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哥大、到第一臺iPhone,再到如今機型,可以看到,智慧手機的螢幕改革,都是為了提高螢幕佔比。
在15、16年的時候,“熄屏無邊框,亮屏跑馬場”是當時國產手機大黑邊問題的真實寫照,特別是華為,當年的大黑邊是出了名的。追求屏佔比的最大化,首先要消除這個邊框問題, 然後樂視就率先提出了“ID無邊框”,結果看起來沒有邊框,實際上邊框大得不行。
等到極致窄的邊框做出來後,手機廠商們又把焦點放在了上下(額頭和下巴)兩部分。在這方面走在前沿的是夏普,推出了一個美人尖螢幕,雖然很驚豔,但是可以接受的人不多。
在17年,iPhone X的面世,讓劉海屏首次出現在大眾眼前,所以一大批國產廠商跟風設計,18年劉海屏大火,掀起了一場屏佔比大戰的風波。
19年,美人尖突然又出現在了大眾面前,但是這次換湯不換藥,由劉海屏改進成水滴屏,由此可見當年夏普的設計理念是多麼的超前,過了這麼久了,某些廠商還撿回來用。
在19年底,更少佔比的挖孔屏出現了,在熄屏狀態下實現了“正面幾乎都是螢幕”的感官體驗,然而強迫症夥伴就受不了了,螢幕上方一個永遠也擦不掉藏不住的小黑點,即便如此,還是抵不住廠商們的使用。
如果是2019年手機螢幕設計是以水滴屏為主,那麼2020年就是以打孔屏為主。2020年,華為、小米、藍綠廠等手機廠商,對外發布的98款手機中採用打孔屏手機的數量為68款。
為了100%做到正面全面屏,屏下攝像頭技術就出現了,說白了就是升降式攝像頭,最大優勢是帶來了一塊完整的螢幕,顏值滿分。但弊端也多,機械結構設計也不是完美的,這樣的攝像頭容易積灰,同時機身重量增加,讓握持手感不佳。
挖孔屏雖然在美觀性上不如那些屏下攝像頭的設計,但目前來看,挖孔屏設計更符合當下手機的發展,所以在2021年,手機設計應該還是以挖孔屏為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