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蘋果釋出AirPods Pro,讓TWS真無線耳機擁有了主動降噪功能(ANC)。同時,受到蘋果公司強大的影響力,也將耳機中“主動降噪”這個概念影響到了更大的市場、消費者以及上游的供應鏈。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充電艙
2020年,上有BES恆玄的BES2300系列SoC藍芽方案可以提供廠商方便的打造具有主動降噪功能的TWS耳機,下有手機廠商OPPO、小米、華為、傳統音訊廠商漫步者、1More等推出具有不錯ANC效能的產品。而作為ANC耳機市場以往最具影響力的品牌——BOSE的TWS ANC耳機則姍姍來遲,在2020年10月,BOSE的QuietComfort Earbuds終於上市,官方定價2299元。
外觀與功能體驗對於BOSE這樣從上世紀70年代就用電子管來組建汽車“主動降噪”系統的品牌來說,在AirPods Pro上市之前主動降噪王者的地位其實已經受到了SONY的挑戰。BOSE QC35與NC700的整體降噪表現均弱於索尼的WH-1000XM2/3(具體內容可參考我在Soomal的評測文章)。此次QC Earbuds降噪TWS的表現到底如何?說實話,在2019年底測試過NC700之後,我心裡真的沒底。不過朋友推薦說BOSE Earbuds這次降噪效果不錯,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測評。
外觀:此次BOSE QC Earbuds釋出姍姍來遲,但設計上卻沒有什麼太大創新,充電艙的外形尺寸還是相對較大,有黑色與珍珠白色兩款。照片中這組珍珠白色,在拍攝強光源下更表現出了表面“珍珠”色,但實際觀感會更白一些。
開啟充電艙,就明白為什麼會這麼大。QC Earbuds耳機尺寸就不小,而且還標配了帶穩定耳翼的一體化耳塞套,即入耳部分和耳翼是一體的,隨機器附帶了大中小三套,即便是最小號尺寸也不小。更不要說,充電艙自然要可以容納下最大號耳翼後的正常開關。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傘形耳塞與耳翼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拾音孔
充電艙充電觸點位置設計大部分時候可靠,不過充電艙的開關蓋竟然還在用一個最最傳統的塑膠卡扣,感覺是回到了三十年前的設計。這裡推測充電艙蓋子關上後,此處沒有霍爾元件幫助系統判斷藍芽連線的通斷,而僅靠耳機與充電艙的充電觸點來判斷耳機的藍芽通斷狀態。所以,在某些時候,耳機在充電艙內,也會被手機所連線。
充電艙前側中央有5顆led指示電量或充電狀態,設計簡單但同樣顯得老舊。
連線與體驗:開啟BOSE QC Earbuds的蓋子,耳機未連線狀態初次連線會進入藍色led緩慢閃爍狀態。這裡官方還是推薦最好先在手機端安裝《BOSE音樂》的app,透過app嚮導發現耳機、並連線耳機。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連線介面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app設定主介面
BOSE在過去藍芽裝置上多裝置相容性和切換做得很好,而在QC Earbuds上似乎又出現了和不同Android手機相容性不一的情況,而在iPhone上表現良好。當QC Earbuds耳機同時連線過兩部以上手機時,正連線在某Android手機時(本次測試使用小米11),開啟iPhone的《BOSE音樂》app,可以發現QC Earbuds耳機待連線的提示。點選介面後,會如圖彈出提示,問是否切斷與小米11連線。而反之,當手機正連線在iPhone時,小米11就無法看到需要連線的QC Earbuds。反而需要切換到正在連線的iPhone下的app,把許可權讓給“小米11”,因為兩臺手機都做過連線,所以在app選單內都可見。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已連線所有裝置記錄列表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多裝置切換
由於手機廠商加入到自己生產TWS藍芽耳機的行列,且針對自家品牌手機在連線上做最佳化,所以也難為了像BOSE這樣廠商,這方面的體驗顯然無法媲美蘋果、三星、OPPO、小米等自家手機配自家耳機。
《BOSE音樂》app內主介面有關於“消噪等級”的選擇,有0-10共11級可選,系統預設可做三個自定義檔切換,配合左側耳機觸控操作來完成。比如可存檔2、5、10三檔。這套功能和NC700上一致。耳機觸控右側可控制接聽電話,播放音樂等功能,並在app內設定可喚醒不同手機的語音助手。耳機可支援佩戴識別啟停,也可強制關閉。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官方佩戴圖
佩戴舒適度:作為主動降噪耳機老品牌,BOSE應該甚至入耳式耳機下耳塞被動密封性有多麼重要。所以此次QC Earbuds才搞瞭如此大尺寸的“傘形”入耳耳塞頭,並且和外部的耳翼做成了一體化設計。說實話,耳翼尤其是這麼大尺寸的耳翼,並不見得對每個人的耳朵都合適。要知道QC Earbuds官方標稱單隻耳機8.5克,而實測安裝大號耳塞套後單隻耳機的重量達到了9.6克(充電艙+大號耳塞套一共95.5克),雖然耳翼帶來的不錯的穩定度,但過大的重量和傘形耳塞套的塞入感,都讓這款耳機佩戴舒適度會相對較差。
續航:BOSE QC Earbuds官方標稱工作續航時間為6小時,由於不佩戴狀態下無法保證主動降噪真正工作,所以沒做實測,但感覺應該差不多。充電艙可以提供額外的12小時續航能力,即總續航時間為6+12小時,中規中矩。耳機可支援快充,充電15分鐘可工作2小時。耳機充電艙可支援Qi標準的無線充電。配合上多達5顆指示燈來顯示充電艙電量,以及BOSE耳機在電量管理方面向來比較準確,以及一戴上耳機就語音播報電池電量的優良傳統。在續航方面的整體體驗,BOSE QC Earbuds還算不錯。但也不能去糾結“為啥這麼大體積,續航並沒有明顯優勢?”
降噪:如果不出意外,BOSE QC Earbuds還是使用了ADI的定製DSP晶片來做主動降噪功能,類似方案在一年多前的NC700頭戴式耳機上的表現一般。但從我個人瞭解來看,ADI的方案有非常強的效能,但最終能達到的效果還要看周邊核心器件和整體耳機設計,以及軟體配合。從52audio拆解來看,也確實如此。不過藍芽方案,BOSE QC Earbuds使用了高通的QCC5127藍芽SoC,但沒有用它的ANC技術。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ADI主動降噪DSP晶片(圖片轉載自52audio)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高通QCC5127藍芽SoC(圖片轉載自52audio)
降噪麥克風配置上,採用前饋+反饋的方式,在外側的前饋部分有非常大面積的外殼上的開孔,內部的這部分結構從官方爆炸圖來看似乎也挺特別,似乎是一條FCP連線了通話用麥克風與前饋噪音拾取的麥克風。從實際使用來看抗風噪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在反饋麥克風的安放位置,仍然是在入耳導管孔內,目前除了蘋果AirPods Pro以及BOSE過去釋出的QC20、QC30外,其他大多數入耳式耳機的反饋降噪麥克風都會放在靠近入耳導管的位置,但放在管口內的似乎只有BOSE和蘋果。
BOSE QC Earbuds降噪耳機-官方結構圖
降噪客觀測試客觀降噪測試使用環境外加PN Pink的噪聲,透過人工耳錄音的方式來實現。如圖所示,綠色曲線為BOSE QC Earbuds耳機降噪設定為0,即不開降噪時錄製的訊號頻率分析圖。而藍色曲線為開啟BOSE QC Earbuds耳機降噪為10,即最大檔降噪得到的頻率分析圖。兩者相減,得到了紅色面積部分,即不同取樣點上的“降噪深度”。注意:藍色與綠色只是開啟與關閉耳機降噪功能的區別,兩者差別不包括被動降噪(入耳式堵住耳朵差異。)
可以看到,左側零零散散開始有大概不到10dB降噪深度的頻率延伸至橫座標大概1/4處,然後紅色面積開始變大,此處的開始頻率點大概在180Hz。從180Hz-500Hz左右,降噪達到了最佳效果段,300多Hz附近達到了27dB左右的第一個峰值點。
接下來,從540Hz-3kHz左右,降噪效果都很好。在2kHz-3kHz左右,竟然都可以有20dB以上的降噪深度,還是相當可觀!即便從4kHz降噪強度開始下降,但15dB左右的降噪深度也一直延伸到了6.5kHz左右!還是相當恐怖的降噪能力。
降噪主觀體驗BOSE QC Earbuds的降噪效果優秀,相比AirPods Pro和以往的主動降噪耳機,甚至頭戴式降噪耳機,更容易能讓你在安靜的環境下體會到“更安靜”。它的主動降噪頻率上限變得很高,雖然這方面AirPods Pro就要比400-500元的BES恆玄方案的ANC耳機更好。而BOSE QC Earbuds在降噪頻率上限和強度部分要比AirPods Pro更好。即在中頻和中高頻部分降噪能力明顯更強。
所以,在大概65dB SPL以下的不太吵鬧的小區室外,65dB的100米以上遠離公路主路的環境下,BOSE QC Earbuds的降噪效果都好於AirPods Pro,這是因為在這樣條件下低頻噪聲強度不大,BOSE QC Earbuds與AirPods Pro表現在這個頻段不相上下。而在1kHz以上的中頻偏高部分,BOSE要明顯比AirPods Pro更好。
在70dB SPL以上的地鐵內(地鐵最吵時平均噪聲應該在近80dB,峰值超過85dB),緊挨主要馬路的繁忙交通時段,以及公交車上。低頻的成分開始增多,這部分我認為還是AirPods Pro的低頻降噪能力稍強一點。
本次測試沒有坐飛機體驗,但這裡一定要強調一下我的推測。因為在過去的幾款降噪耳機測試時,包括索尼WH-1000XM2、AirPods Pro、OPPO EncoX等。我們發現,飛機的低頻降噪大家都做得很不錯,哪怕是價格比較低的OPPO W51級別的耳機。但是不要以為飛機只有低頻噪聲,低頻在高空的中頻偏高的“唰唰唰”的噪聲可是不小!而推測BOSE QC Earbuds在這方面的表現應該會明顯領先競品。
音質客觀測試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右聲道頻響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左右聲道頻響
音質主觀體驗似乎是從NC700開始,BOSE的藍芽音訊Codec也開始支援AAC編碼了,以往我們總是在吹“BOSE的SBC編碼不也可以最佳化的很好嗎?”開個玩笑,言歸正傳。
BOSE QC Earbuds聲音風格與頭戴式的NC700比較接近,當然,只是風格趨勢相近,畢竟頭戴與入耳沒有太多細節上可比性。這種趨勢是什麼?就是加入了AAC之後,BOSE開始注重高頻了,從客觀測試甚至可以看到它在高頻部分甚至還拔高了那麼一點點,這還真的與主觀聽感能夠對上號。
BOSE QC Earbuds的整體聲音風格端莊,穩定,與這款耳機相比,可能我們聽到的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TWS耳機都可以說聲音是比較鬆垮的。但我個人認為,QC Earbuds的這樣聲音風格略顯“矯枉過正”,而且內部音訊DSP參與的修正痕跡太重。特別像一些修正房間的軟體調出來音箱的味道,比如Dirac、比如真力。當然,這樣的聲音在表現古典音樂時,聲音的動態、層次、穩定度,尤其是中頻以下部分聲音的品質,實在是非常的高。而在表現人聲、流行音樂時,則顯得比較死板,同時如果錄音品質不夠好,高頻和NC700上一樣,會顯得太硬了。
高音:BOSE QC Earbuds的高頻在藍芽系統下屬於比較精緻的一類,中高頻銜接部分QC Earbuds表現出了很好的質感,對於小提琴、銅管類樂器的高音,甚至吉他的偏高音部分的聲音的質感有挺明顯的修飾作用。更好的聲音密度也讓它在中高頻向上的銜接部分都聽起來比較明亮,年輕,通透。在極高頻部分,考慮到藍芽系統,BOSE做了很好的收斂,但仍然稍顯偏硬。所以在聽很多流行音樂時,都會覺得高頻顯得有輕微刺耳。當然,如果錄音質量足夠好,哪怕是藍芽,QC Earbuds的高音表現也很不錯。
和高頻非常飄逸細膩的OPPO Enco X相比,QC Earbuds的聲音密度明顯更好,但極高頻延伸相對收斂,兩者風格差異較大。但QC Earbuds表現的更為均衡,整體化風格更為一致。
中音:BOSE QC Earbuds的中頻和低頻都是目前TWS耳機中我聽到過最好的,甚至與多單元的1More TWS ANC型號相比,中頻的動態和解析力也不落下風,反而是更為乾淨穩定。這種乾淨與穩定的中音表現,讓人覺得可能是這款耳機的內部結構非常穩固,也可能是DSP的調校非常注重這種聲音的均衡和穩定。但看過第三方拆解來說,可能更多的因素是後者。
QC Earbuds聲音調校對中頻的最佳化與以往老派美式風格有所不同,它讓中頻的細節表現更好,瞬態的控制力非常好,拋開藍芽、降噪等因素,縱觀所有入耳式單單元的動圈耳機,QC Earbuds的中頻如此平順,穩定,乾淨的都不多。當然,在人聲的風格上,Earbuds稍稍偏年輕一些,偏明亮一點。而在古典音樂,交響樂的表現上,則是很高素質的動態大,控制力好,力度足,層次清晰。從QC Earbuds換到AirPods Pro你會覺得AirPods Pro的聲音鬆鬆垮垮,而其實AirPods Pro對比更低一些級別耳機時,並沒有這方面的劣勢。
低音:QC Earbuds的低頻的質感和風格,我幾乎可以100%肯定DSP內部的動態校正有非常強勁的演算法,在如此規模的入耳式單單元動圈下,低頻表現的非常乾淨,而且格外追求“乾淨”,中低頻的銜接非常平坦,這在無源的入耳式耳機上不但做不到,而且差得遠。當然,這樣做也有一點損失,就是在下潛較深的低頻頻段時,聲音不會舒展開來,而是會比較“彈”,輕微損失了需要舒展低頻的音樂的細節,但帶來了一些低頻打擊樂,電子樂的力量感和聲音的彈性,出色的瞬態細節。
通話質量與上行降噪在通話功能上,BOSE QC Earbuds的官方介紹比較特別,官方描述的意思是隻有右側的那隻耳機具有通話功能?雖然使用了高通的QCC5127藍芽SoC,其內部有通話上行降噪的演算法,但看起來似乎QC Earbuds耳機沒有用。我們在之前在Soomal測試常用的平均55dB和65dB SPL兩組以人聲為主的自制“噪音源”下進行測試,同時加入了一段地鐵上的噪聲錄音下測試。測試提供錄音Demo試聽如下。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右聲道輸入電平更高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四種環境降噪測試頻譜分析
從錄音Demo的頻譜分析圖來看,明白了BOSE官方所說通話時右側耳機的最佳化問題,可以看到錄音的聲音右側聲道確實比左側高出平均9dB左右。但是降噪效果整體並不好。
可以聽到,BOSE QC Earbuds幾乎對於背景為人聲的噪聲不做識別和降噪處理,表現比較差,但似乎只要你說話聲音足夠大,就還能聽清楚通話內容。而對於地鐵錄音為主的噪聲,QC Earbuds耳機的通話降噪開始工作,噪音消除得不怎麼樣,但開始讓主要通話語音掉字、斷字,表現同樣不好。要知道,我們模擬的噪聲在中頻和低頻的強度上是遠遠低於真實場景的。當然,在安靜環境下BOSE QC Earbuds的通話語音聲音清晰度足夠好,而且聲音比較飽滿。
BOSE官方並沒有對耳機低延遲做出什麼承諾,我們簡單用《Superpowered Latency》做了測試,實際測試結果,400多ms的全迴路延遲。去掉小米11手機錄音迴路延遲大概在15ms左右,QC Earbuds的延遲表現是AAC編碼下中較弱的。
總結正如開篇所述,由於BOSE NC700的表現不夠好,比如甚至在低頻部分降噪還不如入耳式的AirPods Pro,所以對BOSE的TWS主動降噪耳機QC Earbuds有點擔心。但實際測試證明,無論從音質表現還是降噪效果,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耳機的表現都是非常出色的。
在主動降噪方面,低頻部分QC Earbuds降噪能力稍稍弱於AirPods Pro,但也只有在大型車輛或地鐵超強低頻噪聲出現時,才能感覺到它的劣勢。而在中頻和中高頻部分的降噪能力,BOSE QC Earbuds表現超群實力。使用過QC Earbuds之後,你應該會重新理解我們身邊的環境濾除了低頻噪聲後,再非常大強度的濾除中高頻,會變成如此一般的寧靜。
在音質方面,BOSE QC Earbuds同樣表現出色,雖然偏硬的高頻可能會影響不少使用者的選擇,畢竟在藍芽系統和低音質流行歌曲,以及比較刺激的dongcidaci下這樣的高頻風格聽起來還是有些刺耳、疲勞。但如果你是發燒友,最好還是喜歡古典音樂,那這種BOSE“調”出來的穩定感,和大動態,確實顯得很高檔!它的瞬態控制力極好,低頻和中頻又頗有力度和彈性,整個聲音均衡性又很好。稍微加強的中高頻讓古典音樂的高音聲部質感更顯華麗流暢。但對於人聲、流行音樂來說,中頻稍微顯得單薄,但低頻同樣出色。而中高頻部分的拔高,不一定適合所有音樂,可能會覺得略顯尖銳。
在通話功能方面,BOSE QC Earbuds表現仍處於較落後水平,不能有什麼太多期待,通話增益足夠,但降噪效能很不好。續航能力,操控,延遲等各方面中規中矩。
整體來說,作為實際成交價格2000元左右的BOSE QC Earbuds耳機,我們如果衝著它的最主要功能“降噪”和“音質”而來,那真的還是有不錯價效比的,值得推薦。
最後,補充說明一下,我們看到在閒魚app上有不少賣BOSE QC Earbuds耳機的號稱不是丟了耳機,就是丟了充電盒。要知道,這款耳機並不是隨便一個耳機放到隨便一個充電艙內就可以搭配使用的。而BOSE官方無論是配充電盒,還是配上那個丟失的耳機,價格應該都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