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2014年年初發布的微單,A6000在7年後的今天依然屬於非常值得入手的微單,為什麼這款相機在今天還有一定的購買價值?我總結了一下幾點:
. 感測器依然比佳能最新的EOS M6II要好,略微遜色於A6400這類新款微單
. 2400萬畫素在今天依然是主流水平
. 單次對焦依然很快很準,連續追焦很一般
. 豐富的鏡頭群,除原廠外還有唯卓仕四劍客和適馬三劍客
. 新款微單更注重影片規格,但很多人只拍照不拍影片
. 便宜
感測器水平雖然2021年的今天DXO跑分沒幾個人認可了,但DXO對索尼微單的跑分還是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可以看到14年A6000和19年的A6600差距很小,如果非要說有差距的話那就是處理器演算法的提升讓新款微單的高感畫質變得更好一些,雖然這個提升也不是特別大。
尼康APS-C畫幅單反和微單賣的並不好、賓得APS-C畫幅微單賣的也不好、佳能APS-C畫幅微單和單反的感測器依然打不過A6000,所以A6000的感測器在今天依然是一流梯隊的末尾水平,對得起3000多的價格。
畫素2019年佳能才把APS-C畫幅的畫素從2400萬提升到了3200萬,也僅有M62和90D兩款,其他諸如850D、EOS M50II依然是2400萬;富士也前兩年把畫素從2400萬提升到了2600萬;尼康最新的APS-C畫幅微單隻有2000萬畫素;索尼A6600、A6400、A6100都是2400萬畫素。
所以A6000的2400萬畫素在今天依然沒有落伍。
對焦我認為買相機首要考慮的規格是對焦,其次是感測器水平。索尼在A6000釋出的時候首次提出了4D對焦,並且有著眼部識別對焦,A6000的單點對焦在今天來看依然是迅速且穩定的。
和目前最新的A6400比,A6000的對焦確實落後了,但這個落後是影片拍攝和連續對焦AF-C上有所不足,對於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單次對焦穩定靠譜是最重要的,其他知識錦上添花。
影片4G時代的來臨讓短影片、vlog興起,如今的新款微單都在升級影片效能,但對於大多數攝影初學者來說拍照都沒入門呢更別提拍影片了。包括很多資深攝影愛好者、專業攝影師也會吐槽能不能做一個砍掉影片效能的相機,賣便宜點?
A6400這樣的微單提供了4K影片拍攝、提供了slog2、slog3、HLG,而A6000只能拍1080P且沒有slog,當一些新品的重要效能規格不被消費者認可,那麼這種升級就是沒意義的,還不如選擇價格便宜的老款,這也是A6000依然賣的很好的原因。
鏡頭群各大廠家向來不重視APS-C畫幅微單(除了富士),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鏡頭群不夠完善。好在有一大批副廠鏡頭可以選擇。
適馬30 1.4、16 1.4、56 1.4都很優秀,等效24、45、85的視角,拍照拍風景都很好。適馬30 1.4促銷價低於1899元,可以入手。
國產唯卓仕也有給A6000用的自動對焦鏡頭,最便宜的33 1.4只需要1369元,這是一個標頭,價效比很高。
來自騰龍的70-300全畫幅鏡頭也可以給A6000使用,等效到全畫幅就是105-450的焦段,畫質非常好,而且未來升級索尼全畫幅了這個鏡頭還能繼續用。
你看,這種好多好多年前的相機依然有一定的購買價值,廠家算不算擠牙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