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旗艦機,我們就會首先想到高效能處理器。判斷一款手機是不是旗艦機,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就是處理器跑分,瞧瞧現在的頂級旗艦機,處理器多為高通驍龍888、驍龍865、麒麟9000和麒麟990。如果沒有這幾顆晶片做後盾,手機定價再高也沒用,否則就是“高價低配”!但在內行人眼中,下面這幾點也非常重要,大家在選購手機時可要多多注意哦!
拍照好不好看,關鍵得看這幾點,畫素值和攝像頭數量都是噱頭!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很詭異的現象,手機已經從一個單純的通訊工具變成了拍照工具,甚至都開始向入門級單反相機靠攏了。那什麼樣的手機拍照效果更好呢?我們不應該把重點放在畫素值以及攝像頭數量上,而應該關注CMOS感測器的尺寸、光圈的大小以及影象演算法的最佳化。畫素值的唯一作用就是提高照片解析力,而且畫素值越高,起到的作用就越不明顯。攝像頭數量就更不用多說了,現在的三攝/四攝手機夾雜著很多雞肋鏡頭,這些鏡頭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同樣沒有參考價值。
大家要知道,CMOS感測器的尺寸越大,相機的進光量就越多,拍出來的照片色彩也就更細膩。而影象最佳化演算法則可以讓照片更具美感,減少或修復瑕疵,說白了就是手機在幫你P圖,這一點也同樣重要!當我們遇到一款旗艦機時,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畫素值上,排除雞肋鏡頭的干擾,就可以得到一個較為理性的結論了。
看“臉”很重要,螢幕品質層次不齊,學會抓大放小。都說現在是看臉的時代,手機亦是如此,螢幕就是手機的臉面,如果螢幕品質不夠好,旗艦機的效能再強也是白搭。現在的手機廠商都喜歡強調重新整理率和觸控取樣率,以為有了它們就可以所向披靡,不少消費者都被誤導了。好物君個人認為,這兩項引數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們優先考慮的應該是螢幕材質、屏佔比、色彩顯示效果以及各種附加技術。
當螢幕重新整理率從60Hz調高到90Hz時,系統動效的流暢度會得到一定的提升,但如果從90Hz提升到120Hz,視覺感知就已經不明顯了。而LCD屏和OLED屏的色彩顯示效果,卻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材質就已經決定了它們處於不同的起跑線。在此基礎之上,屏佔比越高越好,附帶的色彩最佳化技術越多越好,比如HDR10+、超廣色域等。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關注的還是螢幕的畫面顯示效果。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咱們起碼要做到心中有數,“抓大放小”才是王道!
運存與記憶體切勿貪少,大小適中剛剛好,一切以實用為準。同一型號的手機,會根據記憶體與運存容量的不同,劃分出不同的版本。很多人為了貪便宜,會選擇低配版機型,以為這樣不會吃虧,但事實恰恰相反!資料儲存空間如果不夠多,會嚴重影響到我們後期的用機體驗。同樣的,如果記憶體和記憶體過剩,就會造成資源浪費,從而降低手機的實際價效比。我們要遵循的原則其實就只有一條:不貪多少,物盡其用,適可而止,實用為主!
好物君個人認為,現如今智慧手機的執行記憶體至少也得6GB,如果能入手8GB版本的機型,則是錦上添花好上加好。而機身記憶體的大小最好控制在128GB以上,如果預算充裕,可以嘗試一下256GB版本,再往上疊加就不合適了。也就是說:我們首選的搭配方案應該是8+256GB,如果錢包不夠鼓,那就退而求其次,選擇8+128GB或者6+128GB版本的機型。這樣價效比會更高一些,也能給自己節省一部分預算,同時有效延長手機的使用壽命和流暢度,降低卡頓的機率,提高手機的可玩性和實用度。
續航能力很重要,電池容量和充電速度缺一不可!以前小米OV都發布過續航時間較短的旗艦機,無一例外都遭到了使用者的嫌棄,是因為它們的硬體配置不夠高嗎?當然不是!只是因為它們的電量不夠用,沒電的手機和板磚有什麼區別?由此可見,旗艦機的續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款手機的續航能力強不強,主要由兩方面因素來決定,一是電池容量的大小,二是充電速度的快慢,二者缺一不可。從理論上來說,電池容量越大手機,只要系統最佳化到位,總續航時間也就越長。如果充電速度比較快,則可以降低使用者的充電頻率,從側面延長了手機的可玩時間。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電池容量小於4000毫安的旗艦機就沒必要入手了,它們的續航時間註定不會太長。現在大多數旗艦機的電池容量都維持在4200毫安-4600毫安之間,部分機型會選配5000毫安超大容量電池。而充電器功率則多集中於30W-66W之間,這一數值自然也是越大越好。像4500毫安電池+40W超級快充的組合就很優秀,某些機型採用了4500毫安電池+66W超級閃充的搭配方案,續航效果堪稱恐怖。
總而言之,挑選手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量,不能光看某一項引數或某一個硬體。處理器決定手機效能的高低,這一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其它配件就不重要!真正的旗艦機,應該擁有水桶一般的軟硬實力,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短板,這樣才能全方位提升消費者的用機體驗。如果大家能掌握上面所提到的這幾個小知識點,多多注意細節,買手機時就再也不會被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