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現拆現寫,沒有任何的煲機。

主要配角:蘋果原裝音訊轉接線、飛傲旗艦平頭塞EM5次要配角:Oriolus 水黃鸝(水鳥)、黑黃鸝ltd(藍鳥)實用至上、槽點甚少,非音質部分的初印象

【包裝、配件】

樂彼的配件相對良心些——typc-c和lightning介面線都是標配,無需另買,安卓、蘋果打包解決;HCK的更有儀式感一些——盒子套盒子、大盒子裡是層層疊疊的小盒子,小盒子裡還有裝著各種小袋子,小袋子裡是耳套、線材之類的配件,均獨立分裝;

【顏值、做工】

都是看起來塑膠感重、摸起來更有質感的鋁合金殼料。W1自帶劃痕的貼膜到手撕,否則相當影響觀感;EBX21由於是MMCX換線設計,故單元連線處比一般的平頭要稍長一些。“紅右藍左”設計在大眾眼裡會有些怪異,不過燒友都會覺得很方便;

【便攜、易用性】

體積都不大、重量都夠輕。可最佳化的地方有兩個:樂彼的原裝線稍微長了些,比W1機身長一截,對於這種形態的產品來說有些接近小型捆綁,出街會有一定影響;HCK的帆布便攜包厚了些,基本沒法塞牛仔褲口袋,儘管手感和保護效能都不錯,但還是覺得送個小真皮袋會更實用。

願當“鳳尾”、試作“雞頭”,關於產品定位的思考

一個是始終“曲高和寡”的國產品牌的入門,另一個是一直“深入群眾”的國產品牌的旗艦,同在深圳,做著品類彼此互補但定位截然不同的產品,著實有意思。

入門和旗艦是最值得玩的:前者看廠家良心程度,後者看廠家技術實力。W1是樂彼定價最親民的產品,賣1180,開發時間據說極短;EBX21則是HCK最高階的產品,我入手的4.4mm平衡版定價1359(2.5mm平衡版再-30、3.5mm單端版再-60),開發時間據說長達3年。

從開發時間和配置來分析:

W1是樂彼衝著取代自家入門級播放器去的。官方文案提到,W1是3000價位DAP的潛在替代方案,CS43198QFN版是L4同款DAC、全平衡架構從L3系列玩到現在已相當熟稔;FPGA則是P6PRO同款,也有過2年左右的開發經驗;所以,W1的核心元器件都是基於樂彼現有機型的配置,且關鍵技術都在舊型號上有運用,因此W系列就是“L/P系列技術下放”或者說是去掉供電和螢幕的“L系列mini版”,因此和那些整合一塊CODEC的“真正小尾巴”相比,它有著獨立且完整的解碼、放大電路,叫它“超mini解碼耳放一體機”更合適。早先樂彼推出P6時就說過新的產品線劃分,其中L系列會加入安卓系統,鴿到現在的L4PRO依然沒釋出,理由也很明顯了:為W系列讓路。所以作為新L系列“起步型號”的L4PRO,價格很可能在4000元以上,往下的型號則是W1和W2,分別站住1k和2k價位。低於3000的L系列新機,很有可能以後就沒有了。

和“出身精奢”的樂彼不同,HCK是典型的“偽hifi”品牌——光看產品:難記的型號、混亂的系列、(相對)低廉的售價,完全沒有成體系的產品線。甚至還有“某49”這樣的命名。然而這次破千的旗艦,表明HCK真的想“hifi”起來了。這種“自下而上”、“由多到精”的策略,依靠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價效比”——不管是秒遍宇宙的原道9塊9還是7百塊的7單元混合入耳NX7PRO,給人的感覺就是“買單元送耳機”。這回EBX21反倒回歸單動圈平頭塞:14.2mm LCP振膜,有種縮小版的索尼EXK之感,標配號稱高階鍍銀銅箔的線材。然而這些配置和好聲音並不存在太大關係,比如某59元包郵的平頭塞用料可以做到:15.4mm 生物振膜單元+標配5n無氧銅線。關於平頭塞的單元素質,除尺寸和材質外,音圈、磁鐵、腔體設計等等都會對音質產生量變。和相近價位的七赫茲披頭士、阿思翠天琴座、瑞弦D2相比,EBX21的單元素質與配線看起來絲毫不佔便宜,而品牌力本身也處於下風,那麼唯一的勝機只有靠調音了。

“揚長,不避短”,聽W1和EBX21的乾淨透明

還是先說樂彼。前端不好做,最大原因就是可感知的提升遠遠沒有升級耳機大,尤其是入門前端,不少中低端型號都擺脫不了“手機聲”的帽子,因此能和手機拉開儘可能大的差距就已是勝利。那飛傲EM5當參考(EBX21是4.4平衡,無法對比),W1輕鬆跨過了“勝利及格線”——相較蘋果自帶小尾巴,W1低頻段的下潛與彈性均有質變,瞬態反應顯著加快;人聲質感更為密實,結像緊緻、不會出現鬆散的情形。故此,已達到hifi級前端的水準。

入門前端要儘可能擺脫手機聲,常用的招是加推力:一種是調大增益,造成“推力很大”的假象;第二種是增大功率,但副作用是失真不容易控制,比如削波失真增加,聲音毛刺感加重,也就是所謂的力大聲粗,對於尾巴形態的產品來說,還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續航。因此如何權衡推力、失真和續航三者的平衡,是一大難題。水晶晶片的使用的確是個很好的方案,CS43198QFN版本身失真指標就特別高,W1藉此良芯把整機做到了128dB的SNR,已很接近131dB的“零底噪天花板”L4。同時4.4平衡口也能達到32歐負載220mW的輸出,換算壓擺約2.65V,參考L4的2.5平衡口壓擺是2.4V,因此小小的W1做到了比L4更大的推力和較高水準的失真,實際續航由於到手沒多久,還沒有嚴謹測試,只能說算不上電老虎。官方說法是數字部分用了低功耗晶片,不過既然是接老一代的iphone,手機一天兩充還是起碼的。

還有一個個人比較看重的點就是那塊P6PRO同款FPGA了。這款FPGA並不是樂三萬裡的那塊怪物級高檔貨,而是普普通通的國產。但對於小便攜而言已經足夠了,FPGA只是提供了“一塊可耕種的土壤”,能種出什麼還得看農場主的水準。因此,重要的是,它賦予了W1足夠的可玩性和潛力。目前W1自帶的音效只有Game、Movie、Jazz、Classic、Rock、POP、Bass等基本項,值得期待的是利用FPGA給各種耳塞量身定製的調音韌體,比如之前P6的FWW韌體。據說W1已經有了榭蘭圖內測版韌體,作為榭蘭圖用家還是想試下這種“有益失真”的表現的。

相比以提供乾淨、有力輸出為要義的W1,EBX21承擔更多的就在於對輸出模擬源的回放和修飾。上面提到的“調音”關鍵,EBX選擇了“堅守平頭塞”的風骨,同時努力呈現出hifi級的素質——具體來講,就是戰略性放棄低頻,保住經典平頭塞們引以為豪的通透高頻。那我最熟悉的平頭塞——曾經四進四出的B&O A8類比,這幅素質不入流的耳塞之所以到現在還有人玩,就是因為它卓爾不群的高頻,EBX21的高頻雖然染色不像A8和更妖冶的CM7TI,總體顯得較清淡,但無論是延伸還是細膩度,均是超越前輩的水準,有種偶爾激起雞皮疙瘩卻可以長時間聽下去的魔力。由此拔高的中頻也會激發出女聲音色的鮮活感,對於細線條、高基音的亞洲系女聲,EBX21的演繹猶如略施粉黛,恰到好處的細膩度和順滑感,哪怕是剛開聲的狀態,齒音也甚少,幾不可聞。與之對應的,音色暗得多的EM5甚至在人聲部分都能聽出質感偏乾的顆粒感和細微的毛刺感,結像還更趨暗淡、靠後,有種蒙在紗中的朦朧感,換成EBX21,猶如躍出水面、煥發生機一般。這種潤度、細膩度和透明度的中高頻音色調教,頗為令人欣喜,隔壁的二次元宅聽到這種聲音應該會大喊斯國一。

Hifi級素質的部分,同樣是在中頻和高頻部分得以體現——這次拿宇音老塞PK2舉例。這條耳塞本人買過5條,用壞2條,送人3條,念念不忘。好聽的地方在於平頭塞獨特的寬鬆感,但素質上的缺陷也正是來源於這份寬鬆——把密度打薄了,失去了低音的託底,在中頻往上又沒法達到較高的密度,這樣在聽一些低質量錄音時,就會出現三頻從寬鬆變鬆散的聽感劣化——所謂的“塑膠感”就出來了。但EBX21即使聽Apple Music裡256kbps的AAC音源,中高頻也不會出現結像鬆散的感覺,這已經佐證了其較高的密度感和結像力,這段人耳相對敏感且體現關鍵音色的頻域,EBX21表現得“夠平頭”、“夠素質”,對於聽慣開放式耳塞的老玩家來說,這是一種高素質平頭的典型聲,挑不出明顯的刺,只是染色方面略顯保守罷了。

EBX21真正的問題還是低頻。第一耳朵聽起來是通透,或者說亮而不刺,第二耳朵聽就是沒低頻。最近聽的都是入耳,就拿客串打醬油的水鳥與之相比,也完全算得上動次打次效果拉滿,在打擊樂部分多出了太多泛音細節和包圍感氣氛。失去下半身的EBX21只能乾瞪眼,任何前端和音效都救不了。同理,和2k檔的EM5相比也是如此:飛傲低頻的量和質其實比水鳥差不少,但較之EBX21仍屬“溫暖厚重有餘,清新靈動不足”。所以可以把EBX21總結為,各路老平頭塞的音色還原/修正+上盤素質強化版——沒有像飛傲EM5那樣試圖花大氣力彌補平頭塞天生羸弱的低頻,也沒有像瑞弦D3那樣有任何加厚中頻的想法,作為平頭塞旗艦,HCK擺出了弱者的姿態去致敬各路前輩,只打算把相對最容易做好的高頻發揮到讓人印象深刻,把平頭塞最典型的特質無限放大,畢竟對於入耳來說,高頻一點不容易做好。這樣一幅定價平民的旗艦,高頻做出來了,下限也就保住了,鮮亮的聲音也被記住了,當然,最終也就hifi了。

29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音箱科普系列—為什麼說揚聲器沒有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