題,突出了 Evernote 的新的定位:個人資訊中心。

因此,在開啟 Evernote 時,Home 就如同資料儀表盤提供功能的快捷入口,對於基礎版使用者和標準版使用者,將會首先看到三個預設元件:

筆記便箋最近剪藏

筆記元件有兩個標籤頁可供切換,一個是最近的筆記,一個是建議的筆記。

在便箋元件中,你可以展示最新紀錄的便箋,當然也可以立即在上面進行記錄。

最近剪藏的內容,也可以透過標籤頁切換來檢視剪藏的圖片、文件、聲音等等。

對於高階版使用者和商業版使用者,還可以看到以下幾個元件:

筆記本標籤待辦事項捷徑

筆記本元件可以看到你使用的筆記本以及 Evernote 認為比較重要的筆記本。

待辦事項元件支援直接在 Home 訪問你建立的待辦事項

標籤組建可以透過標籤來快速切換到你的筆記中。

我們還能透過 Home 快速啟動一些功能,這樣避免了之前需要在二級頁面開啟的問題。

據介紹,Evernote Home 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周在 macOS、Windows 以及 Web 端推出,隨後會來到 iOS 以及 Android 平臺。

Noverdue:跟 DDL 掙扎說 Bye-Bye平臺:iOS / iPadOS標籤:任務管理

@紅酒皇:對於習慣發現任務管理應用的人來說,除了應用的功能完整性以外,介面的精緻佈局以及互動的絲滑體驗也是重要的評分標準之一。Noverdue 作為一款輕巧的任務管理應用——只有 6MB——卻包含了豐富完整的功能、生動流暢的動態效果,和條分縷析的介面,實在讓人感到驚喜。

焦點介面以已逾期的卡片為主導,將滑動和長按作為選單和快捷動作的喚醒手勢,覆蓋了「標記完成」、「標記死線」和「丟棄」等常用動作,介面下部則是以滑動列表的形式按時序展示各任務。每一卡片都使用富文字為載體,方便在 iPad 和 iPhone 直接切換編輯。應用支援使用粗體和刪除標明任務的關鍵部分和次要資訊,使用 @ 表示聯絡人,使用 # 表示標籤以將任務分類整理,還可以記錄地點觸發提醒。

除此之外,卡片還特設了計時任務,可用於專注心流的工作,觸發機制也只是簡單地翻轉手機,操作方便易上手;也可用於記錄完成任務需要花費的時長,以便於進行任務實際時間的統計。這一點足以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任務管理應用,利用它可以更精確地預估任務完成時間。

任務的時序以兩種方式展示,一是日曆介面關注任務截止日期的時間分佈,將每日的任務按列表排列,然後以標記的形式放置於日曆中;二是瀏覽介面,將所有任務全部以時序在時間軸上展示,顯示為最近修改距離當前的時長。這兩個介面的卡片都以精簡為主,標籤的具體資訊被隱去,只保留顏色身份。

儀表盤介面將中心放在了整理覆盤任務系統上,列舉了多個可供觀察的維度,比如任務分就根據逾期任務的時間和個數,以及建立、計劃和完成任務的數量對個人執行力進行評估。餘下的諸如標籤餅圖、能力分佈圖和任務數量趨勢都從不同角度幫助使用者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任務系統以及完成力與系統的匹配程度。

在新系統中,可以使用 Noverdue 的兩個小元件,其一是小尺寸的元件,可以瀏覽今日尚待完成的任務,也可以檢視截止目前為止的逾期任務;其二是中等尺寸的小元件,包含逾期任務以及尚待完成的任務卡片資訊。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載 Noverdue,應用含高階版內購,年訂閱價格為 43 元。

Tangerine:高顏值習慣、情緒追蹤器平臺:Android / iOS標籤:情緒追蹤 / 心情記錄

@Peggy_:在上週的 派評 中,為大家介紹了 Pixels 這款情緒追蹤應用,本週要介紹的 Tangerine 則更勝一籌,在完成基礎的情緒追蹤功能上,還加入了習慣追蹤功能。Tangerine 作為一款跨平臺應用,於上週正式推出了 Android 版本,應用主打高顏值、簡潔記錄。

針對使用者想要養成的具體習慣,Tangerine 的設定基本覆蓋了所有細節,無論是習慣完成的頻率還是習慣完成後的打卡提醒,Tangerine 均有提供。舉例來說,針對喝水這一高頻習慣,使用者可以設定每天多次提醒,而對於一些間隔時間段所需完成的習慣,如打掃衛生等,Tangerine 也允許使用者進行設定。

Tangerine 的情緒追蹤功能也考慮得極為全面。與大部分情緒追蹤應用只能簡單地記錄情緒不同,Tangerine 將情緒追蹤過程進行了細化。使用者需要先對當天進行一個簡單的評價,然後勾選引發當天情緒的具體事件並自由選擇是否需要進一步說明,最終再進行自身的情緒狀態評估。

如此設計,初一上手可能會使使用者感到過程繁瑣,但是結合日常生活的經驗來,即使有時候某一天非常糟糕,但我們還是可能因為某一件小事而感受到正向情緒。

簡單來說,Tangerine 將使用者自身的情緒感受和其對當天經歷的評價進行了拆分,這樣一來拓展了情緒記錄的範圍,也更有利於引導使用者進行積極的情緒調整。

Tangerine 的習慣追蹤和情緒記錄均為免費功能,同時 Tangerin 也提供了訂閱服務,訂閱可以解鎖歷史回顧和資料分析功能。

你可以透過 App Store 和 Play Store 下載使用 Tangerine。

Workout Timer:新擬態風格的健身計時伴侶平臺:Android標籤:健身 / 計時器

@Noah_Choi:健身新手一般都會跟著專業的訓練課程進行鍛鍊,比如 Nike Training Club 或者 Apple Fitness+,它們會提供相對完善的訓練指導,更重要的是,這些課程會安排非常科學的訓練時間和計劃。

如果你有了一定基礎,需要自行安排更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時,你同樣需要安排好每種訓練的週期和時間,那麼這款 Workout Timer 或許可以成為你個性化健身的計時伴侶。

Workout Timer 主要功能頁面採用了當下比較流行的新擬態設計風格並支援黑暗模式,輔以高明度的熒光漸變配色,使其視覺效果能夠帶來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感受。Workout Timer 的使用方法與番茄時鐘類似,App 介紹中也告訴大家可以將其用作番茄使用幫助使用者在其他場景中使用。

Workout Timer 其中一項特色就是提供了多種由 AI 合成的語音角色,在倒計時、暫停和完成訓練等場景下會給出非常自然流暢的語音提示,這樣即便你將手機放在房間的另一個角落,也無需時刻關注手機螢幕,這也是大部分番茄時鐘類 App 沒有的功能。

當然,你可以在設定中更改聲音提示的種類或者關閉它。針對不同訓練所需的時間和週期,使用者可以在右下角將該定時器儲存,這樣在完成一輪訓練後可以快速切換到下一個訓練當中。

不過遺憾的是,Workout Timer 目前並沒有提供非常詳細的統計功能,不過相關介面已經加入到了應用中,在後續更新中會完善統計和展示。

如果你需要一個比番茄時鐘更貼近於健身的計時工具,可以在 Google Play 免費下載 Workout Timer。

App 速報

Microsoft Office (iPadOS):Word 支援使用妙控鍵盤中的觸控板與文件互動,並支援使用滑鼠進行精準定位,Excel 支援並排開啟多個電子表格進行檢視和編輯,PowerPoint 可以透過 Presenter Coach 對簡報演講進行演練。

Eagle 2.0:數十項功能更新 + 數倍效能提升平臺:macOS / Windows標籤:設計工具 / 素材管理

@huhuhang:Eagle 是一款出色的素材管理應用,你可以透過其輕鬆收集並整理文字、圖片、影片、音訊、字型等各種素材,從而為工作帶來更多的創意靈感。上週釋出的 Eagle 2.0 是其有史以來最重大的版本更新,不僅帶來了全新的介面和功能設計,應用本身的效能也得以巨大提升。

Eagle 2.0 對介面進行了部分重新設計和細節調整,整體觀感更加現代,新的應用圖示也符合了 macOS Big Sur 的設計規範。

更值得一提的是,Eagle 2.0 加入了對蘋果 M1 處理器的原生支援,相較於 Rosetta2 執行 Intel 版本,應用的開啟速度、顏色分析、操作體驗等都得到了數倍不等的提升。Eagle 官方對比了 M1 和 Intel i9 9900k iMac 版本下的執行表現,M1 版本的綜合性能提升約 25% 至 40%。同時,就算是在 Intel 晶片下,Eagle 2.0 相對於 1.x 版本在記憶體佔用、資源載入、搜尋和篩選等方面也有非常明顯的效能改善。

此外,Eagle 2.0 還加入了對更多影象格式和字型的支援,例如 Adobe InDesign、CLIP STUDIO PAINT 和 Edraw 的檔案格式,以及 TTC 和 WOFF 字型格式,都可以統統塞到 Eagle 中了。而對於影象匯出,Eagle 2.0 支援對其匯出尺寸和格式更多自定義設定,非常方便。

由於 Eagle 2.0 的新特性過於豐富,文章不再逐一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官方的 完整更新說明。最後再補充一些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功能。例如,新版 Eagle 支援收藏網頁書籤以及 Youtube 和 Vimeo 影片,同時支援將想法標註在影片上的「影片筆記」功能。還有對於資料夾的檢測和自動匯入功能,我個人經常把素材另存為到「下載」資料夾中,現在設定好路徑之後就無需手動匯入了。

對於 Mac 使用者而言,去年 Apple 已經關閉了原先的 Safari 擴充套件商店,Eagle 2.0 將原先的 Chrome 擴充套件完美移植到最新的 Safari 中,如今亦可以在 Mac App Store 下載。

One Markdown:MWeb 推出「入門」版本平臺:macOS標籤:Markdown / 寫作 / 筆記

@Snow:One Markdown 是一款輕量級的文字編輯應用,它源於開發者此前對於自己另一款 Markdown 應用 MWeb 的編輯器最佳化方案,而在整合進 MWeb 之前,它將這個編輯器作為一款獨立應用上架,如果你只想要一款方便上手的文字編輯工具,而無需複雜的文件管理、圖床服務以及富文字釋出功能,One Markdown 會是更具價效比的選擇。

One Markdown 支援純文字、Markdown 和 TextBundle 編輯,它主要有以下特色:

完整支援 CommonMark 標準和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 (GFM),並對 HTML 語言支援進行最佳化。相較於 MWeb,它可以更好地展現程式碼塊和 HTML 內容。效能也隨之有所提升,可以處理上百萬文字的文件。應用支援隨時切換預覽/編輯器模式,也可以開啟雙視窗邊編輯邊預覽,不過目前並未支援「所見即所得」的編輯模式。支援編輯器內顯示圖片,MWeb 的編輯器之前只能顯示本地圖片,現在 One Markdown 支援顯示網路圖片,並且支援 SVG、WebP、HEIC 等格式。拼圖功能,支援在應用中快速完成 2-4 張圖片拼接,並可設定白色的間隔效果。雖然功能比較簡單,但日常應用文寫作足夠應付。支援建立和編輯 TextBundle 文件。支援數學公式、Echarts、mermaid。

One Markdown 目前採用了「免費+內購」的付費形式,由於此後這一編輯器將整合進 MWeb 之中,所以目前免費版也沒有任何功能限制,方便使用者進行體驗。目前應用內購定價 25 元,整合進 MWeb 之後將恢復 50 元。如果你只需要一個輕量高效的文字編輯工具,目前是入手 One Markdown 的好時機,但你如果是 MWeb 的老使用者則可僅作體驗,等待之後的應用更新。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上免費下載 One Markdown。

20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年度流暢度排名:小米10Ultra奪冠,華為機型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