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一個數碼愛好者,也喜歡在眾多平行領域探究摸索,讓生活多一點樂趣。

又為啥要折騰

之前因為撿了一個 500 元的十代 i5 就忍不住組了一個比較有價效比的 MATX NAS,儘管有些許不完美,只要等核顯補丁釋出,一切就會起飛。而在更早之前,其實我就一直在準備 MATX 的 NAS 了,這次是因為一款 NAS 機箱引起的。之前看到各種 ITX 的 NAS 方案,或者中塔全塔的機箱方案,優點都是支援多硬碟,但是 MATX 的主機板大部分天生就自帶 6 SATA介面,所以一直想找一個適合 MATX 主機板的機箱,時不時就會上某寶搜尋一下關鍵字,確實也有那麼幾臺,要麼就是太醜,要麼就是太貴。

後來就搜到一個叫 TANK 的 MATX 機箱,咋一看機箱還是那麼回事,但是這名字挺奇怪,一切都還是個概念圖,而且賣 599 元 ,說實話價格不高不低,萬一又是個眼子呢,於是我沒打算上車。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搜 NAS 機箱,還是那麼幾個,但是這個 TANK 機箱居然漲到 699 元了,然後我就感覺不對勁,去搜了一圈,還有樣機影片,大家都喊著上車,我就感覺這車是不是要開走了,雖然貴了 100 元,還是這麼跟風的擠上車了,結果到最後還是沒漲價,就是等了好久好久……久到我的主機板和 CPU 都買好了吃灰了幾個月……

所以,這次其實是機箱很早就買了,然後才想起選 CPU 和主機板,這都是幾個月前的事了,當時買 CPU 的時候還不知道 QSRL 十代的低價,依然是在某魚看 i3-8100,結果當真是一炒火就都漲價了,我自己出掉的 i3-8100價格都沒這麼高,那麼就換思路,往上輪著看型號看價格。

比如 i3-9100,i3-9300,i3-9300T 都看了個遍,還去網上對比了下,之前之所有 9 代 i3 沒人買,是因為 i3-8100的價效比太高,都是擠牙膏,500 元出頭的 i3-8100 比一堆 9 代都更適合入,其實效能差不多。

不過我碰巧碰到了一個全新的 i3-9300T 的價格,磨了下 600 元可以出,猶豫之間我又仔細對比了一下,i3-9300T 儘管是擠牙膏,但是確實都比 i3-8100 的資料要好看,還支援睿頻,35W 的 TDP 功耗更低,效能還一樣,價格還比 i3-8100便宜,那我幹嘛不買 i3-9300T,於是毫不猶豫拿下。

然後主機板其實就在華擎技嘉幾個主機板之間看了下,要求就是 6SATA,雙 Nvme,MATX 主機板,其他的都好說,依次對比,哪個價格好就選哪個,找到一個不錯還在保的技嘉 B360M AORUS PRO 小雕,這樣三大件基本就搞定了。然後小 1U 的電源可選擇依舊很少,臺達的最多也假貨最多,最靠譜的還是益衡 7025B 和海韻的 350,畢竟這個機箱就是犧牲了電源的位置,所以奔著儘量 DIY 一臺完美的 NAS,還是選擇了靠譜的店鋪買了益衡 7025B。散熱器這次就不操心了,據說機箱裡會贈送定製的散熱器,反正能用就行。結果總的價格下來超過 2000 元了,基本算中等水平吧,大頭反而是這個機箱,就讓我看看這個機箱到底值不值吧。

TANK 機箱開箱

所有的硬體都等了好幾個月,就等機箱到手開箱了,一直跳票我都快忘記了,賣家承諾說過年前肯定發,群友也是天天催,終於這個包裹也到手裡了,名字從 TANK 變為米多貝克,不知道和開坦克的貝塔關係大不大。

內部用了泡沫海綿固定,機箱就怕變形,說實話還有點分量。

我還是按包裝上的稱呼來吧,這款機箱 6HMATX4 的證明和概念圖基本一致,不過還是有些許區別,左側有 ALL IN ONE 的圖示,上方一個按鈕開機鍵,和蝸牛星際 D 款的開機鍵很像,顏色不同,下方一個 USB-A 介面和 USB-C 介面,最初我以為是支援 10Gb 的 Gen2 介面,後來看介紹才知道實際也是支援 5Gb 速率的 USB3.0 介面,不過好歹多了一個選擇,我現在有很多儲存裝置都是 USB-C 接頭的。正面是拉斯金屬面板,顏色好不好看就仁者見仁了,我覺得並不醜,但是硬碟蓋板顏色是淺灰的,一眼能看出色差,因為蓋板不是金屬的,是塑膠的,具體的細節後面再說。

側面有一小部分散熱口,另一側是封閉的。

背面還算比較整齊,這款機箱的設計圖頁面有,確實感覺是利用上了許多角落,所以佈局差不多是這個樣子,12cm 出風風扇基本就是給硬碟伺候的,支援4 個全高 PCIE,MATX 主機板可以不打折扣,右上方就是小 1U 電源位置了。

仔細看背板上還有許多切割提示部分,可以自行改造 DC 電源,這種細節我覺得賣家還是比較有心的。

左下角也有切割提示位,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作用,感覺像是 VGA 介面?

然後有一點讓我感到驚喜,之前和賣家溝通,說要是四周有倒角處理就好了,雖然沒回復,畢竟機箱也還在設計階段。實機到手後還真發現有,不僅面與面的接觸是弧度,正面的邊緣也有倒角處理,不知道是賣家之前就打算這麼設計還是真聽了我的建議。我一開始以為小作坊不會太在意細節,我在意這一點是因為 NAS 放在客廳裡,比起小孩無意給我斷電了 NAS 丟了資料,我更擔心娃不小心磕到邊角受傷,那我肯定會後悔折騰這些玩意。

前面剛誇了好的細節,順便也說說我發現不足的部分,就是硬碟架部分,強迫症導致我盯著底部邊緣看了好久,似乎硬碟架底部是有一點點歪,硬碟架之間的縫隙略寬,賣家在群裡說是為了提高進風量,暫時也能接受這個理由。

然後頂部的硬碟架,仔細看的話,也確實有一點沒對齊。

硬碟架面板下是蜂巢設計的通風口,兩側的間距進風后從此處吹硬碟散熱。

硬碟托架底部都有開孔,方便散熱,同時也考慮到了 2.5寸硬碟的螺絲孔位。

仔細看這個硬碟架還是有點設計,一側的螺絲孔位都是封閉的,因為內側做了凸起,可以卡住硬碟,只需要給另一側硬碟上 2 個螺絲就行了,雖然不及群暉和威聯通的免拆設計,但是已經比許多NAS 機箱要節約安裝時間了。

看一下硬碟籠背板介面,這塊我不是太懂,但是據賣家和群友的交流來看,應該還算符合標準。

接下來開始拆箱安裝,首先是背部拆掉外殼的三顆螺絲,一體的銀色金屬成型外殼,內側也是噴了銀色漆,每一邊都焊接了固定的夾片。

這就是機箱內部了,硬碟籠都是開孔的,散熱的情況應該會比較理想,配件和贈送的散熱器都放在機箱內部,而且散熱器還用束線帶固定在 PCI 槽上,不擔心運輸碰壞。

這個就是贈送的四熱管散熱器了,其實蝸牛機箱裡的散熱空間就太拘束,要是有這種 L 型散熱器會更好,光是 AVC 超薄風扇,往上吹的熱量也給硬碟了,這個 L 型被動散熱還不用佔用風扇電源,又節約了點功耗。

硬碟籠前面的 USB-A 和 USB-C 口兩條線都是連線在這個 USB3.0 插槽上,實質就是 5Gb 傳輸速率。

背面 12cm 的風扇散熱是 3PIN 介面,不支援 PWM 調溫,有點可惜。

開機電源線只有 POWER LED 和 POWER SW,作為 NAS 機箱來說也夠了。

硬碟籠我開始以為不用拆,背板能拍到這個角度,4PIN 電源介面有三個,賣家說只插1,2 個就可以,硬碟 SATA 介面用數字序號做了區分,我覺得這個設計不錯,而且是向上的介面,裝過蝸牛星際的人估計深有體會,SATA 介面有多難插。

附贈的配件是非常多,螺絲雖然不值錢,但是也給夠,相容 INTEL/AMD 的散熱扣具,四個矽膠腳墊,還有個不明用處的鐵片。

因為等的太久了,賣家贈送了一個微軟 5TB 的備份網盤,這個我自己也整過,不過確實可以看到心意。

因為 6HMATX4 硬碟籠背板的獨特設計,賣家也定製了 6 根 SATA 線材,我覺得很有必要。

一側的街頭都是左側 L 型,這個主要是插在背板上的,就不會讓線材頂到上蓋板。

每根線的兩頭都順便列印了 P1-P6 的標籤識別,這個細節做的不錯,我之前裝蝸牛星際還選了四根不同顏色的 SATA 線,為了強迫症一一按順序接在主機板的 SATA 介面。

裝機過程

先來看看因為機箱而沉眠了幾個月的 CPU 和主機板,主機板是技嘉 B360M 小雕,說實話顏色配色還是比較好看的,該有的都有,雙 M2 介面,四記憶體插槽,6SATA 介面。

i3-9300T,儘管也是擠牙膏的產品,但是隻要價格合適,還要啥 i3-8100。

主機板原生支援 6SATA 介面,而且難得都是朝上的方向,接線會比較方便,感覺這主機板就是為 6HMATX4 機箱量身打造的。

背部介面也比較多,連 DVI 輸出也有,其實做 NAS 的話我只關心網口和 USB 介面,除了 USB-A 的話,可以看到背面也有一個小的 USB-C 介面,速率也是 5Gb 的,算上機箱前面板就有 2 個 USB-C 介面了,還是挺豐富的。

就是注意第二條 M2 插槽是半血的,但是跑鎧俠 RC10 是剛剛好,對於 NAS 來說,只要拆過 1000M/s的讀寫當萬兆快取用就足夠了。

先把兩根鎧俠 RC10 安裝上,貼上散熱片。

兩根祖傳金泰克 4G DDR4 2400 記憶體條插上,注意這個主機板上記憶體的標識有點迷惑,從 CPU 方向開始寫的是 4-2-3-1,導致我一開始按標識插記憶體是挨在一起的開不了機,後來乾脆按照傳統的肉眼看到的 1-3 插槽,就是如圖所示,直接點亮成功。

小 1U 的電源這次就直接選益衡 7025B 了,某寶就那麼幾家感覺一直很靠譜,注意某魚也有便宜的 7025B,區別在於銘牌裡沒有 SN 號碼,一年保修,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敢說,為幾十塊錢怕翻車我還是選擇買個新的了。

電源線也比較多,而且相比之前延長了 4PIN 的線,主機板會比較好安裝。

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我的裝機過程有點半翻車,我先說正確的裝機順序,拆掉硬碟籠-安裝主機板銅柱-安裝主機板和 CPU-安裝散熱器-安裝電源-安裝 SATA 資料線電源線等-裝回硬碟籠。如果你沒看到,還是按照我的經歷來安裝,也不要緊,可以和自作聰明的我一樣,自作聰明的解決,步驟還比較輕鬆,就當娛樂一下吧。

因為這個機箱沒有說明書,我也沒經常看群,拿起主機板就按照老經驗開幹,第一步就發現從左側塞機箱,發現 DVI 介面卡住了,怎麼傾斜都塞不進去,我心想不會為了個主機板還要拆硬碟籠吧?

機智的我從右邊開始傾斜角度成功塞進了機箱,結果發現背板介面有點位置不對,發現主機板下方距離安裝孔位還有一定的高度,諮詢賣家是因為要相容不同的主機板,所以預留了空間,配件裡有銅柱安裝上去就可以了。

好傢伙,我又小心的把主機板抽出來,然後根據安裝孔位擰上銅柱,只要注意姿勢,不拆硬碟籠我還是能擰上銅柱的。

接下來繼續安裝散熱器,這個散熱器扣具很有意思,想起我第一次裝機還買錯了散熱器,位置不對,這個散熱器的背後扣具是可以調整孔位的,黃色塑膠部分可以拉幾檔,雙尖部位對準的位置就說明是什麼 CPU 介面,比如我這代就要選擇 115X 的,一目瞭然。

然後注意這個散熱器是要拼裝組合的,L 型散熱器要裝在兩個固定片的上方,然後再將整個扣具壓在 CPU 上擰緊螺絲,只要想一下這個 L 型的散熱片是在硬碟籠背後的位置,就知道這個方向是怎麼安裝了。

看一下側面的角度還挺垂直的,結果我安裝好了之後才發現,散熱器這種造型就更塞不進機箱了……

現在我才想起諮詢賣家,得到的答覆是安裝 L 型散熱器是需要拆硬碟籠的,除非自己用超薄的散熱器,既然都送了,那肯定要用,所以這個硬碟籠從一開始就是必拆的……我何必那麼小心的塞主機板和擰銅柱。好在看了下結構拆卸也不難,首先是頂部的四顆螺絲擰掉,還有三顆隱藏在正面的背板上。

這就是隱藏的三顆螺絲也需要擰掉。

外面的螺絲還好說,硬碟籠內側的螺絲位置就不太容易了,除了頂部,總共有三個面,6 個螺絲需要取下來,而且我懷疑工人是不是太負責了,擰的比較緊,自己擰的時候一定要選那種開口比較扁平的十字螺絲,千萬不要擰滑絲了。

橫向兩側的四顆螺絲還比較容易,這個縱向底面的兩顆螺絲,可操作性高度有點不夠,還好家裡翻出來一個很短的起子,慢慢的擰開。所以建議賣家可以贈送點拆機工具,或者在下一版最佳化一下拆卸的位置。

拆下硬碟籠就能好好的拍下背面了。

而且這個硬碟籠的側面還支援 2 個 2.5 寸硬碟介面,所以實際上這個機箱支援 8 盤位。

當我終於拆掉硬碟籠後,才發現散熱器如果提前裝好的話,還是放不進去……

這個 L 型散熱器剛好超出了機箱的左側橫樑……也就是說應該先裝主機板,再把散熱器放下去安裝。

不過我仔細看了一下,問題不大,另外兩側的橫樑不好拆,但是最邊緣這根橫樑只有 2 顆螺絲,位置還很顯眼,拆就完事了。

於是最後一個阻礙我的敵人也消失了,主機板和散熱器成功放入機箱內。

經過這番折騰,我終於知道了這臺機箱的安裝順序,再次強調一遍,拆掉硬碟籠-安裝主機板銅柱-安裝主機板和 CPU-安裝散熱器-安裝電源-安裝 SATA 資料線電源線等-裝回硬碟籠。

然後開始安裝 USB3.0 面板資料線,插上主機板時,感覺這個線和硬碟籠似乎會有衝突。

仔細看了下,最硬的部分沒有超出硬碟籠的底部,到時候硬壓一下應該可以裝上硬碟籠,此處建議可以把線換軟一點的,或者彎折插頭。

然後插上 SATA 資料線,這批賣家定製的 SATA 線倒是挺好用的,很軟。

接下來從背後拆掉金屬片,小 1U 的預留孔位就出來了。

這個導軌安裝電源的方式非常穩,我之前安裝蝸牛星際 A 款的電源部分,只有一個小金屬片和螺絲固定,有幾次都彎了,電源屁股後面的空間是這個機箱沒有利用的部分,剛好用來走線,空間非常大。

電源線接上主機板和 CPU,要注意硬碟籠還要裝上,所以考慮位置是否干擾到。

最後將硬碟籠安裝還原,開始給背板接線,我發現 5 和 6 的接線部分部分有點侷促,給線材留的空間不多,好線上材比較軟,輕輕彎折一下還是能放進去。

SATA 的線材比較軟,也比較長,S 型走線,在硬碟籠頂部的間隙是可以走線的,順便用束線帶固定一下。

電源線就隨便走了,至於大 4D 是插 1 個還是插 2 個都隨意了。

最後把頂蓋裝回去,機箱的部分基本就安裝結束了。

最後就是安裝硬碟,因為是 6 盤位,打算用各種閒置的硬碟填滿,容量都不一樣,所以安裝 UNRAID 系統是最合適的。

如前文所說,這個硬碟托架的螺絲設計比較有意思,一側是免螺絲設計,只用擰另外一側就可以。除了開頭說的面板稍微有一點不整齊外,內部的軌道和插槽都是很準的,而且硬碟塞進去滑動過程很順暢,說實話比我的威聯通 TS-451D 還要順一點。

把硬碟塞進去後整個機箱就安裝完畢了,和我的蝸牛星際 D 款擺在一起,有一說一,一對比 6HMATX4 的顏值就能體現出來了。

而且這個機箱也支援豎著放置,橫著放高度和蝸牛星際差不多,豎著放底部寬度和蝸牛星際差不多,房價這麼貴,我估計會豎著放置,畢竟電視櫃周圍的空間也不多了。

所以贈送的腳墊可以隨自己的規劃來貼,正好給底部的散熱孔留一部分空間。

再來看一下機箱背面,我順便裝了一個雙光口萬兆網絡卡做測試,機箱背面的顏值在裝滿後就很好看了,特別是散熱的蜂巢網眼比蝸牛的馬賽克大窟窿要好很多。

關於NAS系統

這次我選擇的是 UNRAID 系統,因為 6 盤位,硬碟容量不等的話沒用 UNRAID 再適合不過了,現在有了輔助安裝工具,安裝過程更簡單,可以說是 NAS 系統中目前安裝哪怕重灌都最簡單的一個 NAS 系統。因為篇幅已經很長了,UNRAID 如何安裝和使用,可能會另起一篇文章,這裡大概展示一下功耗等狀態。

主機板 CPU 都識別出來,我還挺喜歡這個面板指示器,而且動態變化感覺比群暉和威聯通的還要實時。

硬碟全部識別正常,有一塊 3T 居然 error 了,之前在別的主機裡SMART 還很健康,硬碟溫度還挺涼快的,就只有兩塊 Nvme溫度稍微高一點。

透過 Nvme 快取加速,也確實可以跑滿萬兆,不管是剪輯影片,還是遊戲盤倉庫也夠了。

最後看一下功耗,用上了十代 i5-10400T ES的 CPU,TDP 是 35W,6 塊3.5 寸機械硬碟正常執行,加上 2 塊 Nvme 固態硬碟當快取,以及一個工作狀態的雙光口萬兆網絡卡,整體功耗為 66W 左右。

而 UNRAID 的特點就是硬碟說休眠就休眠,比其他的 NAS 更簡單,6 塊機械硬碟和 2 塊 Nvme 固態硬碟都休眠的狀態,功耗是31W 左右,這個待機功耗確實足夠給力了,堪比成品 NAS 多硬碟插滿的狀態。

總結

這次就是我純粹跟風的一次 NAS 機箱上車之旅,也像等期貨一樣等了很久很久,都快忘記這件事了,機箱的外觀設計我覺得在目前的 NAS DIY 領域絕對是耳目一新的。

要說缺點,也有,因為趕工的緣故,可能硬碟托架部分最需要設計和打磨的部分就有一些外觀瑕疵,有點像《賽博朋克 2077》發售日的感覺,畢竟要是年前還發不出貨那肯定很多人都要失望沒東西折騰了。USB3.0 的線材和硬碟籠的衝突需要最佳化。後背的12cm 風扇不能 PWM 調速,不算靜音。整個裝機過程基本靠自己摸索,如果沒有說明書其實也可以拍一個簡易安裝影片做引導。

不過出現的問題都是細節上的一些瑕疵,賣家還承諾第一批的人都會重新設計托架年後免費更換,這一波操作可以。

要說優點也很明顯,顏值比較高,體積比較小,充分利用 MATX 主機板的擴充套件性,而從機箱的硬碟背板的介面,定製的 SATA 資料線,支援 USB-C 介面,外殼做倒角,獨特的 L 型散熱器,硬碟托架半免螺絲這些設計,讓我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喜歡 NAS 懂 NAS 的人設計出來的機箱。

15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哈氪HAKII SWEIFT——黑白雙煞音樂遊俠