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文首先來個真愛粉測驗:還記得我們的Galaxy Buds Live評測文章標題是什麼嗎?

彼時我們沒能預料到的是,僅僅不到半年之後,三星Galaxy Buds系列真無線耳機的最新作不但名字裡有“Pro”,產品力也真的Pro了起來。

外在:穩中求進

不能不首先吐槽的是,我剛拿到Galaxy Buds Pro的時候幾乎以為這是Galaxy Buds Live的什麼新配色,畢竟二者的充電盒造型及尺寸幾乎可以說是一模一樣,連保護套都可以通用(Galaxy Buds和Galaxy Buds+的保護套通用性甚至也比它們倆差點)。

當然,除了省模具費用的嫌疑外,我還是願意給Galaxy Buds Pro的充電盒以好評。用過Galaxy Buds Live的人應該都記得其充電盒是多麼小巧,Galaxy Buds Pro同樣繼承了其體積小、盒蓋阻尼感佳的優點,磨砂霧面質感也與金色Galaxy Buds Live一致。我這一副銀色版本的充電盒顏色其實應該算淺淺的貝母藍,充足光線下會反射出珠光。並且它在好看之餘也比那些光面塑膠貨耐久得多,Galaxy Buds Pro的盒子曾被我不經意地從桌面扒拉到了瓷磚地上,也沒留下肉眼可見的痕跡。

所以說如果你的使用習慣不算太糙,那麼大可不去為它準備什麼保護套,反正裸著的Galaxy Buds Pro也還蠻漂亮的。

不過耳機本體的外觀就有些爭議了,它不像Galaxy Buds Live的腰果造型那樣具備較高的辨識度,遠看就只是一塊光禿禿的突鏡面,紫色倒是不必擔心,我這副銀色耳機一旦髒了以後視覺上就很明顯。而且這大塊的觸控面也使得Galaxy Buds Pro容易在佩戴或摘下的過程中發生誤觸,觸控面較小的Galaxy Buds+要略友好一點。

雖說觀感尚存爭議,這一次Galaxy Buds Pro的腔體設計在我看來是截止目前所有三星真無線耳機產品中最成功的一個。它的錐形腔體擁有較小的截面積,對耳廓的壓力會比Galaxy Buds+明顯小一些,橢圓截面短導管配合橢圓截面矽膠套對耳洞的友好度也更高。儘管同為入耳式形態的產品,Galaxy Buds Pro的佩戴舒適度仍顯著優於Galaxy Buds+,甚至可以在側躺狀態下舒服地佩戴(AirPods Pro做得到嗎?),IPX7防水也令人用起來多幾分安心。而對比“好聽不舒服、舒服不好聽”的Galaxy Buds Live,你也不需要再於音質、隔音和舒適度之間做單選題了。

體驗:不必再看蘋果的尾燈

恭喜三星,你是安卓陣營中第一個做出綜合體驗可與AirPods Pro同臺較量之真無線耳機產品的品牌。

首先在連線效能方面,自Galaxy Buds+開始搭載的博通BCM43015至今就沒換過,所以Galaxy Buds Pro的連線效能表現與Galaxy Buds+以及Galaxy Buds Live並沒有明顯的區別:配對和連線十分迅速,明顯比包括AirPods Pro在內的多數競品更快;穩定性依然優秀,很少出現斷續的情況;搭配S20Ultra時延遲低至可以輕鬆應對《和平精英》等射擊遊戲的需求,但仍然只對“遊戲中心”內的應用生效。

需要細說的是兩個新功能:無縫耳機連線和延遲調節。無縫耳機連線適用於登陸了同一三星賬號的三星裝置,從實際體驗來說有兩點優勢:其一是當你將Galaxy Buds Pro與一臺三星裝置配對之後,它會出現在你的其它三星裝置已配對列表中,無需手動配對;其二是在三星裝置間切換要比跨品牌(比如S20Ultra和iPhone 12間)切換更加迅速順暢。但要注意,Galaxy Buds Pro並不支援多裝置連線,連線新裝置後會與前一個裝置斷開;它也還不能像AirPods系列那樣根據場景在裝置間自主切換,所以在我看來與真正的“無縫”尚有距離。

至於One UI在Sound Assitant中新增的延遲調節功能,它適用於所有與其支援的三星裝置連線的藍芽耳機,並不侷限於Galaxy Buds系列,但場景限制卻比較嚴苛。實際用下來只對自帶的音影片應用起作用,第三方應用哪怕是已經加入遊戲中心也不好使。所以就目前而言,除非你用手機看本地影片,否則這個功能是可以忽略的——你問所以線上影片應用的延遲怎麼解決?咱還是把它拖進“遊戲中心”好了……

續航方面,增加了主動降噪還優化了佩戴的Galaxy Buds Pro自然不可能復現Galaxy Buds+單體12小時以上那麼誇張的成績,官方說法其在開啟和關閉主動降噪時的播放時間分別為5+13小時和8+20小時。實際使用下來開啟降噪+60%音量播放一小時耗電在18-20%,與官稱相符——畢竟三星在之前一貫喜歡“反向虛標”,不需要擔心其實際續航表現有水分。快速充電和無線充電等前幾款Galaxy Buds擁有的特性也沒有缺席。Galaxy Buds Pro這次最受群眾矚目的應該就是降噪表現了,畢竟Galaxy Buds Live受限於開放式結構導致其綜合降噪效果還不如普通的非主動降噪入耳式耳機(如Galaxy Buds+),包括我在內的星粉們都指望三星這一次能找回顏面來。至於實際表現……我給出的評價是“很不錯”。

“不錯”的是,Galaxy Buds Pro的主動降噪效果終於達到了當前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的上游水準,良好的低頻噪聲削弱效果令其在通勤場景中具備足夠高的可用性,辦公室裡對空調或風扇聲的削弱效果也不錯。需要注意一點,如果你只在辦公室或者不算喧鬧的街道上嘗試Galaxy Buds Pro的主動降噪,很容易得出它降噪強度較弱的結論。但事實是它的降噪強度調節比多數競品更加動態,地鐵中能明顯感受到Galaxy Buds Pro的降噪強度會拔到較高的水準上,對低頻噪聲的削弱效果會優於AirPods Pro;而在安靜的辦公室內,較低耳壓且佩戴舒適的Galaxy Buds Pro能幫我舒舒服服地睡個午覺,那些或耳壓較高或不能側躺的產品(AirPods Pro兩樣都佔)就做不到這一點。

不過同多數其它產品一樣,Galaxy Buds Pro對中高頻噪聲的削弱能力要遜色於AirPods Pr的,但不得不說現階段主動降噪耳機對中高頻噪聲的削弱效果都不會特別好,真正靠譜的手段還得是ER4那種高強度物理隔絕。排除BOSE QC Earbuds這個獨孤求敗的產品,再排除Enco X這種中高頻噪聲削弱拉胯太多的產品(Galaxy Buds Live你繼續面壁吧),其它主流的主動降噪真無線耳機在降噪效果方面基本都可以劃入同一梯隊,彼此間有差距但體驗拉不開檔次。而且主動降噪對音質也會產生負面影響,Galaxy Buds Pro能在保住消費級TWS音質之冠(這點我們後面細說)的前提下做到稱得上較為優秀的降噪效果,我已經知足了。

除了降噪強度和耳壓最佳化外,抗風噪效能對降噪體驗也有顯著影響,這一點上Galaxy Buds Pro優於我手中的OPPO W51、Enco X和小米Air 2 Pro。但跟公認抗風噪最強的AirPods Pro比起來,Galaxy Buds Pro在開啟主動降噪或環境音時的風聲還是要更加明顯。

值得欣慰的是Galaxy Buds Pro的通話效果非常不錯,受風聲的干擾很小,這點就很符合三星對麥克風抗風噪設計的描述,畢竟Galaxy Buds Live就已經搞定了通話風噪,作為後繼產品的Galaxy Buds Pro自然沒道理把牙膏再吸回去(僅支援25W充電的Galaxy S21Ultra:有被冒犯到)。而且優秀的通話效果也讓我有理由猜測當前Galaxy Buds Pro的降噪/環境音下抗風噪效果不夠完美的原因可能是軟體最佳化欠佳造成的,畢竟它實現通話降噪的手段並非如Galaxy Buds Pro那樣透過額外的骨振動感測器,而是純粹依靠麥克風設計和軟體演算法,所以不完全排除其抗風噪效果在未來透過韌體更新得到一定改善的可能性。

至於Bixby語音喚醒,安靜環境下的喚醒成功率跟AirPods Pro的Hey Siri差別不大,但在不那麼安靜的戶外環境中喚醒成功率和指令識別率都不那麼可靠,這一點比起Galaxy Buds Live區別不大。不過我本人一直將之視為一個帶有公開處刑色彩所以從不使用的功能,而對你有沒有用還需要你自己來回答。

前面這些專案還不至於令人覺得Galaxy Buds Pro身懷了什麼“絕技”,而接下來才是重頭戲——此前還沒有任何產品能夠衝擊AirPods Pro的專案:環境音。

論主動降噪、抗風噪以及通話質量,其實早已有產品能與AirPods Pro比肩甚至實現較大程度的超越,但唯有環境音品質這一項蘋果面前還沒有任何產品能構成威脅,直到Galaxy Buds Pro的出現。毫不誇張地說,在環境音這一專案中,Galaxy Buds Pro與AirPods Pro的表現伯仲之間,二者的環境音品質都相當自然清晰真實,接近未佩戴耳機的體驗。唯一拖了三星後腿的就是我剛剛講過的Galaxy Buds Pro抗風噪目前還不夠強,有風環境下的表現要弱一些。

但Galaxy Buds Pro還有其它的優勢可講。首先它的環境音量有四檔可調,你可以根據使用需要將環境音量調小或調大一些,選擇更加靈活。我個人推薦中或者小音量,太高的環境音量容易使突發噪聲驚嚇到自己。

然後三星還為Galaxy Buds Pro增加了語音檢測功能,這一功能同索尼在WH-1000XM4加入的智慧免摘對話類似,耳機在檢測到使用者說話時會自動降低音量並切換到環境音,10秒內沒有說話則切換回主動降噪,這使得你在結賬等場景中免去了摘下耳機或手動切換到環境音的麻煩。不過需要注意,它和WH-1000XM4一樣會被咳嗽或清嗓的聲音啟用,如果三星能夠像索尼那樣提供靈敏度調節,這一功能的體驗會更趨完美。

小結下Galaxy Buds Pro的使用體驗:在釋出十四個月後,AirPods Pro的最後一道“嘆息之壁”即環境音功能終於被Galaxy Buds Pro攻破,三星甚至還整了更多的“花活兒”出來。而其它方面二者的體驗差距也拉近了不少,距離AirPods Pro推出已經過去了15個月,安卓陣營終於拿出了一款可與之正面對抗的產品——但願傳說中的第二代AirPods Pro不要很快推出吧(笑)。

音質:唯有我,能戰勝我

在Galaxy Buds+推出後的這一年時間裡,我一直將其視為消費級真無線耳機的音質標杆。不考慮某些HiFi品牌所推出的售價離譜體驗更離譜的奇葩產品,在“像是給人用的東西”這一範疇內,Galaxy Buds+幾乎始終是調音與素質的綜合最優解。我所評測過的上一款音質T0級別真無線耳機聲闊降噪艙也只是素質比較Galaxy Buds+稍佔優勢,並未實現完全超越。

而Galaxy Buds Pro則在這兩方面都有更好的表現。

推薦均衡器設定依然是“有活力”,最符合多數人的喜好。因為Galaxy Buds+不具備主動降噪功能,所以二者的音質比較主要參考關閉Galaxy Buds Pro降噪時的發揮。

比起Galaxy Buds+,Galaxy Buds Pro的音色細膩度和密度都有所提高,這令其擁有更好的鮮活度。與此同時Galaxy Buds Pro在聲場廣度和動態方面也更具優勢,聽起來要更加起伏大氣一點。

音色方面Galaxy Buds Pro的低頻更加豐滿也更紮實,人聲厚度有了顯著增強。結合素質上的變化,Galaxy Buds Pro可以說在幾乎任一型別的音樂中都具有比Galaxy Buds+更能討人喜歡的表現,也更加耐聽。而在降噪開啟後,Galaxy Buds Pro的厚度會被削去一些,音色更加接近Galaxy Buds+一點——也就是說最不濟的情況下它仍然強於Galaxy Buds+。

當然了,我們沒法真的指望Galaxy Buds Pro可以對Galaxy Buds+構成音質上的代際優勢,畢竟後者的起點已經相當高,Galaxy Buds Pro能在優化了佩戴還塞進主動降噪之後音質不降反升已經大幅超出了我的預期——我的預期是它能在實現主動降噪的同時音質不縮水太多就好。

至於360音訊,三星為Galaxy Buds Pro加入了運動追蹤感測器並引入杜比頭部追蹤與杜比全景聲,實現類似AirPods Pro的空間音訊功能。實測包括愛奇藝、騰訊影片、優酷影片和AcFun在內的主流影片應用以及新浪微博內的影片內容都支援360音訊。不過對於頭部追蹤功能,我的態度同AirPods Max評測時一樣,依然只是嚐個新鮮,這種接近於將立體聲開倒車回到單聲道的功能對於影片的沉浸體驗並無實質幫助,但可以期待它未來在增強現實場景發揮更大的作用——當然了,頭部追蹤無用不代表杜比全景聲無用,開啟360音訊還是能夠提升觀影時的環繞感,如果能提供獨立的頭部追蹤開關會更好。

總而言之,三星還將毫無懸念地繼續穩坐消費級真無線耳機音質標杆的地位。所以你們看,無論其他人怎麼唱衰三星收購哈曼後的AKG,我都沒有懷疑過其品牌實力。這事兒不需要爭辯,已經推出的四款Galaxy Buds充電盒上那行“Sound by AKG”就足以粉碎一切質疑。

給星粉最好的禮物

這一次Galaxy Buds Pro無疑是直面AirPods Pro而來的。約22個月前,蘋果釋出了首款搭載H1晶片的耳機第二代AirPods,直到不久前推出的AirPods Max,H1仍然是保證蘋果耳機體驗的最強“心臟”,在它的驅動下蘋果無線耳機一路所向披靡。

而除蘋果外的整個行業在花了22個月時間後,我們才終於迎來了Galaxy Buds Pro這款綜合體驗能與蘋果系真無線耳機打個有來有回的產品——論降噪抗風噪以及無縫體驗,Galaxy Buds Pro與AirPods Pro尚有差距,但要說產品質感、佩戴舒適度、環境音品質和音質,Galaxy Buds Pro卻毫不示弱,甚至佔有相當明顯的優勢。如此水準的產品力擺在面前,1299元的定價顯然沒有留給我們絲毫的質疑空間。

作為市場地位和產品定位都非常接近的唯二品牌,三星終於也拿出了能與蘋果正面抗衡的真無線耳機產品,最高興的當然還是包括我在內的三星手機忠實使用者們。而且不得不承認今年三星中國相當開竅,預定Galaxy Buds Pro送Galaxy Fit2手環、預定Galaxy S21/S21+送Galaxy Buds Pro半價券、預定Galaxy S21Ultra直接送Galaxy Buds Pro,價格和其它贈品服務也比過去厚道了不少。連原本已經因為S21Ultra縮水了充電功率而罵罵咧咧揚言絕對不買的我也還是預定了回來,甚至後悔自己沒有參與先行者計劃而錯過了那枚“S幣”。

相信被這副好看、好用又好聽的耳機挽回心意的三星使用者遠不止我一個。至於非三星手機使用者要不要選擇Galaxy Buds Pro,我也簡單理一下:缺少全家桶支援損失的基本是無縫連線這種“感知不強”的功能,唯一體驗差距略明顯的也就是延遲(至於音質落差完全是各個手機品牌的問題,搭配誰家的藍芽耳機都依舊存在),與那些同樣吃不到全家桶延遲最佳化的傳統大牌產品相比,1299元的Galaxy Buds Pro價效比還是很突出。

最起碼,僅僅是綜合實力能與AirPods Pro掰腕子這件事兒,Galaxy Buds Pro就值得我們不吝惜喝彩乃至這一次就支援,對不對?

9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復古之聲:聲菲爾PT2021平頭耳塞耳機體驗測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