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KT MARK: V

既然這是一篇【屑嚯】,相信各位讀者已經知道了我肯定不會按照介紹新品的態度來寫這篇文章。這也是【屑嚯】系列在2021年的第一篇,希望您看得習慣。

在之前身體狀態不錯、生活節奏也沒那麼快的時候,其實睡覺對於我來說不算是個問題,十一點倒頭便睡,一覺睡到魚肚白,這是常見的事。那時的我並不沒有睡覺前帶耳機的習慣,不需要任何東西來催眠,可惜已是過往。自從2018年以來,生活節奏變得難以想象之快,作為一個同時需要應對學業、寫作、音樂工作、兼職以及器材評論撰稿和播客主理等等的人,我不得不提升自己的多工處理能力。人常抱怨996,我卻徘徊在通往007的路上。雖然沒有抱怨事情多的意思,畢竟是自己的選擇與熱愛,但總要付出代價——沒有了足夠高質量和適宜時長的睡眠。於是,睡前戴耳機聽些助眠歌曲的習慣便逐漸養成了。

睡前聽音,目的是為了助眠,於是定期在播放器裡調整自己的睡前歌單。呃,作為一個放棄了流媒體的人,讓我去定期更改自己的睡前歌單實在是傷神的操作。首先得選個不太大的播放器(您想想把金菊花從上鋪掉下來KT該多心疼),在小螢幕上辛苦地瀏覽上萬的資源庫……本就沒啥時間,還搞這番操作,自然是難上加難。於是在堅持了一個月後,我放棄了,轉而把一張128GB的TF卡扔進播放器,裡面塞滿了各種巴洛克,隨機播放,算是勉強地渡過了一段時間的睡前時光。

這個故事終止於我的第四條廉價平頭塞的斷線以及一次夜晚被M0墜床聲音驚醒的經歷。有線耳機作為睡眠耳塞使用,也成為了過去式。差不多,這時Bose睡眠耳塞釋出了。實際到手之後,這個東西並沒有給人以易用、能夠長久使用的感覺,就像其他的Bose產品一樣。Sleepbuds只能播放預置聲音的限制,以及時不時的訊號中斷問題,總讓我在睡意剛起時,一切戛然而止。當然,隨著Bose官方的停產資訊釋出,基本也宣告,這就是個失敗的產品。但說實話,Sleepbuds的理念是可取的,只是Bose沒有把它做好而已。我把Sleepbuds送給了朋友,沒捨得買花1999去買二代,這之後一直到今年初,便是一直幾個真無線輪番使用的狀態,偶有掉落事故發生,也是沒辦法的事。

回到1MORE的這個類似定位的產品身上,Comfobuds Z如其名,嚴格的來說應該算Comfobuds的衍生產品,但是跟Comfobuds不一樣的是,Comfobuds Z採用的是類似於Colorbuds的入耳式結構,且比Colorbuds還要小不少,基本上算是目前KT見過的最小的TWS,用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作比,也就和芸豆、蠶豆差不多大小。這麼小的結構,自然是放不下動圈單元了,所以和Colorbuds一樣,Comfobuds Z同樣用的是全頻動鐵單元。

為啥KT之前一直熱衷於拿平頭塞作為睡眠塞呢?看中的便是舒適性。相信看過我《塞不平何以平天下》系列連載的讀者至少還是知道一點——KT的耳朵佩戴大部分平頭耳塞是無壓力的。不想讓自己睡著的時候耳道形成一個封閉的形態,這便是選擇平頭塞的最基本目的。然而,作為睡眠耳塞來說,平頭結構不能算作合格,結構的開放性導致隔音基本為零。退而其次的淺入耳結構,便是相對合理的方案,一方面擁有不錯的佩戴,不至於封閉性過強;另一方面物理隔音效能線上,睡前的雜音(室友的呼嚕、窗外的喧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當然,這個遮蔽並不需要達到主動降噪的程度。

Comfobuds Z,正是淺入耳,且單邊重量只有2.7克。雖然跟Sleepbuds的低於2克比還有距離,但畢竟Comfobuds的元器件也更多。官方宣稱擁有24dB的物理隔音效果,雖然沒有準確地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但至少感官上的感覺是有的,基本上可以達到舒爾Aonic 4/SE535之類耳塞(搭配矽膠耳塞套)的隔音能力。在淺入耳裡已算很不錯的水平。

作為一個傳統的TWS耳機來看的話,其實Comfobuds Z是不算完整的。由於全部服務於體積控制,這東西一沒內建麥克風二沒內建操作識別,更不必說入耳偵測了,可以說,完全就是為了睡前短時間聆聽而設計的。小體積帶來的問題還有一個,那就是續航的大幅縮減,Comfobuds Z僅耳機在藍芽連線模式下播放僅有2.5小時的連續播放續航時間,BLE本地播放(這個模式後面會解釋)也就3.5小時,充電盒所能夠供給的電量也就滿足10-14小時連續播放(根據不同模式而有所不同)。基本可以這麼說,Comfobuds Z的短續航,基本決定了它只能用於助眠。你可以提前在APP裡設定好時間。

當時Sleepbuds剛釋出時,最多人的吐槽便集中在可播放檔案的限制上,當時的Bose Sleep APP,僅支援10種預設音效的播放。跟索尼WF-SP900類似,Sleepbuds和Comfobuds Z其實都是內建了一定容量的快閃記憶體空間的,雖然不足以存放多少音樂,但是存放APP提供的一些預置音效是足夠的,在APP中你可以將音效傳輸至耳機裡(大約需要幾分鐘,Sleepbuds傳輸一次則需要十多分鐘有時更久),這樣一來耳機在播放舒睡音效時其實是讀取了自己內部的儲存資料,而非每次播放都透過藍芽傳輸,有效地延長了續航時間。只是,1MORE提供的音效種類也要比Bose多出不少來。但是Sleepbuds是不支援播放其他聲音的,Comfobuds Z的優勢出來了:支援以SBC或AAC協議連線播放手機內音樂,也就是說,它可以當作一個普通的藍芽耳機來聆聽,這對於不少對預置音效壓根不敏感的使用者有了較大的自由度。只是如果Comfobuds Z有了Sleepbuds的長續航,那麼它的自由度會有更好的發揮。

聲音怎麼樣?其實跟Colorbuds相比,在伯仲之間。只是Comfobuds Z相對中下盤會略悶一點兒,高頻的延伸有所減少罷了。Comfobuds的中下盤比較突出,女聲表現力略好於男聲,距離相對比較近,但是音染並不多。聲場不大,解析能力還不錯,但是樂器跟人聲之間的分離度不怎麼樣。其他方面,基本就是個Colorbuds的水準,完全不差。

實際體驗中,APP的操作比較明瞭,畢竟跟其他1MORE產品的APP介面一致,沒啥學習成本。開蓋秒連,在床上來回打滾也沒有出現連線bug,不管是藍芽模式連線還是BLE模式播放預置音效,都沒有出現穩定性問題。這點做得還不錯。由舒眠模式切換到音樂模式後,中下盤的悶感會有一定改善。有6檔播放時長可以選擇,調整好後就不必去管它,開始準備入睡。續航短,但作為睡前短暫的助眠,足夠了。

反正就是這麼一個小東西,但是對於能用聲音解決的入睡困難群人來說足夠有用,有的音效不足夠真實,的確;續航太短或許值得吐槽,的確。但國內開始有這方面的民用研究成果並有音訊企業開始對於這方面感興趣,很好。還是老樣子,如果您想要個低價的半入耳通勤TWS,去選Comfobuds;如果想要淺入耳TWS,去選Colorbuds。Comfobuds Z可以播放音樂,可以幫你入睡,但是終究不是個完整的功能用TWS。術業有專攻,才是正確的做法。我很好奇還會不會有更多的類似產品出現。

Jan 2021

8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繼智慧手機後,華為力推軟硬生態,沒人能熄滅滿天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