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手機如今已經經歷了近50年的時間,不過手機影像的發展卻只有最近的20多年,在這20多年裡手機影像的發展可以說是空前的。這裡我們回顧總結一下手機攝像頭的發展變化,並根據現有相關資訊,來預估一下之後的手機影像會有哪些新內容帶來哪些新氣象。

回顧

2000-2006 從十萬畫素衝擊千萬畫素 日系廠商開路三星接力

2000年9月,首款搭載攝像頭的手機夏普J-SH04正式問世,它內建了11萬畫素的CCD攝像頭,不過回過頭來看這個重大意義的設計卻並沒有讓這款手機成為當時的爆款數碼產品,人們的觀念還停留在手機只是一個不用接電話線的聯絡工具,相機功能在當時更多的朋友都覺得是錦上添花的功能。

J-SH04

雖然在2000-2006年依舊還是功能機時代,不過畫素方面的升級卻是相當迅速的,2003釋出的夏普J-SH53成為了首款搭載100萬畫素攝像頭的手機。僅過了一年,卡西歐 的A5403CA就能拍攝200萬畫素的照片了,隨後卡西歐的A5406CA再將畫素數量提升到320萬。而後畫素數量的革命接力棒就交到了三星手中,2005年,三星推出了首款搭載500萬畫素攝像頭的手機M509,同年後續還推出了700萬畫素的M709手機以及800萬畫素的SPH-V8200手機,2006年更是首發了1000萬畫素的SCH-B600。可以說手機相機初期在畫素數量的演化歷史來看,先是日系手機廠商作為開路先鋒,然後就由三星開始在畫素數量上堆料。

三星SCH-B600

三星在畫素數量上開始堆料,之前發力的日系廠商在那時候又在做什麼呢?它們倒是覺得畫素提升到300多萬已經夠用了,所以更多的開始將精力放在相機的拍攝體驗上,2004年夏普推出的V602SH是首款搭載2倍光學變焦的手機,後續夏普手機都在對焦和變焦上持續發力。

2007-2011 諾基亞與蘋果崛起 500萬畫素逐步過度800萬畫素

不過雖說三星已經在2006年就已經將拍照的畫素數堆到了1000萬畫素,不過相機上引數的吸引力卻也並沒有讓它們成為那時候的香餑餑。我們知道2007年到2011年是諾基亞如日中天的時代,同時也是蘋果崛起的時代,而那時候的爆款手機諾基亞N95和N97以及iPhone 4都只是500萬畫素,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在2011年才將主力旗艦手機提升到了800萬畫素,可以說在這幾款手機吸引使用者更多的是在形態設計以及系統體驗方面,而相機升級上都是循序漸進,並不以相機作為突出特點。不過在2012年開始諾基亞和蘋果的iPhone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

諾基亞N95

iPhone 4

2012-2015 諾基亞激進升級,蘋果穩步推進,一英寸大底手機和大變焦手機出現,輕薄小底成主流

先來看下諾基亞這邊,在2012年開始相機演進方向上意外的十分激進。諾基亞808不僅直接將手機拍照的畫素數一下子推到了4000萬高畫素,而且用的還是1/1.2英寸的大底。瞬間將手機的拍照表現突破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這個大底尺寸的記錄在如今依舊雄踞老二地位,即便是那時候的全畫幅單反,最高的畫素也才僅有3600萬,諾基亞808讓人們記住了它強悍的拍照表現,遺憾的是它也成為了塞班系統的收尾之作。之後Windows Phone的Lumia 920開始引入光學防抖功能,而Lumia 1020也用上了1/1.5英寸的4000萬畫素大底。但後續隨著諾基亞手機的逐步疲軟,即便是激進的相機堆料也沒有能夠延續諾基亞的輝煌。

諾基亞808

再來看一下蘋果的iPhone這邊,相機的升級可以說是四平八穩,從2011年的iPhone 4s一直到2014年的iPhone 6一直沿用著800萬畫素的攝像頭,較大的升級也僅僅是在iPhone 6 Plus上加入了光學防抖的功能,直到2015年的iPhone 6s才終於將攝像頭從800萬畫素提升到了1200萬畫素。同時從iPhone 6開始,輕薄機身成為了手機的主流趨勢,而為了在相機配置上不妥協,後置攝像頭開始凸起,火癤子從那時起到今天就再也沒有消失,不戴手機殼裸奔也能桌上放平手機的時代就此遠去。

iPhone 6s

其實除了諾基亞和蘋果之外,這一時期的手機攝像頭方案在別的廠商中卻是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態勢,手機攝影出現了許多新奇的玩法。首先是在2014年松下推出了首款1英寸大底2000萬畫素的CM1手機,這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一英寸的手機,它的拍照表現可以媲美索尼的RX100黑卡系列卡片機了。而且這款CM1手機的相機玩法可不僅僅是直接拍照這麼簡單,他還能轉接一些相機上的鏡頭進行拍攝。不過說它是手機其實也有點擦邊球的意味,因為這款CM1手機歸類是通訊相機,之所以這樣原因就在於這款手機用上了徠卡的鏡頭,松下與徠卡的合作是相機領域的,但移動裝置領域徠卡與華為達成了排他性的合作授權,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CM1手機問世後,松下沒有繼續推出這類大底手機,而是在後面推出了去掉通訊功能的卡片相機CM10,CM1則再無後續機型。

松下CM1

除了松下力推大底相機外,三星在手機的相機硬體上朝著光學變焦方面進行發力, Galaxy S4 Zoom和GALAXY K Zoom兩款手機都能實現大範圍的變焦拍攝功能,而且還別出心裁的設計了一點人體工學設計的小握柄,機身還留有專用三腳架的螺紋介面,但可惜的是這款手機拍照的確還行,但這個造型設計拿來正常握持使用就太膈應了,所以它們也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除了這些手機廠商外,更多的廠商都選擇了跟風蘋果,主打起輕薄設計且攝像頭凸起的路線,而且似乎除了諾基亞和松下CM1外,主流的相機配置都開始朝著小底輕薄的方向發展著。

三星Galaxy S4 Zoom

2016-2018 雙攝時代興起,湊數副攝出現,大底CMOS迴歸

自2016年起至2018年,手機開始進入了雙攝時代,單個攝像頭的手機越來越少,而雙攝也有著一些不同的方案,主要有彩色加黑白的雙攝,也有iPhone 7 Plus這類廣角加長焦的雙攝,還有一些超廣加廣角的雙攝,由於iPhone的強勢地位,此後廣角加長焦雙攝的方案成為了主流設計。與此同時,拍照效能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關注的焦點,而華為這邊開始重新發力大底相機,憑藉著1/1.7英寸4000萬畫素的索尼IMX600開始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拍照神機。

iPhone 7 Plus

不過這裡的4000萬畫素與此前諾基亞808時代的4000萬畫素有著顯著的差別,諾基亞那時的相機並沒有那麼好的AI技術加持,所以上了高畫素但夜拍效果以及照片的動態範圍並不出色。但在華為P20 Pro開始超級夜景以及四合一畫素合併功能開始興起,暗光下輸出1000萬低畫素的乾淨畫面,陽光充足的時候可以開啟4000萬畫素拍攝獲取更多的細節,依靠AI演算法又能獲得更多得高光和陰影細節。下半年推出的Mate 20 Pro則開啟了超廣加廣角加長焦的三攝時代,還加入了微距鏡頭讓手機拍些花草蟲子變得更為方便。但在這一時期也有許多雙攝手機打著多顆攝像頭的旗號,卻在副攝上只起到景深效果,基本就屬於掛羊頭賣狗肉的性質了,這類湊數鏡頭其實完全沒有提升拍照表現的作用。

華為P20 Pro

華為Mate 20 Pro

2019年三攝多攝興起,實現大範圍數字變焦,光場相機失勢

2019年開始,多攝成為新的主流,一些旗艦手機在廣角和長焦雙攝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超廣角的副攝打造三攝手機,超長焦的潛望式鏡頭也開始出現,而且不止三攝,一些四攝和五攝的手機也都紛紛湧現,1/1.7英寸的索尼IMX600大底也被1/1.33英寸一億畫素的三星HMX超越,大底高畫素的時代再次歸來。而蘋果這邊看到長焦的實用性不如超廣角後,走量機型上改為了超廣加廣角的雙攝,而在安卓手機廠商堆鏡頭硬體的時候,蘋果開始主打主攝和副攝的無縫切換,讓各家手機廠商開始注意主攝和副攝間的切換表現,由此三個鏡頭間接力實現了大範圍的數字變焦功能,手機能夠拍攝的題材變得越來越廣泛。

小米CC9 Pro

這一年在多攝的演進上,諾基亞的五攝手機9 PureView值得一說,這款手機雷聲大卻雨點小,類似左輪手槍彈夾的造型讓人眼前一亮,但實質是兩彩色加三黑白的攝像頭方案並沒有比常規的三攝方案提升多少拍照表現,這款手機的失敗也代表著光場相機在手機應用上的失勢。

諾基亞9 PureView

2020年大底軍備競賽 向大底大畫素推進

2020年有個熱門話題,就是徒增功耗以及方向錯了,指的就是一億畫素的演化方向過於激進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大底大畫素,這個觀點其實只能說說對了一半,畫素過多對夜景拍攝的表現並沒有多大改善,而大底大畫素能適應更多的拍攝環境,提供讓人滿意的畫質。不過嚴格說起來一億畫素的三星HMX也是個大底CMOS,只是就當下的技術來說,5000萬左右的畫素是個更好的配置。更大底的1/3英寸5000萬畫素三星GN1和1/1.28英寸的索尼IMX700就是大底大畫素的代表。華為Mate 40 Pro上1/1.28英寸的CMOS又再次逼近了曾經的諾基亞808配置。

華為Mate 40 Pro

2021伊始 湊數副攝開始淘汰,每個鏡頭都實用

現在已經是2021年,從年初發布的這幾款手機我們可以看到,搭載湊數鏡頭的手機可以說是越來越少了,的確經過幾年市場洗禮之後,人們不再會對多攝的概念而願意買單了,更多的開始注重起多攝的質量來,可以預計今年的手機多攝依舊是主流方案,不過湊數鏡頭的手機應該會被淘汰了。

小米11

展望

接下來我們展望一下未來,今後手機會有哪些變化,會不會繼續在大底上重新整理記錄,這個問題其實更多的取決於使用者對手機的厚度重量忍耐度有多高,其實大家可以看到這些用了大底主攝的手機都是採用的曲面屏設計,之所以採用曲面屏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樣的大底主攝用在手機上後,機身的厚度會顯著增加,曲面屏的設計相對來說減小了手機邊緣區域的厚度,這也讓手機看起來不是特別厚重,但要進一步重新整理手機的CMOS尺寸,機身厚度迴歸曾經的功能機時代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可伸縮式攝像頭

當然影像方面底大一級壓死人依舊是不變的鐵律,想要進一步提升CMOS尺寸,又想控制好機身厚度怎麼辦?去年11月小米的開發者大會上秀了一個可謂文藝復興的技術,那就是可伸縮攝像頭,透過機械伸縮介面解決了大底和機身厚度的問題。同時看來該技術不支援變焦,或許是類似松下CM1的方案設計,不過可能會用一個超大畫素的CMOS來解決沒有變焦的問題。而副攝與主攝用上同一種大底也有可能會實現,此前黃章所說的打磨三個IMX586也不是不可能哦。

小米可伸縮鏡頭方案

模組化攝像頭

除了這個可伸縮的鏡頭設計外,OPPO和vivo還曝光了一些模組化攝像頭的技術專利,或許我們可能會在未來見到這類相機模組化的手機,模組化的配置的確能夠讓手機用上更大底的CMOS,只是面對使用者掃碼的需求,這個模組化設計在一些使用場景中會相當不便。

IFEA分離式鏡頭

摺疊屏手機上大底CMOS

另外在機身厚度問題上,我們還需要考慮到一個變數,那就是摺疊屏手機的普及,可以預期的是今年開始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摺疊屏手機,摺疊屏在機身厚度上比目前的手機更加厚重是必然的,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一下在摺疊屏手機上實現更高的相機配置。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承認,還是有一些使用者平時用手機只拿相機掃碼,他們不太願意用厚重的相機配置來換取輕薄的握持手感,因為未來小底手機還是會尤其存在的價值,只是這類手機更多的會在中低端市場中發揮它們的作用。

13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小米衝刺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搶先開賣安卓陣營新一代旗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