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EE Times J1/29刊發技術分析師清水洋治的文章,透過拆解最新的蘋果和華為手機,比較分析蘋果的A14和華為的麒麟9000兩個頂峰5nm晶片處理器,並指出麒麟9000在整合密度上優於A14BIONIC。不好意思,專業解說,非專業翻譯,不妥之處請見諒!

採用了5nm晶片的處理器

截止到2021年1月,目前量產的最先進的半導體工藝是5nm(1nm=百萬分之一毫米),蘋果在2020年10月釋出的iPhone 12系列和iPad Air所使用的A14BIONIC以及蘋果在2020年11月釋出的Mac系列所使用的Apple Silicon M1,都是5納米制造的晶片。

與直到現在為止最先進的7nm技術相比,5nm將單位面積的整合密度提高了1.6倍以上,可以在同樣的面積上安裝更多的電路和功能。與蘋果同時,華為釋出了搭載5nm處理器的旗艦智慧手機,華為Mate 40 Pro。

圖1 2020年10月推出的Mate 40 Pro。從左到右,包裝盒、後蓋拆下,非接觸式充電用的線圈和NFC通訊用的天線拆下。由於複雜的設計,拆解這一裝置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

華為和海思(華為的子公司半導體制造商)一直是中美爭端的目標,受到各種管制,從2020年9月起,華為和海思無法再從臺灣半導體龍頭企業臺積電獲得尖端工藝晶片。也就是說,我們這裡所介紹的Mate 40 Pro是由2020年9月之前生產的晶片組成。中美問題如何發展將是最大的關注點。

在Mate 40 Pro內部,上面是攝像頭和電腦板,中間是電池,下面是揚聲器和端子。

圖2為內部電路板和攝像頭。該機有三個外接攝像頭和兩個內建攝像頭。出攝像頭擁有5000萬畫素(百萬畫素)廣角、2000萬畫素超廣角和1200萬畫素光學長焦。機內攝像頭為1300萬畫素,配備3D-TOF,與德國徠卡共同開發,效能和畫質都極高。內部電路板幾乎是正方形,安裝攝像裝置的部分被掏空了。

如圖2左側所示,其中有三塊板子的結構是兩層結構,不是蘋果和三星電子使用的帶墊片的兩層結構,而是板子的直接重疊。一樓放置處理器和感測器,二樓放置5G(第五代行動通訊)通訊用的功率放大器、濾波器、天線開關等通訊元器件。較小的二層板,也有連線顯示屏和外接天線的終端。板子的另一側是處理器和記憶體,每個功能的處理器和記憶體都被金屬覆蓋,以提供遮蔽。圖2中最右邊的影象顯示的是被拆除的金屬防護罩。

板上晶片的美國產品比例正在下降

圖3是Mate 40 Pro的電腦板上的處理器晶片和記憶體晶片。左邊是容量為256 Gbytes的NAND快閃記憶體。NAND快閃記憶體通常帶有韓國三星、SKhynix、美國美光科技或日本鎧俠(原東芝記憶體)的標誌,但是,這款晶片的包裝上刻有HiSilicon的標誌。內部的細節在Tekanalie的報告中都有報道,記憶體的內容也很詳細,其中HiSilicon做出了重要貢獻。

右下角是與處理器密切相關的DRAM,採用了三星的LPDDR5SDRAM,它被放在處理器的正上方,採用POP(Package On Package)結構。圖3中間是處理器封裝在DRAM的正下方。華為/矽谷研發、臺積電5納米制造的處理器麒麟9000就嵌入其中。請注意,麒麟9000只是一個品牌名稱,晶片名稱是Hi36A0。

圖4顯示了Mate 40 Pro中功能晶片的國籍以及HiSilicon製造的器件分佈情況。

由於中美之間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比例在下降,大約在23%左右。主要是通訊用功率放大器在美國製造。可以看出,華為/海思大約佔了一半。這是一個極高的比例。晶片整合成一套,可以讀取先進的系統功率。其他產品如感測器等都是在日本和歐洲生產。圖4的右側是HiSilicon的器件分佈特寫圖。

大約82%的晶片組是模擬或混合訊號。對於現在能夠製造晶片組的半導體制造商來說,關鍵是能夠將數字整合到一個晶片上,並提供許多模擬元件,如收發器、電源系統和通訊系統。這包括音訊和其他元件。在圖4中,(1)是數字,(2)是儲存器,(3)是電力系統。

圖5為麒麟9000封裝分離,取出裡面的晶片。(1)POP以上的儲存器封裝的端子面,(2)用化學藥品去掉的模具,(3)儲存器晶片分離,(4)POP以下的處理器封裝:與儲存器連線的表面,(5)用化學藥品去掉的模具,(6)處理器的矽片(帶接線層),(7)是去掉(6)之接線層,可以看清電路和機能。

在我們公司,幾乎所有獲得的處理器都是依據如圖5所示的工藝,取出矽片,來明確其具體優劣點和未來的進化點。去掉佈線層,內部的邏輯和儲存器區域就會顯露出來,所以幾乎可以100%地確定算術單元和終端電路。順便說一下,筆者在以前的工作中設計過大約100個半導體處理器。而且,還在國外的CPU開發部門和授權公司工作了10多年,所以對半導體很熟悉。

麒麟9000在整合密度上優於A14BIONIC

圖6是蘋果A14BIONIC與華為/海思2020年10月釋出的採用5nm製造工藝的麒麟9000晶片的對比。晶片尺寸等細節我們就不多說了。

兩款晶片的電晶體總數已經公佈,據此,A14BIONIC的電晶體數量為118億個,而麒麟9000則為153億個。麒麟9000的電路尺寸要大30%。這個資料可能是由於5G基帶(調變解調器)的不同而造成的結果(有證據,但這裡省略了)。不包括調變解調器的電路,兩個晶片尺寸就幾乎是一樣。因此,目前A14BIONIC和麒麟9000應用處理器在電路尺寸看,來者都是佼佼者,完美無缺。

電晶體的總數量除以芯片面積就是單位面積的整合密度(如1mm2)。雖然兩款處理器採用了相同的5nm技術,但是,兩家公司的密度相差8%。雖然兩家廠商在實現能力上有較大的差距,但是,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在5nm工藝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表1(有一定省略)是對華為/海思的麒麟處理器的總結,包括晶片開放的資訊。我們已經拆解並分析了所有麒麟晶片,並掌握了相關資訊。

麒麟在2009年首次亮相,此後幾乎每年都在不斷髮展。華為和HiSilicon在技術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一直讓我感到十分驚奇。希望華為/海思能繼續向我們展示他們的輝煌技術。

需要指出的是,Mate 40 Pro中並沒有所謂後門的那種神秘晶片。

17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千元的素皮手機,帶給您的是高階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