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說在前面:

臨近年底,趁著假期的時間終於可以組裝我的新主機了,很早之前就購買的硬體,遲遲沒有時間,一直拖到現在。這次裝機的硬體有朋友送的,也有自己買的,雖不是目前最發燒的配置,但是夠我用了。

其中我選購的機箱是我最喜歡的,這款九州風神玄冰50機箱配置了三把ARGB風扇,價格不到300元購入,個人覺得價效比非常高,熟悉DIY裝機的使用者,一定知道三把ARGB風扇的價格是多少吧。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正式進入我的裝機分享吧。

細節與體驗:

先來看下這款玄冰50機箱吧,全側透的側板+前置側透,對於喜歡燈效的使用者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款機箱的個頭不小,標準的ATX規格,尺寸是442X210x479mm,邊角分明顯得非常的硬派。整個機箱採用的是ABS+SPCC+鋼化玻璃材質,質感非常不錯。

這款玄冰50機箱最大的亮點除了附帶三把風扇,再就是它的雙玻璃側透設計,可以將內部硬體,燈效最大範圍的展現。這兩塊鋼化玻璃厚度達到了4mm,非常厚實。這鋼化玻璃並不是常見的那種全透明側透,而是帶一些茶色,這樣即便有燈效的話,也不會很刺眼。

頂部可以安裝2個120mm風扇,或者2個140mm風扇,作為進風口,配置了磁力吸附的防塵濾網。

在頂部防塵網的右側,則是它的I/O面板,包含了3個USB介面、音訊介面、電源鍵、LED燈光鍵,其中音訊介面為耳機和麥克風介面,USB介面為1個藍色標識的USB3.0介面和2個USB2.0介面。電源鍵表面採用螺紋工藝處理,按鍵周邊還加入了燈帶,點亮的時候就會亮起。還有那顆LED燈光鍵則是用來切換燈效模式的。

在背部設計上,上方依舊是主機板I/O位置和風扇位置,這裡沒有裝配風扇,需要自行購買,可以安裝12cm的風扇。此外還配置了7個PCI-E槽位設計,所對應的擋板均有鏤空工藝處理,便於散熱。

機身的底部四個角做了加高的設計,並且上面均設計了防滑橡膠墊,放在桌面上非常的平穩。

開啟機箱側板,來看下內部的設計吧,依舊是常見的下置式電源倉設計,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讓機箱站立更加平穩,畢竟重心偏下了。電源倉做了鏤空設計,一是方便散熱,二是可以把電源的LOGO露出了,方便曬一下自己的電源,彰顯一下自己的裝機品味。

內壁設計上提供了比較多的開孔位置,比如頂部的三顆開孔,左側6個開孔,以及電源倉上面的3個開孔,這麼多的開孔為的就是方便使用者走線,理線,讓機箱內部看上去更加的整潔。

而在機箱的右側,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除了機箱自帶的各種連線線之外,還預留了兩個2.5英寸SSD的安裝位,而在電源倉的前端則預留了量噶HDD硬碟位,儲存擴充套件還是不錯的。介紹完機箱,再來看下我選購的第二款硬體電源。

之所以選這款電源主要還是它的價格和級別,它不是一款模組電源,但是搭配的電源線長度足夠,理線也輕鬆,還是金牌,而且還便宜,多有就選了它。

這款九州風神DQ750ST電源配置了120mm大尺寸白色葉片的散熱風扇,扇葉為雙層增壓設計,在使用過程中,不僅能全程靜音,而且能夠給電源內部提供足夠的風壓與風量,除開散熱風扇以外,在電源插孔一側還有大面積的散熱孔,可以將內部的熱量快速的排除。

介面方面,並沒有採用模組設計,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將價值花在刀刃上。配置的電源線很豐富,長度也夠長。為使用者配置了一個24PIN,一個8PIN,5個SATA口,3個Peripheral口,4個PCI-E口。

在電源的側面,可以看清埠的輸出電壓電流以及功耗值。同時從包裝的側面可以看到埠的輸出電壓電流以及功率對應值:+3.3V端最大輸出電流為22A,最大輸出功率為120W,+5V端最大輸出電流為22A,最大輸出功率為220W,+12V端最大輸出電流為62A,最大輸出功率為744W,-12V端最大輸出電流為0.3A,最大輸出功率為3.6W,+5VSB端最大輸出電流為2.5A,最大輸出功率為12.5W。

電源的背面,特別是電源插口以及一個電源開關,再就是大面積鏤空的散熱孔。整個電源為全黑色設計,一側的銘牌倒是很顯眼。整體來看這款除了不是模組設計,做工和品質還是非常不錯的。說完這款九州風神DQ750T電源,再來看下我買的九州風神的堡壘240水冷。

先看包裝方面,採用了九州風神家族的一貫的包裝風格,封面有著這款幻彩版堡壘240RGB V2水冷的外觀圖,它的風扇,水冷頭都具備了變幻的RGB光效,支援多系列主機板神光同步,顏值方面絕對沒得說。

開啟包裝,可以看到水冷,以及相關的配件都放在了專屬的凹槽中,除了表面有塑膠袋包裹,其他配件還有紙盒包裝。

除了水排和水冷頭主體外,還為使用者附帶了2把ARGB風扇,一個RGB分線器,一個RGB控制器,一個風扇分線器,再就是INTEL平臺與AMD平臺的相關扣具,還有一份說明書。在安裝的時候一定好參考說明書再安裝,事半功倍。

我們先來看下它的水冷頭,上面板為鏡面設計,當點亮的時候看上去會非常的深邃,水冷頭的外殼則是深灰色,便面有著磨砂的紋理,材質為ABS塑膠材質。在水冷頭的進出水口的地方做了加固處理,不會出現漏液的情況。

這款水冷頭的內部採用了分層設計,外部是動態的燈光區域,而內部則是玩家風暴(GamerStorm)Logo,點亮之後色彩非常的飽滿,非常的酷炫。

水冷頭的內部同樣不簡單,據悉內部包括了兩項四級外繞馬達,軸心採用陶瓷軸承、軸心,此外還有封閉式葉輪,底部還有純銅材質的底座,並且出廠就自帶矽脂,省下自己塗抹了。

堡壘240水冷散熱器的冷排屬於薄排的規格,長度只可以安裝2把120mm的風扇,一般安裝位置是機箱的頂部,對於小機箱來說240mm的水排相容性還是不錯的,也很友好。再進水,出水的管道與水排連線的地方,同樣做了加固處理。簡單說完這幾鍵硬體外,接下來就直接上機吧。關於主機板,顯示卡這些由於時間的原因就不做介紹了。

裝機其實並不難,現在網上也有大批的教程,文章分享等,很輕鬆的就可以上手,在我看來就跟插積木一樣。這裡裝機過程就不表述了,直接上裝完後的圖片吧,是不是很整潔呢?這得益於機箱內部的走線孔設計的合理。

機箱的前面板處配置的三把風扇,透過RGB集線器,控制器可以實現燈效同步,這款玄冰50機箱上面還設計了專屬的燈效切換按鍵,這樣就可以隨心切換了。可變換的燈效,顏色非常的豐富,即便你是一個對燈效模式很有追求的使用者,也會在它這裡得到滿足。

水冷頭內部的燈效顏色非常飽滿,像是把彩虹封裝在裡面一樣,而且在執行的時候噪音極低,不趴在上面你是聽不到的。

還是關於燈效,無論我們從內部看,還是側面,正面看,都沒有任何吐槽的地方。尤其是夜間,由於鋼化玻璃是茶色的,所以看上去也不刺眼,既滿足了使用者對燈效的追求,還不會顯得特別的花哨。

最後來測試下它的散熱能力吧,先看一張配置單。CPU選擇的是I7 10700K,顯示卡則是七彩虹的2060s,銘瑄的B460主機板,東芝鎧俠的1TB m.2 SSD ,平時主要以辦公為主,遊戲為輔,這套配置對於我來講足夠了。

我的這套配置不支援超頻,但是為了測試它的散熱能力,做了拷機的測試,在開機測試30分鐘後,溫度控制在49℃,看來我這款九州風神的240散熱器還是不錯的。

在使用3DMARK的壓力測試中,達到了98%,這項測試主要是考驗硬體的穩定性和散熱情況,百分比越高越出色,透過跑完20圈的DX12場景後,最終得分98%。雖然我們北方冬天比較寒冷,但是室內都有暖氣在28攝氏度左右,還能有這樣的成績真的是很不錯了。

以上就是這次裝機的簡單分享,最後簡單說幾句。

寫在最後:

這次裝機也算是給自己的春節禮物吧,最近我看《賽博朋克2077》等3A大作都上市一段時間了,終於有時間閒下來好好玩完了,我的這太配置所不是很出色,但是玩個遊戲辦個公完全沒問題,遊戲上個高畫質也不在話下。

機箱,水冷以及電源都選擇的九州風神,這可以稱得上是套裝了吧。九州風神是老品牌了,做工品質都不錯,價效比還高,所以就選擇了他家。在體驗後也真的沒有讓我失望。如果近期有裝機的小夥伴,也可以考慮下九州風神家的產品呢。

12
最新評論
  • 驍龍8s Elite來襲,中端市場的新寵還是性能妥協?全面解析與期待
  • 小巧的身材,出眾的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