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一名以 Macbook 作為主力電腦的使用者,平時我最多使用的就是外接鍵鼠以及顯示器的組合。但由於桌面空間有限,我不得不犧牲 Mac 上非常易用的觸控板來為鍵鼠騰出空間。正巧最近羅技給我們寄來了一套外設大禮包,其中就包括了羅技的 MX Anywhere 3 無線滑鼠以及 MX Keys 無線鍵盤。在瞭解到它們針對 Mac 單獨做了最佳化以及同時支援 Windows 跨平臺使用後,我便透過“強取豪奪”的方式把它們拿了過來,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我這幾天的使用感受,順便給小夥伴們提供一些參考。
開箱
作為羅技定位高階的產品線,從它們的包裝上也能看出一絲端倪。MX Keys 的包裝正面印有它的外觀主檢視以及產品名稱等標註,背面則是其主要的四大賣點。值得一提的是,在盒子的側面有“FSC”環保標識,意味著這款產品所用的紙質包裝以及說明書均是來自於經過認證的森林產品,為合理利用木材以及保護森林提供了保障。
開啟包裝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鍵盤本體,本來上面還包裹著一層很有質感的白色雪梨紙,不過我們小夥伴在拍攝時開箱丟掉了就不做展示了。
鍵盤下方則是羅技的優聯聯結器、說明書、產品卡片以及充電線纜。有一個小細節是羅技在通用版的鍵盤包裝中附贈的是 A to C 的線材,而在專門的 For Mac 版中附贈的是 C to C 的線材,方便 Mac 使用者進行充電,這一點還是很貼心的。
MX Anywhere 3 的包裝風格和 MX Keys 基本一致,都是採用低調沉穩的黑色,盒子上依然印有主要賣點以及“FSC”標識。
開啟第二層包裝,滑鼠本體被固定在紙質的固定層內。產品下方依然是優聯聯結器、充電線、說明書。把它們倆放在一起合個影。
外觀設計
MX Keys
在開箱 MX Keys 時,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用料紮實,810g 的重量拿在手裡異常的有分量感。相比於我之前那笨重且佔地的有線機械鍵盤,MX Keys 能夠瞬間讓我的桌面整潔不少。
MX Keys 的主體是由整塊的金屬打造而成,不論是視覺觀感還是手感,都有很強的一體性。儘管使用了大面積的金屬,但其表面經過了噴砂等工藝的處理,哪怕是冬天摸上去也沒有很涼。
這款鍵盤的鍵帽上也有著不少的細節,首先區別於 Mac 原裝鍵盤以及蘋果自家的 Magic Keyboard 2,MX Keys 的鍵帽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平面,在主要的鍵帽上都有圓形的凹陷,這樣在打字時可以更好地提升打字手感以及定位感。每個鍵帽上面都進行了啞光的磨砂處理,打字時觸感更溫和,但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容易沾染指紋或者打油。
除此之外,MX Keys 還擁有小鍵盤區域以及頂部的快捷功能按鍵,對於 Mac 使用者來說上手非常容易。而且像我這種密碼中數字比較多的人來說,數字小鍵盤簡直是福音一般的存在。
最讓我喜歡的是 MX Keys 的智慧背光系統。雖然平時我都會使用螢幕掛燈進行照明,不太需要鍵盤背光。但在少數情況,比如同房間內小夥伴拍攝影片或者觀看影片時,它的智慧背光可以自動調節鍵盤背光亮度以及根據人手的位置智慧開啟或者關閉。不需要使用鍵盤時自動熄滅背光,這樣就不會打破我看電影或者影片時的沉浸感,十分省心。
鍵盤的背面也十分簡約,頂部突出的部分既起到了整合電池以及工作元件的任務,也巧妙地將鍵盤整體進行墊高形成一定的角度。雖然不像一般的鍵盤那樣可以調節傾斜角度,但結合其出色的按鍵手感,我認為鍵盤掌託對於這款鍵盤來說並不是那麼必要的存在。
MX Anywhere 3
在這之前我用過滑鼠是羅技的 M590,所以看到 MX Anywhere 3 之後多多少少有些親切感。MX Anywhere 3 採用了左右對稱的設計,滑鼠和手掌的主要接觸區域為塑膠以及類膚材質,99g 的重量再加上小巧的體積在使用時有著良好的握持感。
作為羅技 MX 系列滑鼠產品的精髓,MX Anywhere 3 也搭載了全新的 MagSpeed 電磁滾輪。透過滾輪下面的按鍵可以調節滾動狀態。除了全程 0 阻尼的自由模式之外,還有 SmartShift 自適應調節。比如,在瀏覽較長的文章或者表格時,我們可以快速的滑動滑鼠中間進入無極模式;當需要定位到精準位置時只要讓其停止滾動,便可以自動切換到正常的分段模式。
MX Anywhere 3 的底部是四枚長條的橡膠腳墊、開關、感應器以及裝置切換按鍵。透過點按可以實時切換滑鼠的連線裝置。根據裝置的不同,還可以選擇使用藍芽或者優聯進行連線。
MX Anywhere 3 內建了獨家的 Darkfield 追蹤技術,在提供更好定位的同時,還支援在玻璃板上使用。雖然一般來說這不是常見的使用場景,但對於常出差的朋友來說,還是會碰到酒店房間中的桌子是玻璃材質的情況,很大程度地避免四處找東西臨時充當滑鼠墊的尷尬。
續航方面,這對鍵鼠的表現讓我很滿意。官方標稱 MX Keys 可以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提供 10 天的電量,在關閉背光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提供長達5個月的使用時長。而 MX Anywhere 3 則可以使用 70 天,同時還支援快充功能,充電一分鐘就可以使用 3 小時。
Logi Options 個性化設定
即使這兩款裝置預設的設定對我來說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使用場景了,但是羅技仍提供了軟體並針對每款裝置進行了個性化定製。
在軟體中完成配對之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對 MX Keys 最上排的功能按鍵進行修改。比如將原有可能並不常用的計算器按鍵修改為將程式最小化。
而選項最多以及定製化更豐富的還要是滑鼠產品。在 MX Anywhere 3 的設定中,我們不僅可以針對除左右按鍵外的所有按鍵進行個性化定製,還可以針對指標的速度、靈敏度等等進行精細化的設定。
我甚至還可以選擇某一款軟體進行針對性的設定,比如在 PS 中將滑鼠中鍵設定為上一步,在 Final Cut 中將側鍵設定為切割選項,可以大大提升功能工作的效率。
羅技的殺手鐧功能——Logitech Flow
Flow 作為羅技 MX 系列的拿手功能,很早之前我就有所耳聞。雖然我的主力裝置依然是 Mac,但是偶爾我也會切換到 Windows 裝置上進行一些操作以及遊戲娛樂。
除此之外,羅技還為 Flow 進行了新的升級。之前在切換不同的裝置時,往往都是滑鼠過去了,但是鍵盤還需要手動進行切換。這次羅技將這一操作融合到了一起,在使用滑鼠進行跨裝置切換時,只要滑鼠移過去了,鍵盤則會自己跟著切換過去,更好地提高了跨平臺使用的便捷性。
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的主力電腦是 Mac 並且沒有原廠情節的話,那麼羅技的這兩款外設絕對是非常好的選擇。
相較於原廠的 Magic Keyboard,MX Keys 有著更加出色的手感以及更高的自由度。通用性更高的 Type-c 介面也使得我桌面上的介面基本都達到了統一,除了甩不掉的拓展塢以及我的iPhone。而 MX Anywhere 3 在保證體積小巧的同時又擁有讓我愛不釋手的 MagSpeed 滾輪,以及 Logitech Flow 跨平臺拓展功能,現在已經被我當成了主力滑鼠。
不論你是 Mac 使用者還是 Windows 使用者,如果你對辦公外設有較高要求的話,在平衡體積以及功能性的前提下,我覺得 MX Anywhere 3 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