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先說結論,很多低價安卓手機只能說價格便宜,至於價效比中的“效能”,可能遠沒有那麼簡單。如果非進行一個對比,同價格的安卓手機和iPhone價效比相當。

價效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字面上來看就是效能和價格的比值,其中的價格可能很好理解,但是效能就包括了外觀設計、附加價值、軟體生態以及使用體驗等等。有一句話說得比較極端,“iPhone是花高價錢買一臺堪用的手機,而低價安卓則是花1000多元買一個糟心的體驗。”雖然不敢苟同全部的觀點,但也確實體會到,光是低價並不代表性價比高。

安卓手機的軟體生態一直是一個壁壘,因為很簡單,iPhone只有1個iPhone,但是安卓有無數個安卓。因為碎片化,導致各家品牌的安卓手機體驗不一,也造成軟體生態的割裂。比如,華為手機有非常好用的手機與電腦協同功能,但並不是每個安卓手機都可以使用,同理,三星Note系列非常好用的觸控筆技術,也沒有分享給其他品牌。

因為各品牌為了維護一套自己自己的市場地位,很多功能不可能共享,這也造成不同安卓手機在使用體驗上截然不同。雖然谷歌站出來統一標準,從UI設計到軟體標準都制定得非常詳細,但畢竟是軟規則,有人遵守,有人就不鳥谷歌。這就造成安卓生態非常分裂,間接就很難做到一個統一的收費規則,開發者很難在安卓生態上掙到錢。

安卓的軟體生態是其對比蘋果最大的劣勢之一,App Store上的軟體都有統一的介面,每個軟體上架都會受到蘋果的制約。正是這種恐怖的整合能力,讓IOS的軟體生態體驗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無與倫比。雖然不斷有蘋果的開發者抱怨分成不公平問題,但架不住隔壁連錢都掙不到,IOS上還是聚集了大量的優秀開發者。

雖然在同配置下,安卓手機的價格都要低於iPhone,但是使用體驗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最大的問題就是廣告氾濫,現在隨便一搜就能看到網上很多去廣告的教程,無論是MIUI還是魅族的Flyme,這些系統都已經被廣告佔領。廣告就是錢,只不過這部分錢不是直接從消費者手中獲得,而是每一個使用者點下廣告,手機品牌方就會有利潤。也就是說,1000多元買到的手機,其實付出的成本不止這麼多,剩下的錢要通過後麵點擊廣告“還”給手機方。

這樣看來,安卓的價效比貌似跟iPhone沒得打了?不不不,這裡面還要權衡價格。

所以開篇的結論是,同價格相比,安卓手機和iPhone的價效比相當。也就是同樣以6000元來看,這個價格檔位的安卓手機以三星、華為和索尼為主,在效能上要遠超這個價位的iPhone。但是權衡掉「統一的軟體生態」和「幾乎沒有廣告的使用者體驗」,這些效能差距貌似也就扯平了。

總體來說,安卓的優勢只有一個,就是分佈在各個價位段,從百元機到5000元以上高階手機全覆蓋。而iPhone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款,且價格分佈都在5000元以上,這就讓安卓佔領了5000元以下的市場。

所以,價效比是一個非常綜合的考量標準,大體就是從外觀設計、效能表現和使用者體驗三個層面進行衡量。安卓手機一般在外觀設計和效能表現上佔優,iPhone則專注於使用者體驗,至於哪個價效比高,就看你更關注哪方面了。

如果對於煩心的廣告和不知道哪冒出來的“流氓軟體”深惡痛絕,iPhone的價效比一定非常高。但如果是一個會折騰的使用者,可以用各種手段遮蔽廣告,或者根本不在乎這些,就是想要非常強的效能,那麼對比iPhone同價位的安卓手機價效比也不錯。

14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終於湊齊了華碩TUF大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