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篇科普文!
關注養成教育,從實戰能力養成開始,我要自己配置一臺電腦!
應該是好多小夥伴的想法,或者說是願望。
好吧,本文就從品牌選擇、cpu效能引數、命名規則、選購技巧,四大方面解讀怎麼選CPU。
品牌選擇很簡單,目前就AMD和Intel是可選項。
選誰?喜歡誰選誰吧。
目前,很多粉絲都會有自己的見解,我在這裡就不想多說了。不過,無論選擇哪個品牌,都要看口碑,對強調一下,看口碑。
說白了,這款CPU一定要上市3個月以上,市場的實戰口碑,才是最有效的,千萬別當小白鼠。
我先用自己的電腦,介紹一下日常使用時,CPU哪些內容會被任務管理器中的效能所關注。
我們會發現,關注的點,是核心數/執行緒數、頻率、快取。
本文就針對IntelCPU解讀一下,如何正確地理解CPU的戰鬥力!
如圖所示,我選擇了四款CPU做比較,分別是一款i7,兩款I5,一款I3。
一、我們確認適用型別,本文主要針對桌上型電腦。既然選擇了桌上型電腦,辦公,娛樂兩不誤,就要選一個夠大的機箱,準備好一套良好的散熱系統,穩定使用才是大局。
二、說說CPU的系列常識。
一般家用,一定是選擇Intel酷睿系列,I3,I5,I7,I9。其中i3、i5、i7,定位分別為中端、中高階、高階。
至於I9,太貴了,家裡有礦可以選配。
因為每隔一個時間段,廠商就會推出一款新的酷睿系列,我們簡稱為第幾代。
以Intel 酷睿i5 9400F為例。
第九代!
在代數相同的情況下,後三位數字越大,則晶片效能越強、級別越高。
桌上型電腦CPU字尾含義:
字尾為X表示至高效能的處理器,XE字尾的表示這是款同系列中最強的。
K代表該處理器搭配支援超頻的主機板,可以超頻,一般使用者,就算買了也用不到。
F表示沒有內建核顯,如果你配置獨立顯示卡,就選這款沒錯,省銀子。
插一句,AMD銳龍系列字尾。銳龍全線支援超頻,X是超頻潛力更大,G字尾表示帶核顯。
三、製作工藝很重要,但是目前,你只能買到14奈米的IntelCPU。AMD已經推出了7奈米,甚至5奈米的CPU,逼著Intel,不得不求助臺積電,生產CPU。
據說,蘋果玩起了新概念M1,幾乎是給Intel和AMD打了興奮劑,再擠牙膏,就要被消費者拋棄了。
四、CPU 最重要的效能引數,一定是頻率。大家在選配的時候,看睿頻。決定著,你玩遊戲的體驗是否爽。
五、核心數和執行緒數,怎麼看?
這個要多說幾句了,一般家用和遊戲,4核心是起點。6核心是主流,8核心是完美。再多的核心,就要看遊戲廠商在製作遊戲的時候,怎麼設定了。不過,我認為6核心已經足夠了,至少在現階段。
當然,你要專業創作,就要根據專業軟體廠商給出的應用配置需求,選配CPU了。
執行緒數有啥用?超執行緒技術有的時候,沒啥用。就是為了解決CPU核心閒置的問題,提出了超執行緒的應用概念。
六、快取很有用。
根據我給的圖片,酷睿I7第6代的快取也要碾壓,10代的I3,I5。顯然快取很重要,但是同樣會帶來更大的成本。
七、說說CPU對記憶體選配的支援力度。
針對記憶體的型別、頻率、最大容量,給出了明確的支援。
提醒大家,在選配記憶體的時候,還要考慮主機板對記憶體的支援。
切記,切記。
我們說了這麼多關於IntelCPU的選配要點。
怎麼選AMD ?
原則上大同小異。
其實,在選配電腦的時候,把握住CPU處理能力、記憶體執行能力、硬碟儲存能力、顯示卡顯示能力四大模組就抓住了關鍵。
在此提醒讀者朋友,CPU處理能力,永遠都是核心。就算遊戲規則變了,無非是把處理運算的能力交給伺服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