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哥的數碼折騰日常
4號機也是命運多舛,本來非常均衡地用著MSI的B460M迫擊炮+65W TDP的i7-10700處理器,調教好Mode_4電壓後,FPU單烤配合單塔風冷不過75°C且非常安靜。然而在上月中搞了張RTX3070顯示卡之後,橫豎看著這塊CPU不順眼,總覺得配不上顯示卡了╮(╯▽╰)╭ 隨後大黃魚出掉、加價百多塊從狗東入手了盒裝i7-10700KF。
然而,不超頻的話,在B460M主機板上的10700KF和10700幾乎沒有任何區別,看著難以“滿血”的帶K處理器,得了~ 接著折騰吧:
前兩天車站1499的車牌順利上車,算是和雙十一價格持平。哦對了,型號是MSI MPG Z490M Gaming EDGE Wifi版,俗稱小刀鋒。
拆箱影片回頭閒了再發吧,在我看來這板子和799的B460M Mortar Wifi幾乎長得一樣(稍後放對比圖,其實還是有些區別的)
供電部分依然是本代MSI無需吐槽的奢華堆料~ 哦,奢華與否不好說,我不太懂,但總量還是很到位的。這塊主機板不管是上8核的10700K還是10核的10900K都沒任何壓力。
一體式IO擋板依然好評,只是顯示卡和散熱器個頭太大,小龍散熱片的燈效完全遮住了看不到。
晶片組的散熱片面積也比迫擊炮大了不少,可以看到PCIE雙插槽都做了金屬強化,迫擊炮則只做了一條。
記憶體插槽4組,同樣給了前置Type-C擴充套件槽,然後就是主機板上部給了額外的兩個RGB(5V、12V各一)燈效介面,合計四組~ 玩燈擴充套件性增加不少。
前置Type-C介面特寫。然而我這安鈦克的機箱並沒有前置Type-C介面,留下了另一個敗家隱患
主機板底部的IO部分特寫,和迫擊炮如出一轍。
Debug燈佈局一致,用過迫擊炮的玩家無上手難度。
然後是8+4的CPU供電插槽,這也是和迫擊炮的較大區別,既然可以超頻,供電自然要做到更好(沒記錯的話B460M可以支援到225~255W,而Z490M可以288W起步~)
背部面板貌似和迫擊炮Wifi版一模一樣
從機器裡拆出迫擊炮(實際上也就用了兩個多月,11月初裝機來著)
兩塊主機板都非常不錯,不超頻的話,i7-10700KF可以在B460M迫擊炮上跑滿睿頻不掉速,非常穩定
就顏值方面,我感覺迫擊炮的銀+黑更好看一些~
當然了,迫擊炮自身不帶燈,只能靠RGB的外設燈效。
由於最近用慣了MSI的主機板,且M-ATX的Z490主機板實在沒幾個好選的,ROG那塊板子在我下單的時候沒有1998的史低價,因此退而求其次省了500塊錢~下面是其他幾張兩塊主機板的對比圖。
在迫擊炮上還沒坐熱乎的10700KF馬上要搬家了。
裝機之前翻箱倒櫃半天,找出來AJ850M的另外一根CPU供電線。
塗好信越7921矽脂(PS:矽脂淘哥只認極客溫控,不要問,問就是好用)
512GB的XPG龍耀和256GB的C2000Pro就位,沒錯~這次依然沒用微星自帶的散熱片... ...以後再說吧
裝散熱器之前記得把CPU供電線和PWM擴充套件線插好,水冷的話可以無視這個提醒~
上好扣具,擰上散熱器
糾結了一陣要不要配水冷,一來是這個機箱只能前面板塞個最大280mm的一體水,二來感覺這個7熱管雙塔似乎具備一戰的實力(包括稍後的全核5GHz測試),因此暫時不折騰新水冷了(僅限於發文時,過兩天腦袋一熱也說不定)。
在B460M迫擊炮上壓默頻的10700KF時,我只裝了一個原廠PWM風扇和一個1000rpm的艾派電競魔眼ARGB划水,這次由於要超頻,因此... ...
雙塔+3x120mm風扇壓制一波... ...[酷]其實ID-Cooling給了第三套風扇的扣具,但是翻箱倒櫃半天沒找到塞哪裡去了,最後硬著頭皮把雅浚G3的附贈扣具拿過來懟上去...顯然不那麼配套,但最終還是裝上去了。
由於實在受不了之前4號機雜亂無序的背線,這次把所有的線全部扯出來重新走了一遍。
空間小、線太多(顯示卡x2、CPUx2、satax1、其他雜七雜八),最終為了理線清爽,我果斷把DP301M的3.5寸硬碟倉整個拆掉了~世界頓時清淨了。
被(時代)遺棄的3.5寸硬碟倉
風道方面大概如此了,前置3x120mm,倆魔眼+一個安鈦克原廠機箱扇,頂部x2魔眼,後置x1魔眼。顯示卡的話,除了跑測試之外,風扇幾乎沒工作過... ...畢竟只是日常打字機,遊戲僅限每週一兩次的LOL和每天1~2小時的和平精英模擬器,因此看似風扇很多,實際上絕大多數情況下沒啥噪音,大家都在800~1000rpm划水度日(真 · 國營喝茶看報散熱器)
安裝過程不多贅述,反正一次性順利開機了。
測試、超頻、FPU烤機部分換這塊主機板的目的之一就是超個頻唄╮(╯▽╰)╭,據說越南產10700KF體質一般般,所以我也就以全核5GHz艾特1.3V以內電壓以及風冷壓制在90°C以內為終極目標了。下面是折騰過程,大家隨便看看:
這是4號機的配置"終點"(除了機箱和散熱器之外,這臺機器的配置應該不可能再折騰啥了)
微星的主機板預設還是比較激進的,上來就全核4.8GHz... ... 比B460M迫擊炮高了100MHz多點
記憶體XMP無腦3200MHz,北橋4.3GHz
主機板全預設設定下,CPU-Z跑分單核543、全核5564
對比這顆CPU在B460M迫擊炮上的分數:單核541、全核5530貌似也沒啥太大區別...
魯大師跑分,CPU單項是528857分
對比這顆CPU在B460M迫擊炮上的分數:517491,提升幅度可以忽略不計了
默頻下CineBench R20的跑分單核479,全核4797
然後在默頻下開FPU跑壓力測試,10分鐘了154W、78°C,完全沒啥壓力啊(不得不說,3風扇對比在B460M迫擊炮上2風扇默頻烤機溫度,還是有所降低的)所以還是趕緊超個頻吧:
進BIOS→OC選項,全核Fixed 50倍頻、北橋45倍頻、防掉電Mode_5、節能專案全關掉~
魯大師CPU單項567719,可以忽略不計了(畢竟只有300MHz的提升罷了)
CPU-Z單核574,全核5876.2.,有點提升,不過也沒那麼亮眼
全核5GHz的CBR20單核得分517、全核5093,測試期間最高溫度不過71~2°C的樣子,還算可以接受
FPU單烤10分鐘,電壓1.26V左右,風冷壓制到86°C最高,感覺還能接受~但更換水冷之前,風冷的上限恐怕也就是這樣了,畢竟在這一設定下,滿載的風扇噪音著實不爽,ID-Cooling的風扇還是道行不夠呢
既然5GHz沒啥壓力,那就接著上5.1GHz吧。(倍頻51,其他不變)
CPU-Z單核到了584.2,全核6030.4,提升幅度基本等同於超頻比例。
全核5.1GHz的10700KF在CBR20單核529、全核5246分,測試期間溫度摸到了79~81°C,風扇噪音也逐漸暴躁,因此FPU就不跑了,顯然扛不住。下面直接試試風冷能不能搞定全核5.2GHz:
倍頻上到52,全核5.2GHz順利開機:
CPU-Z單核599(竟然沒過600!不開心)全核6122.9分,感覺好看了不少[酷]然而... ...
跑Cinebench R20的時候,它藍了... .../(ㄒoㄒ)/~~
總結照大家對i7-10700KF的通常理解,全核5.3GHz才算優秀、全核5.2GHz叫良好、全核5.1GHz也就剛及格罷了~ 雖說我這塊CPU在5.2GHz上藍了,但也不是最終成績(畢竟電壓沒加、水冷沒上、HT沒關、防掉電沒逼太緊)跑完分之後,換水冷之前依然還是重置出廠預設設定了~ ,反正這效能對我來說都是多餘的。
雖說Intel在14nm時代拖沓了太久,但如此衰老的工藝,依然可以造出8核16執行緒全核5GHz以上的CPU,並且在AMD的“助攻”之下只要2000元上下就能搞定(前陣子散片最低到過1800元以內),對於廣大DIY愛好者來說,確實也是蠻省錢的選擇了(要知道一年前一顆i9-9900K可要貴上近千元還不止)。
總的來說,如果顯示卡方面沒啥太大瓶頸的話,不愛折騰的玩家默頻用(或者直接上65W的10700)就OK了,超頻後的功耗、發熱量提升並不線性(如全核5.1GHz時,總功耗將從5GHz的180W飆升到200W+),而效能提升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