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更換最頻繁的數碼產品了,有的人或許用習慣一個品牌的手機後,之後在換新手機時依舊會選擇同一個品牌的新手機,有的人則會覺得用膩了舊手機,想換一個新品牌的手機獲得一些新鮮感。而對於後者來說,換新品牌的手機在購買手機前尤其需要注意一點,買手機前不要光看新手機的賣點,而是要先了解一下其它品牌手機的一些固有缺陷,能否接受這些缺陷再去考慮換不同品牌的手機,才不會後悔這個選擇,但這些不同手機品牌固有的缺陷你都在引數資訊中並不能夠查到。

iPhone —— 無遊戲模式最佳化,新增資料線配件成本,大多數新機無指紋識別,AMOLED機型無DC調光

如果你是一個長時間實用安卓旗艦手機並且愛玩手遊的使用者,在更換到iPhone手機時會發現iPhone並沒有安卓手機中常見的遊戲最佳化設定,尤其是智慧免打擾模式的缺失會讓你在遊戲時十分不習慣,要不然就得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斷被各種彈窗的推送訊息打擾,要麼開啟iPhone的勿擾模式漏回了一些重要資訊,像安卓旗艦遊戲時重要資訊透過彈幕字樣出現在遊戲畫面中是不存在的。其實不少長期使用iPhone的使用者對於蘋果沒有專門的遊戲最佳化設定有所怨念,目前A系列的晶片在同一時期依舊是手機中的頂級配置確實不假,但在遊戲體驗的糟糕確實對不起這麼好的SOC。現在的iPhone在拍照上確實很智慧,但遊戲體驗真的一點都不智慧。

要是你之前沒有用過舊款iPhone,直接是從安卓手機這邊轉投iPhone 12系列的話,如果不是有Type-C介面的Mac使用者,不僅需要購買額外的充電器,其實多半時候還需要再購入一根Lightning轉Type-A的資料線,目前市面上的許多價效比筆記本和舊電腦主機板依舊都是Type-A介面為主,想要在電腦與手機之間傳輸資料的話,這根Lightning轉Type-A的資料線必不可少。之所以這麼費勁還是要怪罪於庫克依舊死守著Lightning介面,不肯在iPhone上隨大流用上Type-C介面。

另外由於現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大家平時都戴著口罩出門,而這兩年除了新款iPhone SE外,推出的手機都是隻有人臉識別的FaceID,誠然隨著iPhone系統版本的更新,透過智慧學習戴口罩識別臉部解鎖成功的機率增加了,但這並不代表戴口罩就一直能準確解鎖了,如果口罩換個樣式或佩戴了不同的眼鏡,大機率還會是FaceID解鎖失敗的,而這些問題在指紋識別中完全就不存在。所以長期要在戶外使用手機的話,從有指紋解鎖的安卓手機換到iPhone要格外慎重。

沒有DC調光,去年的iPhone 12系列全都用上了AMOLED螢幕,相比傳統的LCD螢幕外,AMOLED螢幕除了更容易燒屏外,PWM低頻調光的顯示也會讓一些使用者在使用手機時導致視覺疲勞,而它又沒像許多國產安卓手機那樣加入DC調光功能,尤其iPhone 12 mini是全程PWM低頻調光,對頻閃敏感的使用者,在暗光環境下慎用這部手機。

三星 —— 沒有DC調光,國行與港版系統更新推送慢

與蘋果的iPhone一樣,三星儘管手機都使用的自家AMOLED螢幕,但也同樣沒有搭載DC調光,而他們給出的理由就是加入DC調光後會有抹布屏的現象產生,從而影響顯示效果。說實話這個邏輯其實相當的牽強,重視顯示效果的人直接把DC調光功能關閉就好,而頻閃敏感的使用者必然對DC調光更加看重。好在由於安卓的開源特性,還是有一些開發大神在做三星手機的DC調光功能,另外安裝閃爍保護APP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頻閃效果,但該APP會影響截圖等功能,因此要慎重使用。

國行版和港版系統更新慢,如果你購買的是美版歐版或韓版等海外版,系統更新方面是與安卓作業系統更新同步的,但國行版本與港版的更新推送就要更慢一些,所以對於國行和港航想要嚐鮮新系統新功能的使用者來說,將手機系統刷成海外版本會是更好的選擇。

華為 —— 不能刷機,螢幕抽獎

對於愛刷機的使用者來說,在手機Root之後,使用者就能將手機系統的版本刷成開源的任何系統版本。還能為手機進行效能超頻等操作,比如60Hz螢幕重新整理率的小米9在經過Root超頻後就能實現84Hz的螢幕重新整理率。但這些操作對於如今的華為手機來說都已沒有機會,由於Root本身會讓手機的執行變得不穩定,因此華為在2018年5月開始就關閉了Root的渠道,所以現在的華為手機都不能刷機了,對於極客使用者來說有些遺憾了,畢竟現在的麒麟9000在許多層面都比高通的驍龍888更勝一籌,如果能解鎖進行更激進超頻的話,或許能夠在效能跑分上跑出更加出色的成績。

這也是歷代華為旗艦手機繞不開的話題,同一個手機型號既有鑽石排列的三星或LG螢幕,也有周冬雨排列的京東方螢幕,雖然實際體驗上都能正常使用,但同樣的價格用到不同層次的螢幕總會讓人心裡有些膈應。然而華為依舊我行我素,支援國產螢幕需要犧牲消費者的選擇權嗎?

另外由於特殊原因,華為手機不能使用谷歌GMS服務了,這對於海外使用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但這並不是華為的原因,我們只能希望華為的鴻蒙OS系統快點成熟,重現煥發新的活力吧。

小米 —— 手機Type-C介面萬年USB 2.0協議

小米手機的確相對較早就開始使用Type-C介面了,而且在快充方面確實表現不錯。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小米從中低端到旗艦所有手機的Type-C介面的傳輸協議依然只有USB 2.0而非USB 3.0。沒有USB 3.0協議就意味著它不能實現有線投屏的功能,AR眼鏡透過Type-C資料線連線手機並不能看到手機中的畫面,像TNT那種方式投屏到大屏桌面也是辦不到的,當然這類功能平時多半也用不到,但有一個使用環境USB 2.0協議會嚴重影響操作體驗,如果你平時拿小米手機拍攝大容量影片素材的話,將影片素材透過資料線匯入到電腦時,USB 2.0協議的龜速會讓你抓狂不已。所以在此也向小米吐槽一下,手機衝擊高階強烈支援,但請把USB 3.0協議也升級了。

一加 —— 簡陋的氫OS作業系統

螢幕素質上,自一加7 Pro開始就一直是頂呱呱,相機表現也還尚能接受,但系統方面氫OS真的是勸退了不少使用者。在一開始極簡流暢且開源的系統收穫了不少極客玩家,也讓不少國內使用者對類原生安卓系統有了第一印象。不過現在說它簡約的人少了,說它簡陋的使用者多了起來,為此一加甚至都專門開了一次氫OS 11的系統釋出會,但依然還是沒有彌補上系統功能短缺的短板,大家相對較為熟悉的禪定模式功能在許多人的生活使用中並不是重要功能,而像圖示批次整理和分詞檢索這類功能至今依舊缺失,負一屏上的功能也真的是名副其實上的簡陋,小窗模式的使用體驗也很糟糕。

OPPO(包括realme) ——私有快充協議相容差

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是以前OPPO手機的經典廣告詞,因此我們留下了OPPO手機充電快的第一印象,不過這個快充由於是OPPO低壓大電流的私有快充方案,需要用到手機包裝內附贈的資料線和充電器,若是改換為第三方廠商的高功率充電器或Type-C資料線時,充電功率就會大幅下降,所以原裝的充電器和資料線出門時都得隨身帶著,如果一不小心丟了原裝資料線或充電器會非常的麻煩。而如果在外跑業務繁忙需要移動電源的話,也只有OPPO自家的移動電源才能實現快充功能,要是用第三方廠商充電寶給手機充電,基本上也就相當於前兩年的安卓手機普遍的充電速度了。

vivo(包括iQOO) —— 沒有無線充電

快充不只是OPPO的專利,旗下的iQOO手機都支援120W有線快充了,15分鐘就能充滿簡直爽到飛起。然而目前vivo至今仍未有一款手機支援無線充電,要是對於一個習慣了無線充電的使用者來說,換用vivo手機就又得再一次改變自己的充電習慣,而且120W功率的充電器又大又重,重量都超過200g了,願不願意將這個大塊頭充電器帶出門都是個問題。另外與OPPO類似,vivo也存在私有協議的快充協議,不過近期釋出iQOO 7旗艦手機開始相容65W的PD快充了,總算在有線快充的相容性上,vivo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魅族 —— 維修成本高,配件少

魅族手機向來以獨家定製螢幕或設計特立獨行而著稱,然而由於其市場體量小,所以提供用於維修的零件數量也就稀缺,這也就導致了維修成本高,同時又由於其設計標新立異,因此無論是第三方保護殼還是第三方貼膜,都不太好找,比如這次魅族17系列的挖孔位於機身的右上角區域,有多少第三方廠商願意做這類貼膜大家應該都懂的,因此要換到魅族手機的話。做好第三方配件稀缺以及高維修成本的心裡準備吧。

以上這些就是目前國內手機市場各大主流品牌的不顯眼缺點彙總了,如果能接受上述這些手機缺陷的話,那麼換機滿意度應該是會大幅提升的。接下來簡單聊下未來這些手機品牌的發展方向。

不同手機品牌發展方向的預估

首先是蘋果,目前在充電和螢幕方面已經全面落後於頂級的安卓旗艦了,不上高刷屏的話iPhone將會是由盛轉衰的開始,戴口罩的原因讓不少人開始痛恨FaceID的不便,屏下指紋解鎖如今在安卓手機上已經十分成熟,重新加入Touch ID也是大勢所趨。而MagSafe無線充電個人感覺未來沒有什麼技術潛力,充電功率不高且無人效仿,未來這個充電技術應該也就蘋果自個兒玩了。

其次是三星,隨著Galaxy S21 Ultra支援S-Pen的使用,下半年的Note系列估計應該是沒了,未來三星的旗艦將會以S系列和摺疊屏的Z Flip以及Fold系列為主了。

華為這邊麒麟9000尚有一部分庫存還能消化,還能繼續用在華為P50系列和摺疊屏手機Mate X2上,一機難求是必然的。後面就看鴻蒙OS作業系統何時能正式執行以及歷史的程序了。

小米繼續向高階市場衝刺,隨著屏下攝像頭技術的逐步成熟,下半年或許會有久違了的MIX 4手機亮相,摺疊屏手機也會投入商用。只是何時能在旗艦產品中用上USB 3.0協議還猶未可知。

一加這邊作業系統的簡陋已成為其國內市場競爭力的最大短板,今年的一加如果不在作業系統上查缺補漏的話,硬體再好競爭力也只會更加疲軟。硬體團隊與OPPO合併開啟了一個好頭,剩下的問題就是OPPO的ColorOS那些實用功能何時能夠加入到氫OS中了。

OPPO去年亮相的卷軸屏手機十分有新意,就看它何時能正式投入商用了,預計不久的將來應該也會走向100W以上的快充行列,而線下走量的新機應該會繼續在外形設計上投入更多的精力,vivo的發展路線則要看後續的NEX新機會有哪些新的亮點,影像方面會與蔡司進一步合作,拍攝效能上會有進一步的提升。至於魅族,安心繼續做小而美的小廠吧。

14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2021年竟然有人願意花三千買個蘋果8?營業員:買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