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今日話題:你認為電腦硬體效能過剩了嗎?自己的電腦效能是否已經強悍到無慾無求?

CPU:

好訊息是AMD即將在11月推出16核心的Ryzen 9 3950X桌面處理器。壞訊息是16核以上的處理器恐怕不會很快根普通玩家見面了:當前CPU已經撞上功耗牆,或者說是散熱瓶頸,阻礙它在繼續提升核心數量的同時保持合理的執行頻率。

可能還有一些朋友不知道:8核心的Core i9 9900K在全核心5GHz的情況下,主機板輸入功率已突破300瓦。在Computex上演示28核心Cascade Lake-X工作站處理器時,英特爾甚至使用了製冷量1770瓦的壓縮機為處理器降溫:是的你沒看錯,他們給CPU配了個重達60斤的移動空調。

最近還有極客朋友拆掉CPU散熱器、嘗試利用Intel Core i9-9980XE和AMD Threadripper 2990WX的熱量做煎餅。

平底鍋加矽脂導熱,最終他成功了:雖然做出來的煎餅略微有些夾生,但至少證明了這些CPU真的是火力很足。發熱量大、散熱困難已經影響到CPU效能的進一步提升。

顯示卡: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顯示卡的更新頻率甚至高於CPU,但遊戲對於GPU效能的需求也在增長。實時光線追蹤給技術的引入將電腦遊戲帶入了新的時代。同時也對顯示卡效能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144Hz顯示和光纖追蹤,即便是旗艦顯示卡目前也難以兼顧。

網路:

表面上看,網路速度瓶頸在於電信運營商所能提供的接入頻寬。但在千兆高速寬頻以後,千兆網絡卡(1Gbps)將成為新的網速瓶頸。英特爾已經將2.5Gbps網絡卡列入工作站平臺標配的計劃當中。

實際上10Gbps的萬兆電口網絡卡也已經出現很久了,但目前只會跟數量非常有限的高階NAS搭配使用。除了網絡卡之外,萬兆交換機的購置成本同樣高昂。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為何不用更具提速潛力的光纖網絡卡。除了光纖佈線的問題之外,大家感覺光口裝置比電口便宜是因為洋垃圾的存在,全新品的價格也不是福斯能夠輕易接受的。

硬碟:

好訊息是固態硬碟普及率越來越高,解決了近幾十年來機械硬碟一直無法突破的效能桎梏。東芝在上世紀發明的快閃記憶體給全人類帶來了希望,自2010年左右進入家用電腦以來,固態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每GB容量價格也不斷走低。目前東芝原廠的TR200 480GB固態硬碟只需370元左右。

另一方面的"壞訊息"是MLC快閃記憶體(2bit/單元)的固態硬碟逐漸消失了(目前高性價比的選擇差不多隻剩東芝Q200可選),甚至TLC(3bit/單元)也將從明年開始逐步被新的QLC(4bit/單元)所取代。這個演變過程有利於容量的提升,但對效能和壽命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東芝在今年提出了一種新的高效能快閃記憶體:XL-Flash,它或許會成為電腦發燒友們未來追求高效能的新方向。

XL-Flash本質上依然是3D NAND快閃記憶體,不過東芝對其進行了大量魔改,除了使用SLC型別(1bit/單元)之外,XL-Flash還會使用16平面設計(提升併發讀寫效能)、4KB Page大小(現在的快閃記憶體是16KB,新設計可優化隨機讀寫能力)。

各種措施的目標都是為了讓XL-Flash具備更低延遲、更高頻寬,在保持快閃記憶體斷電不丟失資料特性的前提下,變得像DRAM記憶體一樣速度更快、效能更強,在伺服器市場可作為儲存級記憶體使用。硬碟和記憶體的界限將變得模糊。

當代伺服器的記憶體容量通常是在數百GB的級別,如果XL-Flash能夠得到發展,未來伺服器"記憶體"容量會輕鬆突破TB級別,家用電腦很快也能用上數百GB的"大記憶體"。

人們的需求決定了效能是否過剩。隨著5G時代的到來,由手機和各種智慧裝置產生的海量資料最終還是需要由電腦來儲存和處理,電腦既不會消亡,也永遠不會"效能過剩"。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別看我醜,其實值得擁有。期待全新的Apple AirPods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