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沒用上第三方韌體時候覺得路由器韌體豐富可玩性高是真的好,可是真的用上之後,折騰了才明白,軟體功能只要滿足使用需求即可,而硬體配置提供的功能也是韌體無法改變的。路由器屬於網路裝置,最省心的體驗還是"設定好以後忘記了路由器的存在";最糟心的體驗呢?當然還是每一次因為網路不穩定而去檢視路由器,設定路由器的時候。

筆者對於無線網路的使用還是比較早的,早在54M時代就已經開始使用Wi-Fi網路了。對無線網路的期待需求一向都是訊號滿足需求後,追求一臺路由器要可以達到7*24*365的全年全天候執行時最好不要因為路由器出現宕機,掉線和卡頓問題。而從801g一直用到801AX,能勉強算是滿足這個期望要求的路由器只有兩臺沒有定時重啟功能的:linksys 54M和蘋果的airport。其餘可以定時重啟的,可以刷各種豐富韌體的路由器也都是一二線大廠品牌,但穩定性方面都不是特別滿意。因為蘋果的airport產品線被砍(真是很可惜),所以這次也算是儘量的打算用回Linksys了。

這個外觀簡直就是小號的Xbox Series X。。。

選擇過程

筆者的Wi-Fi6裝置已經不知不覺地達到了三部,所以此次升級Wi-Fi6的路由器是必選的。

由於此次更新是有高強度的主機遊戲串流使用需求,對Wi-Fi網路的速率和穩定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這一次的選擇就是不考慮韌體的可玩性,只考慮穩定性。因為更低的發熱對於穩定性更有優勢,所以CPU傾向於選擇高通的。

USB3.0介面也是剛需,而且讀取速度一定要快。因為已經轉為使用2T的iCloud作為全部個人裝置的共用雲盤,影片,照片本來就是自動上傳,檔案也可以隨時訪問,並沒有NAS和DDNS的需求了,路由器連線磁碟裝置只作為內網備份和電視裝置的播放使用。所以2.5G口和鏈路聚合因為並沒有計劃再購入NAS反而並不是剛需。如果是有大量檔案需要構建私有云的使用者還是推薦選擇有2.5G網口以及鏈路聚合功能的路由器來使用。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比較一番就發現Linksys的MX4200和MX5300剛好符合要求,而且還有一個更加方便的功能:三頻Wi-Fi。最終因為MX4200是全頻段都是Wi-Fi6而選擇了MX4200(直接點說就是MX4200更便宜。。。)

MX4200具體配置如下:

· 高通IPQ8174,1.4G 4核A53,14 nm FinFET,支援8個空間流

· 512MB RAM+512MB ROM

· 2.4G QCN5024 2x2mimo 573bps

· 5G1 QCN5054 2x2mimo 121Mbps

· 5G2 QCN5054 4*4mimo 2402Mbps

· USB3.2

· 支援MESH組網

韌體果然很簡單

開箱之後發現果然秉承簡潔原則,配件也很簡單。。。有一根未標註規格的網線,反正也用不上,直接全部6根線插上就完事了。

第一次配置的時候會建議使用手機的app,連線上預設的Wi-Fi就可以進行設定了。路由器會盡量連線網際網路,並建議註冊linksys賬號來進行登入。如果沒有連線網路,想直接使用管理員賬戶登入路由器後臺的話需要使用路由器底部貼的恢復金鑰來重製管理員密碼。這類設定方式和一般的路由器有所不同,但也並不複雜,畢竟韌體和APP真的很簡潔。

手機的APP實在太過簡單,只能進行基礎設定,甚至連第二個SSID都無法設定,所以平時使用時只是用來查詢狀態,真正需要設定的話還是會登陸路由器後臺管理頁面的。

當然管理頁面也是非常簡潔的,該有的功能倒是都有了,只是可玩性幾乎為零,真的適合不想折騰的使用者,或者配合可以隨意折騰的軟路由來使用。

如果想分別設定三頻分開,那麼在設定頁面預設狀態下也是找不到設定選項的,需要點選頁面右下角的CA字樣進入CA頁面才可以。筆者是建議三頻分開來設定的,也就是使用3個SSID,不同的裝置連線不同的SSID,Wi-Fi6的裝置就不和Wi-Fi5裝置在一起,這樣舊裝置也不會拖慢Wi-Fi6裝置,可以發揮Wi-Fi6路由器的全部效能。管理上也更加有利於分類管理,多頻合一的功能雖然簡單但就浪費了這麼實用的三頻路由器了。

USB方面支援SMB協議,對於Mac來講就很方便了不用任何特殊設定直接就能在訪達中找到磁碟。如果有內網穿透這些功能就得自己想辦法折騰了。

其實對於筆者來講,該有的功能都有了也沒什麼想折騰的就比較合適。有點遺憾的就是無法固定5G通道強制使用80Hz模式,只能是自動選擇80Hz或者強制使用40Hz或20Hz模式,如果今後韌體升級能讓使用者強制將5G模式固定在80Hz就比較好了

路由器的使用狀況

這幾天的使用下來,穩定性和速度都不錯,平時開啟APP和網頁的響應速度是體感上的明顯提速了。斷線重新撥號的速度很快,串流Xbox的表現也還不錯,因為 CPU效能很強,USB磁碟讀取速度更是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路由器的發熱很低,夏天可以放心使用了。只是macOS測試傳輸速度不是特別方便,也就只能提供體感方面的感受了。

之前比較擔心的就是作為全Wi-Fi6路由器,之前有朋友提到過不少智慧家居和2.4G的Wi-Fi6有比較嚴重的相容性問題沒有遇到,家裡的7,8個智慧裝置都自動的連線到新路由器上了(沿用了之前的SSID)。而且由於5G1使用的是40的低通道,日版的switch也順利的連線到5G的Wi-Fi頻段了。筆者也因此將5G1作為Wi-Fi5相容頻段,連線家裡的Wi-Fi5裝置。5G2頻段作為Wi-Fi6的專用頻段,只連線3部支援Wi-Fi6的裝置,互不干擾。唯一委屈的就是3*3mimo的老款MacBook Pro,1300Mbps的速率就只能連線2*2mimo的5G1頻段了,速率最高只能達到Wi-Fi5下的2*2mimo 866Mbps。

關於選購的一些小建議,Wi-Fi6和mu-mimo

如果是新買路由器,Wi-Fi6是必備的,但現有裝置並沒有任何支援160Hz Wi-Fi6的,市場上現在支援160Hz的產品也很少,手機方面好像就是小米11是支援160Hz的。。。比如4T4R 160Hz的4800M對於很多隻支援80Hz Wi-Fi6的裝置來講就只能接收使用4*4 80Hz的訊號,這樣速率其實是隻能使用到2400M了。。。而4*4mimo 80Hz 2400M的路由器價格則要便宜很多,4800M買了個寂寞的感覺。但也有一些裝置是80Hz是使用8*8mimo,160Hz時使用4*4mimo,這樣80Hz下也能達到4800Mbps的速率,只是這樣的路由器都是旗艦級產品,價格也是很昂貴了。

相比之下如果路由器只支援80Hz,但擁有3000M以上的5G速率,也就是說有6條以上的5G空間流的話,對於裝置間經常共享傳輸,大量串流使用的需求來講實用性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當然這樣的話在普及160Hz後也就應當升級了。

只是到那時候,真正的Wi-Fi6,也就是Wi-Fi6E路由器也將得到普及,現有Wi-Fi6路由器不管是80Hz還是160Hz,也都應該升級了。戰未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而且關於160Hz還需要注意頻段問題,有一些產品的160Hz的頻段在國內是無法使用的,這樣買回來也只能當作80Hz來使用,就更加需要關注路由器在80Hz下的速率是多大了。

mu-mimo方面也不用特別在意,這個功能對裝置要求很高的,裝置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1*1,2*2可以,3*3相容性更麻煩。。而且不同的無線晶片之間還有相容問題,而只要該通道內接入裝置中有一個裝置不支援可能都不行。所以這項功能就算是錦上添花吧,現在大部分中高階路由器也都有支援,但實際上買回家能否使用上就真不一定了。。更換Wi-Fi6路由器應當是為了更低的延遲以及更高的速率和更多的接入裝置,沒必要因為mu-mimo來更換,畢竟一般使用者的裝置繁多複雜,換了以後也未必能真的使用上(笑)。

OFDMA技術

是否需要全部接入裝置都為Wi-Fi6時才能啟用也並不是很清楚,而且這個技術普通使用者很難透過測試得出結果,但一般來講,如果通道中接入了一個Wi-Fi5裝置那麼路由器肯定會以相容模式執行。

所以Wi-Fi6的比如低延遲,OFDMA,mu-mino,BSS等技術能否使用在Wi-Fi5的裝置上還是一個問號,而更重要的是,如果通道里連線的裝置中有一個Wi-Fi5裝置,是不是所有Wi-Fi6裝置都只能使用Wi-Fi5模式也是一個問號。

給Wi-Fi6裝置單獨劃分通道的好處

· 所以這裡就體現出來三頻路由器的實際意義了。很簡單,就是甭管Wi-Fi6的特性Wi-Fi5能不能用,反正單獨分出來一條5G通道來給Wi-Fi6裝置單獨使用不就得了。都是Wi-Fi6就沒有任何相容問題了,該通道也是肯定以Wi-Fi6模式下執行,不管是OFDMA還是BSS,Wi-Fi6的全部特性都可以使用到了。

· 剩下的Wi-Fi5裝置都連線另一個5G通道,使用Wi-Fi5網路就得了,兩者之間互不干擾。也算是真正的使用到了Wi-Fi6的網路優勢。

· 或者可以把最在意網路的裝置單獨連線一個5G通道,其他裝置再多也干擾不到這臺裝置。

· 無線回程也是三頻路由器,可以單獨使用一個頻段作為無線回程,幫助你在缺少有線佈網的壕宅中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網路覆蓋。

所以三頻Wi-Fi的路由器應該是組網首選的,並且如果是單獨使用,也仍是更合適的選擇,如果有可能選擇三頻路由器儘量選三頻的,三頻要遠比雙拼更加實用。

8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舊手機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