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硬核Lucky說:對對對,每次剛和朋友談論過什麼話題,開啟App都能精準推薦。
使用者@氣死你說:有些東西真的就只是嘴上說了一下,壓根沒有搜尋過也會推薦給你,不是透過監聽是透過啥?
使用者@別碰我丸子頭說,一個朋友早上和我們說想買圍巾,中午某App就給他推薦了,關鍵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搜過這是?shiya
而使用過校園網的使用者@做你的歌迷超神氣則說,特別是校園網,一人一賬號,你瀏覽的東西學校都知道。
類似這樣的吐槽真的很多,可以看出來,大家對App可能監聽我們的通話內容的問題,真的是不說也就算了,一旦說起,好像很讓人感到驚悚的感覺。
那麼,手機上那麼多的App,它們是否真的會偷聽我們的通話內容?如果真的是在偷聽的話,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有沒有好的法子可以避開這個令人討厭的坑?
首先,App是否會偷聽我們的通話內容,這個雖然可能很難找到證據,但是從理論上講,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門檻。也就是說,對於一款App來說,要偷聽你跟朋友的電話內容,那絕對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要認識到,偷聽使用者通話內容不僅在法律上是禁止的,而且違反了基本的倫理道德,我們姑且認為現在還沒有那一款App能夠如此膽大包天。
事實上,即使App 不監聽你的通話內容,也有至少100種方法知道你的喜怒哀樂。比如,我們電腦和手機上的瀏覽器就是最大的隱私收集者,而像谷歌這樣的線上廣告大咖,就是透過收集和分析使用者的上網記錄來實現精準投放廣告的,這種做法自從有了網際網路廣告以後,就一直存在,不足為奇,而且也不違法(儘管如此,在受到使用者和監管部門的廣泛質疑後,谷歌現在也已經開始廢除這種做法了)。
另外,很多App都會要求獲得讀取通訊錄的許可權,一些App甚至要求讀取簡訊內容。這些許可權雖然聽起來有些聳人聽聞,但是事實上它們也有些積極的意義。比如天氣資訊需要獲取精準的地理位置,出行資訊需要讀取你的簡訊內容,手機還會透過大資料為你提供物流資訊,有些物流資訊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是誰寄給你的,但是手機知道有人給你寄了東西,等等,所以也有其方便我們生活的一方面。
當然,實事求是地說,更多的App都是出於“隱私飢渴”的方式過度收集你的個人資訊,這種情況特別是國產App還嚴重,那麼,既想使用人家App,又怕洩露不必要的個人隱私,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洩露個人隱私的隱患。
第一,儘量從谷歌商店和蘋果商店下載安裝App。不得不用的APPP只有透過這兩個地方才能確保安全,因為這兩個應用商店對App的許可權稽核很嚴格,如果非必要過度請求許可權,會被下架。
第三,對於一些App過度請求許可權的問題,可以嘗試拒絕,如果拒絕之後就不能使用的APP,基本上就必須將其解除安裝。
第四,培養個人隱私保護意識。必須承認,目前很多使用者事實上自己根本就沒有隱私保護意識,在網路上就是一個裸奔的狀態。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擁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數量,但是中國的網民不怎麼重視個人隱私的問題,可能也在全球是令人側目的。培養個人隱私保護意識,真的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