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TARA Labs(超時空)推出的The EROS LE系列的兩款訊號線,一款是XLR平衡線,另一款是喇叭線。The EROS LE系列在TARA Labs裡面目前屬於入門級定位,售價要比之間的The Echo LE還要划算。我記得TARALabs之前已經分別推出了The Master LE、The Artist LE和The Echo LE三個限量系列,算上The EROS LE就一共有四個限量系列。
入門級的定價 踏踏實實的製作品質The EROS LE系列儘管在售價上處於目前的入門級,但我覺得它們在用料方面還是來得踏踏實實。首先,在導體方面,The EROS LE使用的是8N(純度為99.999999%)單晶銅。然後再經過兩個處理步驟。
第一,退火處理。導體在經過退火處理,這處理方式會讓金屬的結晶結構會重新排列,並形成規範的金屬晶體,自由電子會增加,電阻值會降低,傳導效能就能得到加強。
第二,表面拋光處理。因為集膚效應的關係,高頻會透過導體的表面傳輸,而經過導體的導體的表面經過拋光處理之後,高頻訊號透過導體表面的時候就會更順暢,減少相位失真。
至於導體外面的絕緣材質則使用了一種名為Stable-Valence Polyethylene的材質,這種材質不僅可以起到絕緣作用,而且還能很好地保護導體,並確保導體的穩定性。除此之外,The EROS LE喇叭線的接線端子是可更換式設計,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更換叉型插頭和香蕉插頭,這種設計最主要的好處就是靈活方便。而我在使用過一段時間之後覺得,還是使用香蕉插頭不論從安裝和使用都比較方便,尤其是安裝方面,不管你把接頭怎麼裝進去對連線功放都不會有任何影響,相反叉型接頭要保證兩隻插頭的角度一致就需要一些技巧和運氣了,否則連線到功放時就要強制性地改變整個接線端子的角度。
透明,精細的聲音試聽這兩款線材的參考裝置分別是Sphinx Project 32 CD機、Soul NoteSA730合併功放和Dynaudio Contour 1.1書架音箱。當我換上這兩款The EROS LE線材的時候,我就覺得它們的聲音透明度和精細感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中高音部分顯得特別細膩,清新,開放,分離度好,因此一耳朵聽上去的感覺就相當不錯了。例如:聽l’Oiseau-Lyre(“琴鳥”,DECCA旗下古樂品牌)發行的《莫扎特絃樂嬉遊曲》,絃樂的線條感鮮明,聲像可以很清晰地浮現,且音色鮮活靚麗;聽EMI發行的,由托特里爾演繹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大提琴的定位不僅清晰,而且聲音的質感更是歷歷在目;DECCA出版的《Jorge BoletPlay Liszt》專輯裡面的“旅遊歲月義大利遊記”,鋼琴的聲音凝聚,還更顯出有高貴感的音色,聽感上是相當美好的。
低音緊湊乾淨,有力度要說The EROS LE線材的低音,首先就先說一下我的Dynaudio Contour 1.1,我試聽時是以近場方式聽的,而且音箱也比較靠近後牆,距離後牆大概20cm左右,其實從低音能量而言,Contour1.1的體積雖然不大,但低頻能量真不算少,甚至跟我以前用的PMC DB1不相上下。當我使用The EROS LE線材,初聽之下覺得低音的量感有所減少,特別是The EROS LE與老款AudioQuest CV-6喇叭線和V.D.H The First Ultimate MKII(RCA線)做A/B對比的時候,可不想老款的AudioQuest CV-6/V.D.H The FirstUltimate MKII那麼渾厚,聽爵士音樂時,低音帶來一定的鬆弛感,以及人聲的豐滿感,但或許The EROS LE這樣才會顯得中高頻更透明和精細,而且聲音的清晰度聽起來都要比它們再高一些。
不過當我聽了一下麥景圖試音碟裡面的“火鳥”選段時,差異就變得更明顯,用原來的線材後低音的量感變豐滿些,但聽起來有點滯延,也或許這種稍微滯延的低音對聽感帶來一定的豐厚感,或許這就是“味道”的來源,用了T h eEROS LE之後,能分辨得到大提琴和定音鼓兩部分的聲音要來得清晰,聲像會變細一點,把音量調大一點會更明顯地覺得The EROS LE的低音部分有力度;聽DECCA的《羅西尼絃樂奏鳴曲》,我也特意注意大提琴部分的聲音,而的確在換上兩款The EROS LE線材之後,大提琴的線條感要來得清晰,質感的呈現更到位。
總結The EROS LE平衡線和喇叭線是TARA Labs裡面的入門級定位,但線上材用料和製作方面是踏踏實實的。至於最終聲音的表現,它們還是一種很正面的表現。首先,它們不會表現出很強烈的聲音個性,對於追求味道的燒友來說不一定符合要求,但以追求表現細節的燒友來說,TheEROS LE作為入門級定位,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