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疫情的出現,
各個手機廠商的生產基本都受到了很大影響,
其中之一,是蘋果。
根據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大師郭明錤的報告,
負責生產iPhone 11系列、
iPhone 9等機型的鄭州富士康工廠,
原預計2月10日復工,
但目前已經推遲至少一個禮拜,
復工率僅為40%-60%。
負責生產iPhone 12的深圳富士康工廠,
復工同樣推遲至少一個禮拜,
復工率為30%-50%。
種種跡象都在說明,
蘋果的許多產品將面臨缺貨,
甚至今年的新iPhone也將面臨缺貨。
那另外一層含義,
缺貨大概率要導致產品價格上漲。
電商平臺反應最快,
拿去年2019款iPad Air 3為例,
此前價格已經來到3000元以下,
最近,價格紛紛上漲,
來到了3000元之上。
而且受到疫情影響,
目前多家供應商面臨原料短缺的問題,
多個元器件價格上漲。
簡單來說,
今年的新機將會面臨無貨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
儘管蘋果方面表示,
正在努力將iPhone的部分生產線
轉移到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地區,
保證iPhone 9和iPhone 12能夠如期釋出,
但很大可能,
今年的新iPhone在備貨量上較去年將會減少。
而且,
今年iPhone 12較去年的iPhone 11系列多了5G,
而且傳言將會採用新設計。
無論怎樣,
iPhone 12的成本本身都會比iPhone 11系列高,
加上疫情影響,
iPhone 12系列漲價的可能性會很高。
一場疫情,即便是強如蘋果,
在供應鏈上也折戟沉沙。
怎樣加強抗風險能力,
疫情過後,
這是廠商應該思考的問題。
而放眼全球,
三星大概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小的廠商,
完全能夠憑藉自身實力,
打造出一款旗艦手機。
但全球來看,
也僅有一個三星有如此實力,
對於其他手機廠商而言,
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身研發實力的同時,
掌握供應鏈更多的話語權。
關於這點,蘋果正在做,
中國產廠商也在行動。
OPPO最近公佈了自研晶片的計劃,
小米也在有意識地扶持中國產供應鏈廠商,
後續將會在小米10上採用中國產螢幕,
而華為在被美國科技禁運後,
也有了後續的鴻蒙系統、晶片。
這個疫情,
給予了所有手機廠商沉重的打擊,
黑馬也希望,
在這之後,
能看到更多廠商在研發上發力,
在供應鏈上能有更多的話語權。
畢竟,
只有具備了核心技術和實力,
才能帶給消費者更加驚豔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