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答疑,又遇到知乎網友問我:“為什麼華為Mate40 Pro賣6999,而小米11賣3999?”對方還在問題描述下表示:“並非引戰,只想知道為啥兩個品牌的旗艦機,價格可以差這麼多?”
我的回答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誰投入多,誰就應該更貴。
華為有自研晶片,還是稀缺的麒麟9000,不貴不可能;小米11佔盡天時地利水桶配置,“走量”才是攻勢大旗,定在4k檔位非常靠譜。這倆品牌如果搞反了價格定位,那才讓人感到奇葩。
往細了說,如果你自研乾貨並不多,但一出場就是要鬥破蒼穹的價兒,保準很少有人買賬。這樣自命不凡的手機品牌我們不是沒遇到過,甚至你可能真買過!大部分消費者心裡那杆子稱還是很準的,你看他們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還有搖旗叫好助威的看客,但隨著真實銷量緩慢低迷,就地撲街是遲早的事兒——你應該猜到了,這其中就有錘子(堅果)手機的身影。這也是個令許多人鬱悶的事兒,其實手機還不錯,但羅老師破產卸任之後,接手的位元組也沒能把堅果救活,目前堅果團隊已經開始與檯燈團隊合併、轉型做教育硬體,最新一部堅果R2可能就是錘子手機的歷史絕唱。
道理很簡單,研發製造成本決定產品價值,市場現狀限制起步價,如果你違背規律硬來,在大眾都認為你賣3k多我就買的情況下,打出個4k5的高價,我只能揣測營銷團隊是在“壕賭運氣”。
實際上,擁有別人打不垮的核心競爭力,才可能不受制於人,成為一枝獨秀。華為Mate40 Pro賣6999不是一朝賣貴的,Mate系列也是隨著麒麟晶片的戰鬥力飆升而步步高昇的。
還是拿堅果R2舉例,大家會感慨情懷無價,但你賣得價格超過我的心理預期,還是會選擇無視。想要做出高溢價,在國際市場上與蘋果、三星等超貴手機比肩和同臺競技,是需要長期的品牌價值塑造的,而這個過程很可能因為消費者的強烈不認同而前功盡棄,真不是你單賣情懷就能賣得出去的。
大家都想讓自家旗艦賣得貴,還賣得好。這也是小米旗艦一直渴望做到的事。
小米的粉絲應該清楚地記得,起步價不到3k的小米9應該這兩年最便宜的小米旗艦了,小米10開始正式漲價,但小米也拿出了“高性價比”的紅米K20、K30系列守在3k檔位做黑馬,最近的K40甚至還未釋出就喊出2999的起步價,可見一部手機能賣多少錢並不是自己說得算,全家人都要安排好各自的價位,消費者才會覺得合理而埋單。
#科技熱點評#
- 賞心悅目,iQOO 11ProPlus曝光,這才是真香機
- 雙11選摺疊屏的看過來!鉸鏈、系統水平很重要,這三款入手正當時
- 雷軍這次“不講武德”,發佈三個月全系直降300元,E5屏+徠卡三攝
- 《白月光他人設崩了》,為了自救,這白月光我不當了
- 蘋果 iPhone 14 Pro / Max“賣爆”,鴻海富士康成最大受惠者
- 2000以內必選12+256GB,從配置和綜合體驗角度考慮,非它莫屬!
- 如何提升生活中幸福感?這五個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家居一定不能錯過
- 20歲小夥花26萬彩禮娶回小3歲妻子,4年後妻子嫌他窮,交了新男友
- 又一折疊屏領域的重磅殺手——vivo X Fold 來襲
- 滿足年輕人的用機需求,vivo S15 Pro影像性能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