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每日答疑,又遇到知乎網友問我:“為什麼華為Mate40 Pro賣6999,而小米11賣3999?”對方還在問題描述下表示:“並非引戰,只想知道為啥兩個品牌的旗艦機,價格可以差這麼多?”

我的回答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誰投入多,誰就應該更貴。

華為有自研晶片,還是稀缺的麒麟9000,不貴不可能;小米11佔盡天時地利水桶配置,“走量”才是攻勢大旗,定在4k檔位非常靠譜。這倆品牌如果搞反了價格定位,那才讓人感到奇葩。

往細了說,如果你自研乾貨並不多,但一出場就是要鬥破蒼穹的價兒,保準很少有人買賬。這樣自命不凡的手機品牌我們不是沒遇到過,甚至你可能真買過!大部分消費者心裡那杆子稱還是很準的,你看他們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還有搖旗叫好助威的看客,但隨著真實銷量緩慢低迷,就地撲街是遲早的事兒——你應該猜到了,這其中就有錘子(堅果)手機的身影。這也是個令許多人鬱悶的事兒,其實手機還不錯,但羅老師破產卸任之後,接手的位元組也沒能把堅果救活,目前堅果團隊已經開始與檯燈團隊合併、轉型做教育硬體,最新一部堅果R2可能就是錘子手機的歷史絕唱。

道理很簡單,研發製造成本決定產品價值,市場現狀限制起步價,如果你違背規律硬來,在大眾都認為你賣3k多我就買的情況下,打出個4k5的高價,我只能揣測營銷團隊是在“壕賭運氣”。

實際上,擁有別人打不垮的核心競爭力,才可能不受制於人,成為一枝獨秀。華為Mate40 Pro賣6999不是一朝賣貴的,Mate系列也是隨著麒麟晶片的戰鬥力飆升而步步高昇的。

還是拿堅果R2舉例,大家會感慨情懷無價,但你賣得價格超過我的心理預期,還是會選擇無視。想要做出高溢價,在國際市場上與蘋果、三星等超貴手機比肩和同臺競技,是需要長期的品牌價值塑造的,而這個過程很可能因為消費者的強烈不認同而前功盡棄,真不是你單賣情懷就能賣得出去的。

大家都想讓自家旗艦賣得貴,還賣得好。這也是小米旗艦一直渴望做到的事。

小米的粉絲應該清楚地記得,起步價不到3k的小米9應該這兩年最便宜的小米旗艦了,小米10開始正式漲價,但小米也拿出了“高性價比”的紅米K20、K30系列守在3k檔位做黑馬,最近的K40甚至還未釋出就喊出2999的起步價,可見一部手機能賣多少錢並不是自己說得算,全家人都要安排好各自的價位,消費者才會覺得合理而埋單。

#科技熱點評#

18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買電腦別光看CPU和顯示卡,廠商們太奸了,幾個指標必須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