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在2003~2005年期間,AMD曾經憑藉著Athlon 64這顆首款支援64位的雙核處理器以及後續型號,把對手英特爾的奔騰處理器打得滿地找牙。當年的奔騰處理器為了趕超對手,可謂煞費苦心,“無腦”拉高頻率造成功耗爆炸,甚至出現史上著名的“膠水雙核”。當年就是仗著這種優勢,K8剛出來的時候,比英特爾任何一款消費級旗艦還要高貴。

實際,早年Athlon 64和Athlon 64 X2效能、功耗上優於Intel的Pentium 4和Pentium D,但是後來Intel於2006年推出Core 2給AMD來個回馬槍,併成功反擊AMD。從此AMD一蹶不振,推土機架構更是將AMD幾乎推向絕望的深淵,由於沒有競爭對手的威脅,英特爾成功憑藉“四核八執行緒的i7”而練成“牙膏廠”。直到2017年,AMD銳龍架構的誕生,AMD才王者歸來。

當然,銳龍剛剛誕生之初還有許多不足,單核效能弱、記憶體延遲高、頻率上不去、開個PBO容易翻車等等。不過後面經過幾代的最佳化,不僅提升工藝製程,也對微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進和最佳化升級,終於在銳龍5000中彌補了Zen系架構上一直以來相對薄弱的環節,並將原本的多核與IPC效能優勢領域進一步擴大。實際上,銳龍3000系列已經是在遊戲方面趕上了英特爾,而這代升級卻把英特爾比下去了。這次銳龍不再談什麼價效比和多核效能、專業效能,蘇媽卻針對英特爾傳統強項:單核效能和遊戲效能。這個從銳龍誕生以來都是要命的弱項,這次卻把英特爾酷睿遠遠甩在後面。

既然英特爾處理器已經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那麼銳龍處理器漲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速龍時代Athlon 64就是“欺負”藍隊無人能戰才那麼囂張跋扈。在今天看來,缺貨、高貴的5950X似乎成了當年的Athlon 64。不僅如此,i9 10900K即便面對八核心5800X也表現有點吃力。歷史總有出奇相似,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Intel也被默秒全的時候。即便AMD在2003~2005年Athlon 64的之後一落千丈,但是時隔時隔多年之後,AMD現在已經王者歸來,在桌面處理器中已經佔據絕對優勢。

Athlon的時候是Intel工作強,而AMD的遊戲效能強悍,後來酷睿出現一直都遊戲王者。現在的話AMD不論是遊戲還是工作(或者說專業效能)都是王者,這讓看完各大媒體評測結果的網友大驚道:Intel努力點,AMD如果繼續漲價就不妙了!更令人荒唐的是居然有網友大呼:“R5默秒全了……趕快刷一波"Intel,Yes!"”

理所應當的,網友當然把希望寄託在十一代酷睿,無奈十一代酷睿依然是14nm,核心數由十核心變為八核心。儘管架構改變以及加入AVX-512指令集,但是隻能在單核效能與遊戲效能與銳龍5000打個平手,多核效能和功耗依然是令人頭疼的事。不過十二代10nm工藝的大小核的酷睿還是讓英特爾粉絲有點期望。很多網友都呼籲英特爾來個反超AMD,而AMD不斷漲價,從“AMD,Yes”變為刷“Intel,Yes”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4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唱吧小巨蛋麥克風Q5評測:過年全家一起K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