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在上一次我已經給大家簡單地做了一次餘音最新的四動鐵單元耳機——驚蟄的開箱。這款官方售價僅1999元的耳塞,不僅有著出色的Artwork,在聲音的調校上也有讓三耳君驚喜之處。在開箱簡介裡我就說過,驚蟄是讓我感到驚奇的是它作為多單元動鐵耳機卻能提供給我們的流暢聲音。這也是我對其最讚賞的地方。
但醜話說在前頭,在開箱後,我對驚蟄是產生了一些意見:
1、附贈的套套數量相對較少,雖然原配套套的聲音已經非常穩定;但是千元內的春紛都有送一大堆套套,反而春系列旗艦隻送了兩套,對消費者而言可能會有點不好理解。
2、線材的顏值仍有提升的空間。
那麼接下來針對第一點,我掏出了一些私人的套套,換上去想看看驚蟄的聲音會不會有太多變化
至於第二點,雖然我想說大家可以自行尋找一些第三方的0.78線替換,但我並沒有做關於線材的搭配比較,首先原線已經配的已經是八股的純銀線,硬素質已經不低;另外目前市面的線材太多太亂太雜,屬於透明度最低的配件,花個比耳塞更貴的價格買的線結果到頭來讓聲音變得奇怪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固三耳君向來比較少會在文章內進行線材的搭配。
另外,這款四單元動鐵耳塞也讓我回想起早些年四動鐵單元耳機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多數都有一個特點是需要比較大功率輸出的音源才能把聲音“開啟”,同時也有一些玩家為了把耳機的聲音“矯正”,還花了巨資購入升級線,或者用改平衡線等玩法,試圖讓一個原廠聲音並不好聽的耳機發出符合自己意願的聲音,這種矯枉過正的做法三耳君一向是嗤之以鼻的,正如之前評測我也提過——如果一個耳塞在原廠狀態下的聲音都不怎麼樣,我會認為他會是一個失敗品。
幸好,驚蟄是一個原廠狀態下已經很讓人驚喜的耳機。所以我才反而想去再去挖掘一下它的潛力。
前陣子開箱時,我的聽感是基於使用原配的均衡耳塞套加上Cayin N6II e01主機板上得出的。現在同樣在N6II E01主機板上,我更換了以下的一堆套套:
1、final E套
2、Spinfit C100+
3、EarrBOND Barreleye
4、Comply耳塞套
幾款耳塞套,除了COMPLY的聽感差異最大以外,其餘幾款的變化其實談不上非常的明顯,尤其是EarrBOND Barreleye與Spinfit C100+兩款套套的差別比我想象中的來得要小。如果以原廠作為最均衡的評價,那麼無論哪款耳塞套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強化。
final E套的中頻變化明顯,但線條感增強的同時,動鐵的音色也少少浮現了出來,但綜合來說,從佩戴到聲音算是我比較喜歡的搭配。Spinfit C100+的M號戴起來並不會特別密封,總體來說Spinfit的聲場帶來的變化更為明顯,中頻部分多少會顯得更薄。EarrBOND Barreleye我使用的是強化人聲的001版,所以中頻亮度和結像都更加突出,但缺點是這款耳塞套與驚蟄相容度不算很高,容易脫落。
不過,一輪體驗下來,給驚蟄玩耳塞套可以說是“可以但沒必要”的一件事,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官方本身沒有提供特別多耳塞套的原因吧。
之後我繼續用原配的均衡型耳塞套作為基礎,再來做音源搭配。這次我就不再逐個逐個介紹,而是直接用價格段作為播放器的區分屬性,並藉此來分開入門、中端、高階三種區間。
入門級別(2000元級別播放器以及手機等)
老實說,我手上的入門級機器不多,有也是一些從2021年角度看都比較老的機器(例如...山靈元祖的打火機M3?凱音第一款智慧播放器i5?等等),想找一個比較新的機器並不特別容易,好不容易找到一臺山靈的M5s,算是符合2000元這個如今來看已經屬於入門級定位的機器了。另外,手機部分則有iPhone和iQOO Pro。
山靈M5s一貫給我印象是擁有比較抓耳的中高頻表現,但在驚蟄上面,我聽著卻有點波瀾不驚的感覺,總體來說沒有了過去那種一耳朵發亮的音色,反而是有點四平八穩。
過去用iPhone加原廠的小辮子,聲音不用聽都覺得軟糯無力,中頻發渾。不過這次卻沒有了這個感覺,反而低頻量感比M5s還多了一點點。換上iQoo Pro,除了中頻結像部分拉得比較開,以及味精味稍微明顯了一點以外,倒也沒給我什麼的驚喜和不滿,不過不失。
中端播放器(5000元左右的播放器)
這個段位的機器三耳君是比較常聽,例如N6ii也算是符合這個定位的機器,此外、小墨菊、M6 Pro還有剛發售的DX300都屬於這個段位的競爭對手。
在這個段位的選手當中,各個播放器接上驚蟄都有不錯且細分的表現,N6ii搭配E01主機板自然是給你最細膩圓潤的聲音;而搭配小墨菊會在中高頻部分比較放得開,顯得比較寬鬆;而M6 Pro則主要集中在中低頻的寬鬆度上更加舒服;DX300則是強調中低頻的氛圍感,但論大氣程度還是不如DX220 MAX。
高階播放器器(一萬元以上)
講道理,購買驚蟄的使用者,大機率短期內不會擁有這段位的機器;但我們還是挑了幾款“名器”來試試,包括凱音N8、墨菊、SP2000以及DX220 MAX。
在這個級別,要說素質基本不會有太大差別,更重要就是看相性了,這裡容許先說個人結論,三耳君覺得聽感最搭配的是最重的那臺,而聽感最不搭的,是最貴的那臺..
DX220MAX儘管現在似乎買不到了,但剛好在天域聯達試聽時這臺機器可以說極其對得上三耳君胃口,原本驚蟄就是一款非常像動圈的動鐵耳塞,結果接上DX220Max後,中低頻那寬鬆的密度質感,可以說是“撲耳而來”,讓驚蟄的聲音再一步接近動圈的那種柔韌有餘的鬆弛感,這是另外幾臺播放器沒有給我的感覺,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音染,但至少對驚蟄來說是很對我胃口的。
而像N8也好,墨菊也好,都是在素質上更上一層樓,但音色上都不會有太明顯的改變。不過接上SP2000時,高頻到時有點過分尖銳了,但換成SP1000又顯得過分細膩且軟綿綿,所以AK的兩款旗艦其實都不太搭。
聽了一圈下來,驚蟄帶給我的表現可以說和過去的一些耳機都不太一樣。哪怕是過去同樣對音源不挑剔的耳塞,當你聽過高階播放器,再回頭聽入門機器,你都會有很大的落差;但在驚蟄身上,哪怕用一臺iPhone手機我竟然也不覺得“糟蹋”了這條價值2000元的耳塞,這樣的想法在過去我聽的耳塞中是很罕見的。
三耳君斷言,驚蟄對音源的“下限”門檻是很低的,至少從耳塞套和音源兩個環節上,你已經不需要再投什麼資源去折騰。其實也非常符合購買這個價位耳塞的群體的心理——作為剛邁入隨身音訊沒多久的新人們,2000元已經是他們進階時能拿得出的最大的誠意,而且在播放器上的投資也往往不會比耳塞高多少。當然,驚蟄的“上限”也並不低,本來覺得終端播放器已經推得很滿足了,結果到了萬元級的播放器依然能給人新的感覺。但總歸來說,你並不需要給驚蟄花費太多,一樣能獲得讓人滿意的聲音,在驚蟄身上,花在耳塞套或者線材的錢可以視之為多餘,也可以讓使用者更專注將資金備於升級音源上。三耳君認為,沒有比這樣更適合進階使用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