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想了想這篇文章標題要寫什麼,連續寫了又刪六七次之後還是覺得,最清晰明瞭的最有意義。
這次ROG作為業界率先發布新銳龍5000系列標壓CPU和英偉達新移動端RTX30系列GPU的廠商,其釋出的多款機器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這次我拿到的是搭銳龍9-5900HX和RTX3070的魔霸5Plus。
作為一直專注於做中高階和高階遊戲本的廠商,ROG在遊戲本領域的技術積累是有目共睹的。而ROG國行命名魔霸5Plus的ROG中高階正統遊戲本也一直憑藉不錯的產品力和相對親民的價格受到消費者青睞。而這次魔霸5Plus同時在CPU和GPU兩個最重要的部分實現了大的革新,從真機表現來看,我可以做出如下論斷。
銳龍9-5900HX表現尚可;RTX3070表現亮眼;魔霸5PLus是一個很不錯的正統遊戲本;感覺這次的前言就寫這麼多足夠了,這次朋友們關注的還是具體真實機器和新CPU&GPU的表現,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如果無特殊說明,測試均在增強模式下進行。
配置處理器:AMD 銳龍9-5900HX,8C/16T,3.3/4.6Ghz,16MB L3 Cache;顯示卡:AMD Radeon核顯;NVIDIA GeForce RTX3070 Max-P (130W);螢幕:17.3英寸,SHP14E1,1920*1080,100% sRGB,400nits,300Hz,霧面;記憶體:16GB,3200Mhz,雙通道;儲存:1TB,NVME,海力士;介面:3×USB-A 3.2 Gen1,1×3.5mm耳機介面,1×千兆有線網口,1×Type-C USB3.2,1×HDMI 2.0b,1×電源介面;網路:Intel(R) Wi-Fi 6 AX200 160Mhz,BlueTooth 5.0;電池:90Wh,支援100W PD充電;機身:3kg,27mm;售價:14999元;外觀先簡單過一下外觀和介面,給各位一個大概的印象這臺機器外觀是什麼樣的。
機器的A面使用的是全鋁合金的頂蓋,抗指紋做得很不錯,ROG的大眼睛是可以亮起來的,這張圖裡我沒有把它開啟。
B面使用的是三面窄邊框螢幕,有ROG新設計的桌布。這塊螢幕是17.3英寸,300Hz的高刷屏,從後邊的螢幕素質來看,這塊主要用途是遊戲的螢幕我很滿意。同時,在機器的底部有LED燈條燈效可自定義,ROG這次為了滿足玩家們的RGB需求也是下了功夫。
鍵盤方面,機器配備了小鍵盤,也有不少單獨增加的快捷按鍵,比如快速喚醒ROG奧創智控中心的Logo按鍵,AURA神光同步的字母按鍵等等。
機器左側配備了兩個USB-A口,一個3.5mm耳機介面。
背後有一個A口,一個Type-C口,一個HDMI和一個網口。最右側的是電源介面,這次機器使用的是240W電源,所以使用了圓口。
處理器這次ROG為魔霸5Plus選擇的是銳龍9-5900HX,並且進行了出廠超頻。
以下是CPU-Z讀取到的結果。
我們使用CPU-Z自帶的跑分工具進行測試,得到的結果如圖。
我特地把自家大哥3950X拉出來做對比,可以發現5900HX的單核效能明顯更強,8C16T的多核成績自然不如3950X,但是你如果和別的8核心處理器比也是非常不錯的,我就不鞭屍了。
接下來是用得最多的Cinebench跑分。首先是R15。
單輪中,R15單核得分237cb,多核得分2248cb。接下來使用命令自動跑30輪,最終曲線如圖所示。
除去第一次的高分外,後期CPU溫度的上升和風扇轉速的上升最終導致分數穩定在2150分左右,仍然是吊錘幾乎所有的移動平臺CPU。
再接下來是R20跑分。
左下角的排名挺意思的,第二名是我更新BIOS之前跑的分數,最終得分5243分,單核570分,更新之後更高了。
最後是R23跑分。
多核跑分13634分,單核跑分1469分,能比5900HX還高的單核也就只有i7-1165G7這種CPU了。
總體測下來,多核與單核成績都非常不錯,跑分非常好看。但是有沒有問題呢?我相信各位也聽說了,是有的。
為了方便各位瞭解這個CPU的散熱情況,我特地把散熱測試中的單烤放到這個地方。
還是相當穩定的,開始Stress FPU單烤之後兩側風扇轉速都達到4800RPM,15分鐘之後機器的CPU功耗仍然穩定在80W,頻率4.0Ghz,溫度89度,表現非常不錯了。
顯示卡RTX3070,提前預警,分數很高。
我們首先使用GPU-Z讀取顯示卡資訊,如圖。
這次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預設視訊記憶體頻率是1750MHz,換句話說這個顯示卡是正常的Max-P顯示卡,不是Max-Q,各位知悉。接下來我使用FurMark單烤顯示卡,給各位展示下魔霸5Plus能夠壓住多少的顯示卡功耗。
15分鐘後,CPU與GPU風扇轉速分別達到4200和4500RPM,顯示卡功耗130W左右,頻率1950Mhz左右,溫度72度左右。
接下來我使用3DMark的多個測試專案進行跑分,並且引入了2020年的旗艦卡2080的不同功耗版本作為對比,最終結果如圖。
這張統計圖,仔細看看會發現很有意思。
130W的RTX3070在幾乎所有的測試中,都全面超越了150W的RTX2080,並且相比起180W的RTX2080,130W的RTX3070在4K解析度的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都超越了它,光追方面的表現更加出色,在2K解析度的Fire Strike Extreme和Time Spy裡也幾乎和2080一模一樣。
至於2070Super,它的成績就價值不大了,畢竟差距太遠。所以,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新30系卡在高解析度遊戲方面表現很好,普通的1080P解析度下表現也很不錯。
散熱上邊都給出了單烤CPU和GPU的功耗資料,如果要體現散熱那還是要看雙烤。我們使用Stress FPU搭配FurMark進行雙烤測試,室溫20度,結果如圖。
15分鐘後,顯示卡和處理器功耗都基本穩定了。
CPU功耗54W,頻率3.6Ghz,溫度86度。
GPU功耗115W,頻率1900Mhz左右,溫度76度左右。
單純從效能釋放的角度講,54+115的散熱能力,我覺得很不錯,也足夠滿足日常的遊戲需求。
遊戲剛講完最關鍵的部分,我平時的習慣應該是聊螢幕或者硬碟的,但是考慮到確實很多朋友因為各方面的分數而非常關注實際遊戲體驗,所以我就把這個部分挪到前邊來。
我選擇的測試遊戲有守望先鋒的一局比賽,賽博朋克2077的兩個場景,古墓麗影·暗影的開局場景和自帶基準測試,德軍總部新血脈的開局戰鬥和兩個自帶的基準測試,以下是1080P解析度下所有設定全部最高的幀數的彙總,魔霸5Plus的解析度就是1920×1080。
基準測試一般不會給出99th幀,我就只選取了平均幀率作為參考。所有的遊戲表現都不錯,看起來,似乎賽博朋克2077表現不是特別好,那我放出測試條件。
快速預設方案裡我設定的是光線追蹤:超級。只要玩過2077的朋友就應該知道這個設定對於顯示卡的壓力有多大,並且這是遊戲本身的預設設定,我就沒有去改動它,此外表現最差的第二個開車+槍戰的場景可能是遊戲裡數得著的高壓力場景了,高速運動對光線追蹤的高要求和槍戰的高變化都是考驗顯示卡能力的專案。如果你覺得2077的表現不夠好,那麼完全可以把光線追蹤調低,這會帶來幀數的巨大提升。
但是我們需要指出的是,受限於相對較低的L3快取速度,似乎AMD的新銳龍5000移動系列在遊戲上的表現仍然略弱於以i7-10875H為首的英特爾陣營,這一點需要更多的機型來對比。
總結下來,魔霸5Plus在遊戲方面的表現沒有問題,發揮很正常,買來當遊戲本是可行的。消費者可以關注下後期BIOS更新。
螢幕我們使用Displaycal搭配i1 Display Pro Plus進行測試,最終結果如圖。
這塊螢幕覆蓋了98.8%的sRGB色域,表現不錯。
螢幕均勻度方面,我考慮到17.3英寸螢幕相當大,就特別選用了5×5的均勻度測試,如圖。
可以看到,25個測試區域基本都是全綠。如果你放大看下,螢幕上的最大平均亮度已經達到了334nit,這是高於本身螢幕的引數的,最低處應該是294nit,也符合宣傳上15%的浮動範圍的要求。
硬碟硬碟方面,這個硬碟在任務管理器中顯示編號為HFM001TD3JX013N,只能判斷是海力士的硬碟,還是看測試吧。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如圖。
從4K的成績來看,硬碟表現不錯,連續讀寫也很好。
接下來使用HD Tune Pro進行測試,如圖。
進行200G的混合模式寫入,可以看到,快取大概是70個G,出快取後有1400MB/s的速度,表現不錯,這明顯是TLC固態硬碟。
創作在這最後一個部分中,我是用3DMark的軟體提供商提供的Procyon基準測試進行創作能力的測試。
得分5337分,從創作能力上5900HX+3070已經具備了進行4K影片創作的能力。
同樣,我使用PCMark10的現代辦公場景進行測試,得分結果為:
辦公這種場景壓力確實太輕鬆了,魔霸5Plus在這方面沒有問題。
結語坦白講,這是我第一次覺得資料就已經能傳達出我所有想說的了。
足夠好的散熱,表現亮眼的顯示卡,CPU表現也不錯,如果朋友們一定要我說得客觀一點去挑出個缺點的話,高刷屏的機器上缺乏獨顯直連是一方面,我應該會選1080P的螢幕。
這塊螢幕在其他方面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個解析度。雖然1080P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顯示卡壓力,但是從我的測試結果可以看出,3070的效能在1080P上已經略微有些溢位了,除了極少數的像賽博朋克2077這種壓力極大而且最佳化遠未完成的遊戲之外其他的3A遊戲幀率都超越了60幀,從我個人的角度出發我更喜歡去選擇一個2K 144Hz的螢幕來達到更高畫質的遊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