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娛樂方式由電視轉到電腦,又由電腦轉到了手機上。這些年來,膝上型電腦越來越薄,功能越來越強大,那麼臺式電腦會被淘汰嗎?
筆記本效能開始滿足日常需求, 如果不是大型遊戲/專業需求, 一般筆記本基本可以滿足需求.
目前30系筆記本都開始鋪開了, 效能略超目前臺式20系, 基本滿足可以滿足2k玩3A, 再加上獨顯核顯切換, 續航問題也得到一定解決.
另一方是如果外接顯示卡方案逐漸成熟, 那顯示卡塢+筆記本的方案可能確實會取代大部分pc, 這個方案就很理想, 外接顯示卡500w供電, 筆記本自帶200w, 直接打平桌面端, 效能, 便攜都有了。
但目前開來, 外接顯示卡方案還不是很成熟, 雷電3帶來的效能損失還挺明顯, 直接外接pcie介面好像不太成熟。
還有就是雲計算和與遊戲, 雲計算這塊是對個人開發者和小公司影響較大, 能上雲開發就上雲開發, vscode等IDE對遠端開發的支援也日益完善, 再加上雲廠商提供的各種雲產品間的相互大同, 這種開發效率是本地開發/本地部署很難到達的 (排除你本地已經搭好了各種基礎架構的情況- -)
而云遊戲, 或者說雲操作, 可能各大廠商也已經開始鋪路了, 更高效的影片壓縮演算法, 5G帶來的低延時, 高頻寬, 近期釋出晶片中內建的影片解碼單元, 感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一切高效能需求的東西都會被轉移到雲上, 本地全靠遠端影片影片操作。
手機智慧化、筆記本的出現和輕薄化就是為了取代桌上型電腦。
但是,從廣義來說,桌上型電腦不僅不會越做越小,反而會越做越大。
也就是說,螢幕、資料傳輸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和資訊處理分離開,3 D投影技術和5G能夠將此整合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客戶端上。而這個終端不作資料處理,只做傳輸。快速的資料傳輸將客戶輸入的素材轉移至資料處理中心進行處理後再傳輸回客戶端。
這個資料處理中心事實上就是一臺無比巨大臺式機。
別忘了DIY電腦機箱,在這個強調個性的年代,DIY還是有很大的市場。所以我覺得無論從各個方面來看,臺式不會被淘汰。
我還是想攢個桌上型電腦慢慢玩遊戲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