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的引數×2≈安卓的引數?”我第一次是在朋友的口中聽到了這則“定律”,然後在網上搜了一下,有不少人認同這則“定律”。
剛聽到的時候我感覺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但也有些道理,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這裡的“2倍”肯定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而且也不適用於全部引數。所以大家也不要過多的計較這個問題。
和安卓比,iPhone有很多硬體引數都挺摳的。下圖是一張小米11和iPhone12ProMax對比。
iPhone12ProMax是目前蘋果配置最高的手機,但從圖中看它已經被小米11吊打了。但有意思的是iPhone12ProMax的價格幾乎比小米11貴一倍。我想這主要有兩點原因,1、Apple的“品牌稅”。2、使用者體驗。
在這裡,使用者體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使用者體驗,那麼對於數碼產品來說,就是品牌再硬,消費者們也不願意買單。
iPhone不輸於安卓甚至是優於安卓的使用者體驗,給消費者們帶來“乘二”的感覺iPhone和安卓有很多“數字”差值比較多的引數,比如執行記憶體。
目前,在硬體方面,安卓手機的執行記憶體多則十幾個G,旗艦機基本都是8GB執行記憶體起步。且DRAM晶片還是最新的LPDDR5規格。另外在軟體方面,華為等廠商還推出了記憶體融合技術,8GB等效友商10GB、12GB等效友商14GB。
我們再看看iPhone的執行記憶體。
蘋果對iPhone的效能非常自信,從不在iOS裝置上拿記憶體大小論效能,所以官方很少提及iOS裝置的執行記憶體空間。
好在工信部網站有相關資訊:
12 mini(A2400):4GB RAM
12(A2404):4GB RAM
12 Pro(A2408):6GB RAM
12 Pro Max(A2412):6GB RAM
順便提醒一點,iPhone12系列使用的還不是最新的LPDDR5的DRAM晶片。
眾所周知,執行記憶體和處理器一樣關乎手機的效能,流暢度等方面。但有意思的是,直到現在,在主流手機中,效能最強的最流暢的手機一直是執行記憶體相對較小的iPhone。當然了iOS和A系列也是在這裡才是決定性因素。10GB的iPhone不一定比6GB的流暢多少,但1GB的執行記憶體肯定“卡”。
我在網上看到了關於iOS對執行記憶體的分配機制,下面我簡單說說。
使用者將iOS的APP掛起後,這個APP基本不會再佔用處理器的資源。不過像下載、播放音樂等程序還是會保留的。系統會把寶貴的處理器資源留給你正在進行的操作,所以你不用擔心因為掛起的APP對iPhone的流暢度造成過多影響。也正因如此,蘋果官方曾建議使用者經常使用的APP不要經常清理掉,在執行記憶體夠用的情況下,這些APP可以隨點隨用,不需要經歷一波完整的啟動程式,也不會對iPhone的流暢度造成較大影響。使用者將iOS的APP關閉後,它就是真的關閉了。通常情況下,只有使用者才有資格決定是否喚醒這個APP。而,安卓……你也聽說過,有的時候不用你“換”APP自己就“醒”了。iOS裝置雖然記憶體比安卓小,但它不會和安卓一樣“浪費”執行記憶體空間,iOS會努力吃滿你剩餘的執行記憶體。通常iPhone的執行記憶體會被佔用到90%以上,而這時你的iPhone還是“絲般順滑”。也許iOS和安卓對記憶體的分配思路不同,前者是物盡其用,而後者是未雨綢繆。你也許聽過APNS吧?在中國區有蘋果的推送服務,而沒有安卓(谷歌)的推送服務。打個比方,你的朋友給你發了一條微信,在iOS裝置上,微信完全不需要啟動,你就可以透過APNS在通知欄看到訊息。而安卓裝置需要執行這個APP才可以。目前華為HMS正在積極適配這一功能。iPhone12的4GB執行記憶體等效安卓的8GB記憶體?從流暢度上講也許是,甚至iPhone12還會更流暢些。
但你沒聽說過一個詞——殺後臺嗎?不過話說回來,除了自媒體們無聊的測試,一般情況下誰會一次使用十多個應用?
雖然iPhone的執行記憶體比安卓小,但實際的使用者體驗上完全不輸安卓。
攝像頭的畫素是蘋果和安卓差的比較多的數值。
安卓手機最高搭載一億畫素,驍龍888的ISP每秒可處理27億畫素。我們再看看iPhone,雖然A系列晶片的ISP被稱為效能怪獸,但攝像頭還是祖傳的1200w畫素。
但眾所周知,“畫素=手機成像質量”是過去在十萬、百萬畫素手機上的定律。在2021年畫素的大小並不決定手機的拍照質量。蘋果1200w畫素吊打安卓一億畫素的測試我們也不是沒見過(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說狗頭護體)。
現在我們往往把重點放在:感測器尺寸、單位畫素尺寸、濾光陣列、光學變焦倍數等方面。iPhone在DOX上的測試不如安卓旗艦的原因主要是光學變焦能力不足。
“乘二定律”是否適用於iPhone的拍照?
我覺得在“一般環境”下,所謂的“乘二定律”是成立的。但如果你有特殊的拍攝需求,比如拍攝大尺寸照片、拍月亮……那麼顯然還是安卓更好些。
在螢幕方面也適用“乘二定律”?
現在安卓旗艦的螢幕重新整理率是90Hz起步,而頂配的iPhone12系列還是祖傳的60Hz重新整理率,但沒人說iOS的動畫因為螢幕不支援高刷而感覺卡頓。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說法是,iPhone的電池也適用於“乘二定律”。這個說法是挺有意思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同樣電池容量下,iPhone的續航時候會更長。這主要得益於A系列處理器和iOS的高效率。
寫到這裡,我覺得iPhone的充電功率可是適用“乘二定律”,因為iPhone的電池容量不大,18~20W的PD快充對iPhone來說足夠了。(手動狗頭)
……
開頭也提到了,“二倍”肯定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
“乘二定律”也許只是普通消費者結合實際體驗和簡單引數得出的結論。在一些硬體上蘋果也許比部分安卓廠商更懂得取捨。
同樣型別的硬體,表現最好的往往在iPhone上。當然了也有例外,比如訊號和續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