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早在兩年前,我就希望搞一套高速的行動硬碟解決方案,當時現成的方案,最受推崇的是三星的T5移動固態硬碟,擁有Type-C介面,支援USB3.1Gen2協議,搭載三星自家的V-NAND快閃記憶體,540MB/s傳輸速度,能夠勝任很多使用場景,更是很多影片博主的首推!

然而,我卻沒看上三星T5,首先是體積太大,我想要更便攜的;其次是速度不夠快,540MB/s還不到主流NVME M.2 SSD的五分之一;最後是價格,上千的售價,價效比不高。我最終解決方案是SSD+硬碟盒,兩年用下來,體驗不錯,效能穩定。因此,我就想,現在雷電三硬碟盒的價格也降下來了,咱們的高速移動方案也該升下級了!

升級方案

為了本次升級,我關注了目前主流的雷電三硬碟盒和M.2固態盤,硬碟盒我最終確定了奧睿科的 兩款(Thunderbolt3和USB4.0)和阿卡西斯的一款(Thunderbolt3),詳見圖表中。

硬碟的選擇上,比較糾結,主要是售價上差距較大,但為了升級方案的最終效果,我還是選擇了效能第一梯隊的三星980Pro 1TB版本,其實西數SN850 1TB版本也不錯。

從上面的表格列出的引數能看出,980Pro的效能遠超目前雷電三的硬碟盒的速度上限,因此,這次方案升級的看點,自然就成了三款雷電三硬碟盒下的測試對比!

硬碟盒已經到位,只是我的三星980Pro 1TB固態還在路上,1月10號下的單,系統顯示要到2月5號才能送到!不過1月28號由京東物流送到。

好在左邊眾測非常給力,給我寄來了一塊臺電NP900 1TB M.2 的SSD,拿到硬碟第一時間測試了速度,讀取2500MB/s,寫入2100MB/s,這個速度還是非常給力的!

所以,咱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塊來自左邊APP的臺電NP900的1TB M.2 SSD的效能到底如何?同時,也要感謝ZEALER和左邊眾測贈送本次體驗產品!

關於臺電

首次上手臺電的產品,咱們不妨先來了解下臺電這個品牌TECLAST。這是一家地道的中國公司,臺電全稱是廣州市臺電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來,臺電秉持著“讓更多人享受數字生活”的品牌理念,立足中國市場,先後推出儲存、平板、筆記板電腦、一體機、顯示器和SSD等多系列產品,早已成長為國內知名的數碼品牌。

關於產品

說回臺電NP900這款固態硬碟本身,外觀方面中規中矩,主控和快閃記憶體顆粒全部位於PCB板的一側,金手指和焊點肉眼可見的規整,做工相當紮實。

我拿到的是1TB的版本,支援PCIe3.0*4通道和NVMe 1.3協議,主控採用的是慧榮科技(中國臺灣)的SM2263XT,這款DRAM-Less SSD控制晶片多用於入門級NVMe SSD產品,由於支援主機記憶體緩衝(HMB)架構,採用無外接快取方案,透過高效運用系統快取區,來提升讀寫速度。

因此,要充分發揮該SSD的效能,需要系統支援HBM功能,即需要Win10 1703以上版本的系統才可以,請大家悉知,官方也明確提到了對windows 10系統版本的要求。

快閃記憶體顆粒方面,採用的是原廠顆粒,透過顆粒封裝上的編號29F04T2AOCTH1,可知是Intel原廠顆粒,左上角Intel的logo也佐證了這一點。Intel快閃記憶體顆粒命名以29開頭,如果前面有PF則表示非原廠封裝,即常說的白片,按照這個編號規範,推斷此SSD所用為正片。

不過網上也有人說Intel的顆粒一向自己都不夠用,因此,可能是Intel的合夥廠商的正片顆粒封裝而成。經過進一步查詢的得知,編號對應快閃記憶體ID為89,C4,08,32,A6,00,屬於Intel B17A類,顆粒採用的是3D NAND TLC,單Die為64GB,8個Die封裝成一個顆粒,達到單顆512GB,其中的C4就表示單顆容量為512GB,這與編號中29F後面的“04”和ID中C4後面的“08”也是對應的,因此,PCB正面可見有2顆顆粒。

效能引數上,官方給出的是1TB版本持續讀寫速度分別為1800MB/s和1600MB/s,我第一時間上手測試的結果,遠高於這個速度,可能跟測試裝置有一定關係,測試環節,再詳聊吧!

產品的售後方面,官方承諾3年質保,並未給出具體的TBW數值,這個TBW指硬碟的總的位元組寫入量,用來衡量硬碟的理論使用壽命,一般質保時間和TBW二選一,超過TBW或者質保時間任何一項,產品就算過保了。我覺著3年質保時間稍顯短了些,5年會顯得更加有誠意。

測試場景

測試之前,先交代下測試裝置,18款16GB的MacBook Pro,為了戒掉遊戲,目前並未配置PC!因此,主要的測試都是基於MacBook Pro外接硬碟盒進行的,因而,無法直接體驗到PCIe 3.0的接速度,故測試結果,對於PC使用者僅供參考。

不過為了展示全面的測試結果,我依然進行了PC下的測試,測試平臺是聯想的專業圖形工作站,配置方面,CPU為英特爾志強處理器W-2155,單核3.30GHz,10核心20邏輯核,記憶體為單條16GB,配備8條共計128GB。

主機板有兩個固態介面,並自帶散熱矽膠和散熱片。

碩大的矽膠能夠輕鬆地完全覆蓋到SSD正面的儲存顆粒和主控。

硬碟安裝後,採用NTFS格式進行格式化。

測試軟體

Mac下的測試SSD測速軟體不如PC的豐富,我選擇了知名的用於影片效能測試的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和著名的Crystalmark在Mac上的版本AmorphousDiskMark,分別簡稱DST和ADM,方便碼字。

增加了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和ATTO 磁碟基準測試三款軟體的測試,PC平臺下僅提供簡單測試結果截圖,供大家參考。

不同測試軟體提供的測試專案不同,每一款軟體有其側重點,想要全面看懂測試結果,需要了解軟體的測試項對應的固態硬碟效能和應用場景,下面簡單介紹本次測試所用軟體的主要測試項,供大家參考。

CrystalDiskMark:是目前測試結果比較準確的速度測試軟體,不但可以測大檔案的,還給到小檔案的讀寫速度,能夠測試硬碟的連續讀寫、隨機讀寫的速度等。AS SSD Benchmark:專門用於SSD測試的軟體,能夠測試ssd的讀寫速度,檢測4K對齊、驅動安裝,測試大小檔案速度及IOPS等,綜合性較強。ATTO Disk Benchmark:一款隨身碟時代的軟體,主要用來測試不同檔案大小對速度的影響,軟體長期未更新,不太推薦,結果僅供參考。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Mac下常用的硬碟測試軟體,軟體從影片幀率和格式兩方面來檢測儲存介質的讀寫效能,結果主要用於評估磁碟從事影片相關工作的效能表現,測試的結果準確,可信度高,且操作簡單。

這方面更加詳細和全面的知識,請查閱專業的介紹內容,本文不再贅述。

測試方案

前面提到,我準備了三款理論速度達到了40Gbps的目前民用最高速的硬碟盒,分別是阿卡西斯雷電三、奧睿科雷電三和奧睿科USB4.0,我將測試在三款硬碟盒下的讀取、寫入、穩定性、大小檔案複製速度等項,希望這方案能確保充分測試出SSD的效能。

測試對比將採取多次測試取均值方式,各項分別測試15次,去掉兩個最高值、兩個最低值和一個異常值,取其中穩定的10次結果進行統計。

經過漫長的測試過程,總算是完成了測試環節,最終的測試資料我都會呈現給大家,那麼臺電NP900 1TB M.2 SSD的效能如何?先看資料再分析評價。

資料分析

先來看ADM(AmorphousDiskMark)測試軟體下,臺電NP900固態硬碟在三款硬碟盒下四個測試項的全部測試資料表,測試結果單位採用MB/s。

全部測試資料表中還各項的統計了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波動範圍和波動比例,並將這些資料進一步綜合後得到下面的最終測試結果表。

綜合多次測試資料得出的結果,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單次測試的隨機誤差,獲得更加可靠結果。針對每個測試項,為了讓大家更直觀看到測試資料的對比,我進一步製作了對應的資料曲線圖,無論測試的資料如何?態度一定要到位!

從SEQ1M(QD8)專案是連續讀寫測試,測試結果均值為,連續讀取速度為1527MB/s,寫入速度為1198MB/s,波動範圍佔到均值的1.38%和2.17%,對照上圖曲線來看,能看出每次測試的具體數值和波動情況,其中藍色曲線的波動對測試結果影響較大。

SEQ1M(QD1)的測試結果均值為,連續讀取速度為1727MB/s,寫入速度為1217MB/s,波動範圍佔到均值的0.87%和1.41%。

RND4K(QD64)專案是隨機讀寫測試,測試結果均值為,隨機讀取速度為39.31MB/s,寫入速度為328.14MB/s,波動範圍佔到均值的1.53%和1%。

RND4K(QD1)專案測試結果均值為,隨機讀取速度為39.89MB/s,寫入速度為532.39MB/s,波動範圍佔到均值的1.38%和5.3%。

基於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測速軟體測試結果如下圖,方法同前。

讀取和寫入的均值最高值,均來自支援USB4協議的M.2 SSD硬碟盒,讀取速度為1860MB/s,寫入速度為1285MB/s,從測試資料和曲線圖波動視覺化來看,與之前的ADM測試結果接近。

由於PC上是直接接入主機板,在WIN10系統下的測試結果要好很多,這裡不再重複上述的過程,僅提供測試截圖供PC使用者參考。

在CrystalDiskMark軟體下,提供了針對機械和固態硬碟專有測速模式,從上圖也能看到,固態盤模式下,除了第一項順序讀取速度與機械模式接近外,其它項都全勝出,因此,推薦以固態模式測的資料為準,故臺電NP900 1TB的順序讀取速度為2100MB/s,寫入速度為1660MB/s,這兩個速度都高於官方資料,尤其是讀取速度更是高出官宣1800MB/s整整300MB。

最後,再放上ATTO基準測試軟體對不同大小檔案讀寫效能的測試結果截圖,作為參考。測試軟體是跑完了,不過真實場景下的使用體驗如何呢?不妨就以最普通的資料複製來看看效能如何?

我的日常工作經常需要複製50GB~100GB大小的三維模型和數模模型檔案,因為資料SM,我就以100GB大小的194段影片作為測試物件,直接從系統的固態盤複製到臺電NP900固態盤,速度穩定1.5~1.6GB/s,後期速度會降到1.4GB/s左右。

此外,我還對比了多個小檔案和單個大檔案的複製速度,下圖可見單檔案複製速度高達2GB/s以上,只是穩定時間稍短,僅有20多秒,然後速度會降到1.3GB/s左右。

最後放上一張,我用臺電NP900在Mac下測出的最高速,寫入速度2185MB/s,讀取速度2599MB/s,這之後的測試,就再也沒有出現如此高速,求解釋啊?感謝

產品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臺電NP900 1TB M.2 SSD的效能達算是達到了該價位目前的主流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主觀認為臺電NP900是一款用料做工很不錯的產品,是入門級NVMe M.2 SSD不錯的選擇,尤其是1TB容量才¥649的售價,價效比很高!如果你恰好有升級的需求,又不想花費太多費用,不妨考慮下臺電NP900 1TB M.2這款,畢竟是Intel的正片顆粒,品質信得過。

對於我個人使用場景而言,2000MB/s讀寫速度,足以應付我的工作場景和影片剪輯的需求,尤其是數值模擬專案的工區,動輒需要幾十上百個G、上千個檔案複製轉移,這是普通的大容量隨身碟和機械行動硬碟所無法勝任的,複製過程等待時間太長。

28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小技巧 | 如何設定 iPhone 毛玻璃時鐘小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