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智慧手機銷售行業也愈發火爆。作為國內手機廠商代表的華為小米OPPO,以龐大的銷量佔據了手機世界銷量前五之三。
而在聚光燈之外,雜牌手機、山寨手機也並沒有消失,很多電商平臺還能時常看見它們的身影。
資料虛標、售後堪憂讓人頭疼不已,但架不住雜牌手機價格低廉,在對數碼產品不敏感的人群中,銷量依然可觀。
可雜牌機的價格為什麼可以這麼低?這些廠商不用賺錢的嗎?
這是因為商品的成本構成很複雜,手機的成本也並非簡單的硬體成本。
以比較極端的可樂為例:
可以看到,除了0.5元利潤,剩下的成本主要包括:
包裝、原漿成本、經銷商、零售商、稅收、廣告、倉儲、運輸、公司運營成本。
如果山寨可樂,可以省多少成本?
8%廣告省了、16%運營成本也無限低,材料用最差的,10 %原漿成本幹到3%不過分,零售商、經銷商自己做,12%+8%,五分之一省了。
這樣利潤就從16%變成了47%,近50%,賣兩塊錢還能賺0.5。
手機還得多個研發成本、售後成本等等。
在紅米手機火爆的早年間,山寨廠商可以做到新款剛上市沒幾天仿品就能上線。
科技企業每年研發投入常常要有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這些研發成本最後都會體現在價格上。
而雜牌手機往往直接購買設計上的成品,再貼牌進行銷售,把研發等環節省了,再透過不負責任地虛標,假意提高價格,能打折還能保持不小的利潤空間。
嘖,羨慕。
壞處也很多,比如自毀口碑,不能長久,否則市佔率就不該是hmov前四了。
按這個思路也可以算下某些線上品牌價格可以那麼便宜了:
網際網路的模式壓低了倉儲成本,砍掉了部分經銷商、零售商,廣告也比較節制,再加上某些人口中“看不到的地方閹割”(比如質感),價效比研發(估計適配工作佔大頭),總成本低了很多,
還有一些官方宣稱硬體“綜合利潤率低於5%”,砍掉一些利潤。
價格賣低一點也不奇怪。
當然售後是不敢砍的,不然真成雜牌了。但相對說在售後的及時性上要差很多,早期網際網路品牌的產品售後在一線城市外,幾乎都以寄修為主。售後質量這東西還得看傳統廠商。
還有包裝成本,早年很多網際網路品牌用的是簡單包裝(官方會說是環保包裝),成本也會相應低一點。
當然,不論是雜牌還是山寨,缺少營收環節,不能做到營收到研發再回到營收的良性迴圈,不能夠長久,註定只能打一槍換一炮,最終在歷史的程序中悄然落幕。
另一方面,支援研發投入高的企業,我們可以從側面促成新產品的出現,一眾科技企業,不論是華為還是小米,在它們的上升期都走入這個良性迴圈,這才看到了今天的5G、今天的隔空充電技術。
讓我們對剽竊創意、剽竊品牌的山寨產品說NO!
你有過不小心買到山寨機、雜牌機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