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受制裁影響,華為新旗艦Mate40系列特別難搶,但為了延長手機業務的壽命,華為也只能這樣做。2021年已經進入到第二個月,按照發布節奏,新一代的P系列手機—華為P50系列,又快和我們見面了。和Mate系列更加“水桶”不同,P系列潛心打造拍照,從P20 Pro開始,就一直保持“手機拍照王者”的地位。

但今年不同往年,至今華為官方都沒有透露一點關於P50系列的訊息,我們只能透過媒體、供應鏈或者業內人士的爆料,來揭開P50系列神秘的面紗。近日,網上爆出了華為P50系列的具體配置,和之前的訊息存在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不用猜也知道,P50系列和P40系列一樣,會有P50、P50 Pro、P50 Pro+三款機型。這張關於華為P50系列的詳細配置列表顯示,P50的螢幕重新整理率和Mate40系列一樣,為90Hz;P50 Pro和P50 Pro+提升到了120Hz,“螢幕不亞於小米11”彷彿是在暗示,可能會使用2K解析度。這也不用奇怪,P系列售價較高,用不用2K屏,在於華為的一個決定。

外觀上,三款機型都將用上類似三星S21系列的中置單打孔屏設計,P50是常規的微曲面、接近直屏(slightly curved),P50 Pro和P50 Pro+的曲率較高,前者為瀑布屏(waterfall),後者為四曲面屏(quad curved)。

可以看出來,華為也知道很多人不喜歡雙打孔的“藥丸屏”,打孔位置也由左上角變成了中間。而且華為給喜歡直屏的使用者,專門“定做”了微曲面屏,接近直屏的視覺效果,不會有誤觸現象,也更方便貼膜。

拍照是P50系列的重點,此前的訊息是,P50系列將首度使用盛傳已久的液態鏡頭。之所以這個訊息滿天飛,在於華為液態鏡頭的相關專利,已經在2020年4月7日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的批准。

液態鏡頭使用液體作為鏡頭材質,只需改變液體兩側的電壓,便可實現焦距的變化,使成像更清晰,失真率更低。液態鏡頭比傳統鏡頭對焦更快,還可以改變現有攝像頭技術的缺陷——攝像頭嚴重凸起,幫助手機降低重量和厚度,使手機更加輕薄。

最新的訊息顯示,華為P50系列的後置攝像頭只會在Mate40系列上提升變焦效能,雙目變焦或由100倍提升到200倍(預計是P50 Pro+),無緣使用液態鏡頭。畢竟Mate40系列的拍照已經足夠出色,擠一次牙膏也無所謂,更何況華為現在的處境非常艱難,能正常釋出P50系列就已是非常不易。

效能上,P50搭載Mate40同款的“縮水版”麒麟9000E晶片,P50 Pro和P50 Pro採用麒麟9000晶片。業內人士爆料,麒麟9000系列晶片的數量或只有800萬顆,要支撐兩年的話,分到每款系列機型確實不多,Mate40系列已經用了不少,所以P50系列會更加難搶。

續航方面,P50和P50 Pro支援66W有線快充和50W無線快充,超大杯P50 Pro+有望支援135W超級快充。考慮到華為在快充上並不激進,去年才用了66W快充,個人認為135W有線快充的可能性並不大,當然也不排除華為在“秀肌肉”。

可以看到,P50系列硬體上的提升和改進,主要在於螢幕,也是華為手機一直被使用者吐槽的短板。

在軟體層面,華為在去年12月正式釋出了鴻蒙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支援執行安卓應用,P40、Mate 30 系列可申請公測。華為做鴻蒙系統本是為了萬物互聯,目前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搭載鴻蒙OS,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臺以上的裝置。

鴻蒙手機版的釋出,意味著即便制裁再度升級,連谷歌的安卓系統都沒法使用,華為也能憑自研的鴻蒙系統,讓億萬使用者可以繼續正常使用華為智慧手機。

網友對於P50系列最大的期待,莫過於是否能首發鴻蒙系統,或者可以讓使用者自由選擇安卓或者鴻蒙。但考慮到鴻蒙系統用在手機尚不成熟,P50系列並不會搭載鴻蒙系統。之前華為也曾表示,鴻蒙的效能只能到安卓70%的水平。

想要使用鴻蒙系統的華為手機,那就得等下半年的Mate50系列了。也不要以為只有Mate50才能使用鴻蒙,餘承東在去年就曾表示,今年所有的華為手機,都將全面升級支援鴻蒙系統2.0。

春節即將到來,距離P50系列的釋出,又近了一步。因為Mate40系列延期了一個多月才釋出,所以P50系列不一定會在3月釋出,有可能也會推遲到4月,甚至5月,不管怎樣,上半年是沒跑的。

前段時間,網上甚至出現了關於華為要徹底出售手機業務的訊息,雖然華為官方迅速回應“訊息不實”,但並未打消網友的顧慮。榮耀在脫離華為後,首款機型榮耀V40的口碑並不好,主要還是因為使用了天璣1000+晶片後,並未在價格上作出讓步。如果華為手機真的也被其他公司收購,又少了麒麟晶片這個王牌,使用高通和聯發科晶片,還會有人為華為手機買單嗎?

眼下,華為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部。如果華為P50系列的外觀和配置真和目前爆料的一致,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當然,前提是價格不要漲太高,和Mate40系列差不多,還是可以接受被使用者接受的。

14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華為又出一款低配機型,外觀與Mate40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